牯牛寨坐落在昆明市東川區,是烏蒙山脈的最高峰,因銅礦資源豐富,這里素有天南銅都之稱。20世紀末,礦產資源日漸枯竭的東川成為國家級貧困縣。
2021年8月,“脫貧摘帽”已兩年的東川入選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也正是從那時起,秦智韜暫時離開了熟悉的科研崗位,開始為提升26萬老區群眾的生活質量奔忙起來。
初來乍到,秦智韜把調查研究作為迅速打開幫扶局面的重要抓手,深入到東川的各鄉村,查民情、解民憂。
“不親自走下去,是不能摸清老百姓到底怎么想,問題到底出在哪的。”每天,天色剛蒙蒙亮,蜿蜒的田間小路上就會出現秦智韜的身影。
走在崎嶇、泥濘的鄉村道路上,看到沿途村莊百姓家還存在人畜混住、留守兒童教育等方面的問題,秦智韜真切地感受到東川的鄉村振興依然任重道遠,自己肩上的擔子并不輕松。
調研中,秦智韜想方設法走近群眾、融入鄉村。遇到上山植樹的村民,他主動迎上去,打聽樹苗成活、森林覆蓋率和防火設施建設等情況;碰到村里的孩子,他就仔細詢問孩子的上學、就餐以及家庭情況;他還會用帶著“東北”味的東川話給大家宣傳國家的惠農惠民政策。

就這樣,連續調研了兩個多月,秦智韜走遍了8個鄉村,把返貧邊緣戶的困難、突發變故的家庭、災害防治的難點等問題,都一一記在本上、掛在心里。
通過調研,秦智韜深刻意識到知識幫扶比經濟幫扶更為重要。
看到眼前的困難,秦智韜沒有沉默,而是積極向單位爭取到航天科工助學金,通過點對點精準發力、實打實服務民生,為100名高中畢業生繼續求學,提供了及時資助。
針對村民普遍反應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他想方設法推動東川區科技館項目開工建設,并籌建了航天科普展廳,促進了云南省流動科技館項目落地東川。
同時,他還對接航天三院團委和東川區團委,組織“逐夢飛航”青少年航天研學營,在全區中小學開設航天知識教育、水火箭手工制作、奧爾夫音樂課和空竹等課程,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培養興趣、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樹立起遠大志向。
東川區碧谷街道下轄12個社區、110個村民小組、132個居民小組,大量的生活垃圾隨處堆放,嚴重影響力村容村貌和群眾的生活環境。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站成為當務之急。
針對處理站建設面臨的選址困難、資金緊張、建設周期短等諸多問題,秦智韜帶領相關村組干部數次實地考察,并召開現場辦公會,積極協調多方力量,終于建成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站,開啟了東川美麗鄉村的新時代。
截至目前,處理站日處理生活垃圾可達10噸,極大地改善了8個村子的生活垃圾處理問題。
村民們紛紛贊嘆:“第一次見到了現代化的垃圾處理站,再也不用為生活垃圾無處堆放而發愁了!”
此外,為了幫助群眾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秦智韜還幫助東川落實幫扶資金1300余萬元,組織外銷農產品1722萬元,協調各類就業崗位3600個,使22000多名當地群眾從中受益。
編輯/王盈 統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