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研究高速公路項目PPP模式下的風險管理問題,文章對PPP模式下的風險識別進行總結分析,并提出了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項目風險管理對策。主要結論為:(1)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項目風險識別方法主要分為6類,其中包括調查訪談法、文獻分析法、專家打分判斷法、專家調查法、故障樹法和工作分解結構法;(2)風險因素主要分為4個層級16種風險因素,其中國家層級的風險對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項目風險影響最明顯;(3)目前主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風險進行評估,定性評價主要對風險事件發生概率、風險事件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判斷,而定量計算主要根據概率及統計中的相關公式,通過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并求得模糊評價矩陣,并在此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數學模型;(4)風險管理的對策分為自身承擔風險和轉嫁風險兩方面。
關鍵詞:高速公路;PPP模式;風險識別;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U415.13 A 57 198 4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國西部城市交通運輸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在交通運輸方面已經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高速公路網。截至目前,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5萬km,投資額將近12 000億元[1]。
高速公路的建設需要政府部門投入大量資金,必然會增加政府部門的經濟負擔,因此英國政府首先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同建設基礎設施(PPP模式)[2],但該模式下會出現風險傾斜,加大項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國內外學者對該模式下的風險管理進行研究。Li等[3]提出PPP模式下風險識別存在3層級47風險因素。在此基礎上,石磊等[4]將PPP模式下的管理風險主要概括為內在風險和外生風險,而Jean-Paul Paquin等[5]提出在投資前就應想好風險管理對策,從根本上提高風險控制能力。金興杰等[6]系統介紹了管控風險的主要方式,提出了有效防范風險的措施與手段。陳天亮[7]對高速項目投資回報進行預測及計算,得到PPP+EPC多維度下投資風險控制策略。姚立新[8]通過對高速公路風險識別建模,提出基于改進AHP法下的風險評價模型。潘丹青等[9]基于PPP模式下公路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然而上述學者對高速公路項目PPP模式下風險管理研究還不夠系統,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無法有效地規避風險。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高速公路項目的實際情況,提出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項目的風險管理方法,為今后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項目風險管理提供相應依據,有效地規避相關風險。
1 PPP模式相關理論
1.1 PPP模式相關概念
PPP模式是指通過政府部門與民營企業合作,兩者共同參與對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從而解決建設過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將基礎設施建設效益最大化。圖1為PPP模式結構示意圖。
1.2 PPP模式運作
PPP模式有效改善基礎建設過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避免政府壟斷經營,為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支持,提高項目運行效率。PPP模式運作流程為:確定項目→選擇合適的社會資本→成立項目公司→建設項目→運營項目→移交項目。圖2為PPP模式下具體運營流程。
2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項目風險識別
2.1 風險識別方法
在進行風險管理之前,需要采用科學的手段對風險因素進行評價,識別其中存在的風險,有效地規避風險。以下為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風險的識別方法。
2.1.1 調查訪談法
對項目進行實地調研以及開展相應考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訪談,掌握工程項目當前情況。該方法可以靈活快速地反映實際情況,但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效率較低。
2.1.2 文獻分析法
通過確定研究內容,對該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查閱并進行歸納整理,通過閱讀整理后的文獻,可以汲取相應學者的前沿性觀點。但該方法會花費大量時間,需要文獻閱讀及判斷能力。
2.1.3 專家打分判斷法
通過征求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幫助決策者了解當前情況,充分發揮專家的能力,同時組織相關專家對風險清單進行打分,定量判斷風險。但該方法對專家的知識深度、廣度、見識面、項目的熟悉度有較高的要求,綜合成本較高。
2.1.4 專家調查法
在決策時組織行業專家進行問詢,通過專家的意見匯總,實現當前決議的科學性,通過多次“征詢-反饋”,使專家意見逐漸統一。該方法可以充分發揮專家的權威性,但籌備難度大,成本高。
2.1.5 故障樹法
故障樹法是通過圖解方式對PPP模式下風險影響因素進行相應地分解,是一種由上至下推進式風險分析方法,實際上是采用失效樹的方式對風險因素進行層次分析,確定風險因子來源,更好地進行風險管理。但該方法易因邏輯問題而出現偏差。
2.1.6 工作分解結構法
將工程項目進行分解,探明總項目的構成,并對各個分項目之間聯系進行分析,更好地確定風險因子。
2.2 風險因素識別
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對影響PPP模式下高速公路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表1為PPP模式下項目的風險因素匯總。
2.3 風險因素評估
對PPP模式下公路工程進行風險因素識別后,應對這些風險因素進行評估。目前主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2.3.1 定性判斷
定性評價主要由專家進行評判,對風險事件發生概率、風險事件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判斷,最后確定風險事件概率矩陣。表2為某具體工程的風險等級劃分。
2.3.2 定量計算
定量計算主要根據概率及統計中的相關公式,通過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并求得模糊評價矩陣,在此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數學模型,可以定量地評判PPP模式下項目的風險程度。圖3為評價指標建立流程圖。
3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項目風險管理對策
3.1 提升項目相關人員風險管理能力
提升項目相關人員管理能力是至關重要的。(1)項目公司應該組建風險管理機構,選拔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人員對風險管理機構進行相應管理,健全風險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2)應當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必要時可以建立完備激勵制度,通過兩方面的共同作用,增強管理人員責任感。同時增加考核制度,對考核未達標的管理人員進行懲罰。
3.2 合理分配風險
針對PPP模式下的多方合作,應當按照分擔風險規則進行風險分配,如圖4所示。
3.2.1 依據收益進行風險分攤
收益與風險成正比,因此獲得的收益越高承擔的風險就越大。承擔風險較高的一方可以提出增加收益分配的要求。
3.2.2 風險轉移至有能力承擔的主體上
明確項目中各自扮演的角色,承擔項目中的相關責任。政府和私人企業應當充分交流合作,明確各方的職責并明確承擔風險種類。遇到政治風險時,政府部門應該迅速響應并進行解決,此類風險應由政府部門負責。當遇到施工質量問題時,施工方應當及時解決相應問題,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通過對風險的劃分,可以對未來風險進行分攤,有效地規避風險,降低項目的風險處置成本。
3.2.3 利用保險公司轉移風險
由于PPP模式下工程項目往往涉及金額較大,一旦發生風險,任何一方都難辭其咎,因此可以利用在保險公司投保的方式來規避風險。當遇到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風險時,可以采用此方法,將風險轉移至保險公司處,使己方承擔相對較小的后果,將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3.3 重點風險應對措施
重點風險應對措施分類如圖5所示。
3.3.1 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是指中斷風險源使自身利益不受損害,這種方法是從根本上解決。在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項目一旦出現事故,將會導致無法負擔的損失,有時保險公司會以風險過大為由拒絕承擔,這時就應當考慮暫停甚至放棄該項目,避免日后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3.3.2 風險損失控制
控制風險,主要是讓其處于風險合理范圍內,通過對風險損失的管理把項目面臨的風險降至最低,使風險處于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3.3.3 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主要是指在項目進展過程中風險無法進行合理規避或管控,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將風險轉嫁給其他風險主體進行承擔。不同風險主體具有其自身特點以及風險抵御能力,因此轉移項目風險不一定會對其他風險主體造成損失。
3.3.4 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主要分為兩部分,一種是非計劃性風險自留,另一種是計劃性風險自留。其中,非計劃性風險自留屬于被動性風險,被動自留風險的產生原因是項目公司風險意識淡薄、風險識別出現失誤、對風險分析評估不到位,從而造成項目公司承擔難以預估的風險。而計劃性風險自留屬于主動性風險,是指對項目進行正確風險識別、分析、評估后制定的應對風險措施,其認為項目公司自身有能力承擔風險,以減少風險控制的成本[10]。
3.4 構建風險管理系統
由于目前科技高度發達,信息化時代已經來臨,因此考慮建立交互式信息系統,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為不同的主體提供各類有效的信息。通過建立此類交互式信息系統,來提高管理的科學化程度,可及時處理不斷更替的信息。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高速公路項目PPP模式下風險管理的研究,分析在該模式下風險識別的方法、并對風險因素進行總結[11],提出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風險進行評估,進而提出項目風險管理的對策,為今后PPP模式下風險管理提供相應指導。
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結論:
(1)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項目風險識別方法主要分為6類,其中包括調查訪談法、文獻分析法、專家打分判斷法、專家調查法、故障樹法和工作分解結構法。
(2)風險因素主要分為4個層級16種風險因素,其中國家層級的風險對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項目風險影響最大。
(3)目前主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風險進行評估。定性評價主要由專家進行評判,對風險事件發生概率、風險事件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判斷;而定量計算主要根據概率及統計中的相關公式,通過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并求得模糊評價矩陣,在此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數學模型。
(4)風險管理的對策主要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自身承擔風險,但可將風險控制至最低;另一方面是轉嫁風險,讓他方承擔風險。
參考文獻
[1]李建武.PPP模式下AB高速公路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21.
[2]何 婷.基于云模型及系統動力學的PPP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21.
[3]Li Bing,A.Akintoye,P.J.Edwards,et al,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1):25-35.
[4]石 磊,李健軍.PPP模式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安徽建筑,2021,28(5):180-181.
[5]Jean-Paul Paquin,Céline Gauthier,Pierre-Paul Morin.The downside risk of project portfolios:The impact of capital investment projects and the value of project efficiency and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programm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6,34(8):1 460-1 470.
[6]金興杰,于鳳河,侯英勝,等.高速公路PPP項目投資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商業,2018(29):107-108.
[7]陳天亮.高速公路項目投資風險控制策略[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3):273-274,277.
[8]姚立新.PPP模式下的新建高速公路融資風險識別及分級評價模型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22(5):124-127.
[9]潘丹青,緱棟棟.基于PPP模式下公路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分析[J].交通世界,2022(25):161-164.
[10]梁 瑩.高速公路PPP項目財務風險控制問題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22.
[11]李 嘯.LM高速公路PPP項目跟蹤審計研究[D].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22.
收稿日期: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