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提升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但目前高職院校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時間分配不合理、互聯(lián)網體育平臺的質量參差不齊、學生與現實世界的互動不充分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努力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提高高職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加強學校網絡管理和監(jiān)管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好高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
關鍵詞:課外體育活動;高職學生;互聯(lián)網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網絡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在高職院校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中。高職院校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具有很強的優(yōu)勢,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就此展開研究,從而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
二、互聯(lián)網對高職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產生的影響
(一)使得體育知識技能學習更加便捷
網絡信息的發(fā)展使得體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其本身具有資源豐富、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等優(yōu)勢,為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上可以輕松地搜索到各種體育知識,從運動器材到運動技能再到學習方法,甚至可以搜索到各種教學視頻、圖片和文字資料等。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中豐富的信息資源,自主地進行學習和了解。同時,學生在網絡上還可以獲得各種體育學習資料,通過網絡進行體育學習交流與探討,拓寬了知識面。總之,互聯(lián)網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快速便捷的學習途徑,使得學生能夠輕松地實現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二)提高體育鍛煉的效果
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交流溝通的重要渠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職學生的學業(yè)任務繁重,大部分時間都在課堂和實訓室度過,很難抽出時間去參加學校的體育課程和活動。而手機App的普及給學生提供了選擇。例如,通過AI運動的功能,學生可以利用手機App在離開學校的時候進行跳繩、俯臥撐、體前屈等各種運動項目的練習。這種靈活的方式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讓學生能夠自由安排自己的課外鍛煉時間。為了提高鍛煉的效果,這些手機App還具備了一系列先進的功能。首先,它們能夠自動計數,無需學生自己去記錄,避免了學生在累積體力的過程中的疏忽和錯誤。其次,手機App能夠提供動作指導,保證學生進行的動作規(guī)范、正確,避免了不當姿勢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傷害。這種個性化的指導,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訓練效果。同時,社交功能的引入,讓學生之間實現了線上互動和競技,增強了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這種結合了科技和體育的方式,為高職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讓他們能夠在繁重的學業(yè)壓力下,更好地關注身體健康,培養(yǎng)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
(三)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
網絡信息資源豐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學習能力,對其進行合理的選擇,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和比賽視頻,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其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夠提高其自身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例如,在學習籃球技術時,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程序將籃球運動中各種投籃、突破、上籃等動作分解學習從而充分學習。學生通過觀看這些精彩的教學視頻和其他人工智能輔助工具不僅能夠提高其對籃球技術動作的認識與理解能力,還能夠使其在觀看過程中發(fā)現自身的不足與缺點,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四)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可謂至關重要。然而,現實情況卻是許多學生因繁重的學業(yè)負擔和社交壓力等原因,難以抽出時間去進行體育活動。然而,互聯(lián)網的出現卻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通過互聯(lián)網,學生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與體育相關的信息、教學視頻以及在線健身課程。無論是美國的P90X訓練法,還是瑜伽、跑步等各種運動,只要有一臺手機、一臺電腦,學生們便能隨時隨地展開鍛煉之旅。互聯(lián)網的助力不僅體現在提供便利的環(huán)境上,更在于豐富的資源與多樣化的鍛煉方式。在網上,學生們可以找到各種專業(yè)的鍛煉課程,從有氧運動到力量訓練,從舞蹈到格斗,應有盡有。
三、當前高職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基本現狀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開始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參與課外體育活動,這不僅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個性化、多樣化的選擇,同時也使得體育活動的邊界得到了打破,讓體育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然而,隨著互聯(lián)網體育平臺的涌現,一些問題也逐漸浮現出來。
首先,一些高職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課外體育活動時無法合理分配時間。互聯(lián)網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選擇,例如在線健身課程、運動社區(qū)、線上比賽等等。這使得學生們往往在學習之余,過多地投入到這些活動中,無法有效地平衡學業(yè)與體育訓練之間的時間。其次,課外體育活動的質量難以保證。互聯(lián)網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資源,學生們可以輕松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然而,許多互聯(lián)網體育平臺的質量參差不齊,存在著內容虛假、指導不準確等問題。有些平臺上的教程并沒有經過專業(yè)人士的審核,這可能會給學生們帶來錯誤的訓練方法和不良的運動習慣。缺乏專業(yè)指導的訓練,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甚至可能導致運動傷害。
此外,過度依賴互聯(lián)網課外體育活動會影響學生與現實世界的互動。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學生們往往是獨自進行訓練或與他人交流的機會相對有限。這與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相比,缺乏了與其他人互動、協(xié)作、競爭的機會。這種缺乏與他人互動的現象,會導致學生們缺乏社交能力和團隊精神,無法真正感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因此,高職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時,應注意選擇健康安全的平臺和項目,不盲目追求高強度的運動,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同時,與線下體育活動相比,互聯(lián)網體育活動可能缺乏親密的面對面互動和團隊合作的機會,因此,學生們還應努力保持線下體育活動的參與,如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運動會、社團活動等,以獲得更全面的體育體驗和鍛煉。
四、高職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具體策略
(一)正確利用互聯(lián)網避免出現過度沉迷的情況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可否認,互聯(lián)網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過度沉迷于其中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在高職學生的課外活動中,正確利用互聯(lián)網、避免過度沉迷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學生應該意識到,互聯(lián)網能夠很好地幫助課外體育活動,但同樣存在著諸多誘惑和壞處。高職學生需要明白,互聯(lián)網只是輔助工具之一,形成正確的理念和意識,才能在使用互聯(lián)網時不被其“淹沒”。
高職院校的學生對網絡的使用非常廣泛,但對網絡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需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將網上學習與網絡課外體育活動結合起來。在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時要注意分寸,避免出現過度沉迷的情況。另一方面,家長也要加強對孩子的引導,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同時要避免在孩子面前過多地使用互聯(lián)網。同時,學校可以通過組織一些網絡安全知識講座、舉辦網絡安全知識競賽、發(fā)布網絡安全警示等方式來教育和引導學生正確上網。對一些沉迷于網絡游戲或其他網上娛樂而荒廢學業(yè)或身體健康的學生,學校應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上網觀念,將學習和上網有機結合起來。
(二)結合體育鍛煉實際科學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
高職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要以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體育能力為主要目標,要結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活動方式,制定科學的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組織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體育活動。如針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可以組織長跑、跳繩、踢毽子等項目鍛煉;針對有一定運動基礎的學生則可以組織足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項目鍛煉;針對喜歡健身瑜伽等健身方法的學生則可以組織瑜伽練習等活動。
在開展課外體育運動時,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數字化的應用。例如足球芯片數據是一種新興的技術,它可以通過足球內置的芯片記錄和分析足球比賽中的各種數據。這些數據包括鎖定角度分析、成像分析、角和力度分析等。通過足球芯片數據,高職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比賽的細節(jié)和技術要素,提高比賽水平和技術能力。例如,通過鎖定角度分析,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射門的角度是否合理,以及如何調整自己的射門姿勢;通過成像分析,學生可以觀察自己的比賽動作是否標準,從而改進技術;通過角和力度分析,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傳球和射門力度是否合適,以及如何掌握技巧和力量的平衡。這些數據的分析與反饋將幫助高職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為個人技能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又比如,現代的跳繩芯片可以結合心率數據,使得跳繩活動更加精準和科學。傳統(tǒng)的跳繩活動可能只是簡單地計數跳繩的次數,而現在的數字化跳繩芯片可以完美地記錄和分析跳繩的次數、頻率以及心率的變化。通過跳繩芯片與心率的結合,高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心率來調整跳繩的強度和速度,以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同時,跳繩芯片還可以記錄跳繩時身體的姿勢、力度和跳繩繩索的轉速等數據,為高職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通過這些數字化應用,高職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跳繩活動鍛煉身體,并提高自己的體質和協(xié)調能力。
同時,眾多的健身App也為學生們提供了個性化的鍛煉方案和科學的排期安排,使得鍛煉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必修課,而是一種愉悅又充滿挑戰(zhàn)的體驗。學生們可以在家中或者寢室里進行鍛煉,既避免了天氣、時間等因素的限制,也不用擔心他人的眼光,保護了學生們的隱私。然而,互聯(lián)網的助力遠不止于此,它還能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相互交流、鼓勵和監(jiān)督的平臺。在網絡上,學生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結交到志同道合的運動伙伴,相互分享鍛煉的經驗和成果,互相鼓勵和監(jiān)督。
(三)注重鍛煉為主、互聯(lián)網為輔的理念和意識形成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意識淡薄,大多數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識僅限于體育課,很少在課外進行體育鍛煉。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學校需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起終身鍛煉的意識。在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時,學校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鍛煉身體的視頻、圖片,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圖片時逐漸感受到體育的魅力。此外還可以利用學校官網、學校廣播站等平臺播放一些關于鍛煉身體的知識和相關新聞,讓學生感受到體育活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
在數字化應用不斷發(fā)展的時代,高職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數字化應用必將成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通過數字化應用,學生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發(fā)展自己的體育才能,并為將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做好準備。同時,數字化應用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以促進學生們的交流和合作,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領導能力。值得強調的是,數字化應用雖然有其積極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合理使用。數字化應用只是輔助工具,學生們仍然需要通過實際的訓練和鍛煉來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同時,數字化應用也需要學生們有一定的科技素養(yǎng)和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數字化應用來提升自己的體育水平。
(四)注重線下身體鍛煉忽略線上網絡應用
高職院校在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時,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避免線下運動時間被占用。由于很多高職院校學生的課余時間都被學習占據了,所以大部分學生的課余時間都是在寢室里度過,而在寢室里進行課外體育活動就會受到限制,從而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開展科學、健康的線上線下課外體育活動,不要讓學生沉迷于手機等電子設備中。在線下進行身體鍛煉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線上網絡應用起來,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和免疫力,還能降低學生沉迷手機等電子設備的風險。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線上網絡資源來進行學習、生活和娛樂。學生自身也應該注重線下身體鍛煉,靈活運用線上網絡應用。體育活動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不僅是鍛煉身體的機會,更是培養(yǎng)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的平臺。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各類體育活動,如籃球比賽、足球賽、田徑運動等,可以讓他們在忙碌的學習之余得到身心的放松和鍛煉。此外,學校可以積極組織一些戶外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大自然,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體力,還能提高他們的環(huán)境意識和社交能力。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互聯(lián)網對高職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雖然互聯(lián)網為學生們提供了更豐富的體育信息、便捷的學習資源和個性化的互動體驗,但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如網絡沉迷、學習壓力增加等。因此,我們應該明確互聯(lián)網的合理使用范圍,加強對學生的體育教育和引導,讓他們在享受互聯(lián)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享受運動的快樂。只有這樣,才能讓互聯(lián)網在高職學生的生活中發(fā)揮出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楊岸億 私立華聯(lián)學院
參" 考" 文" 獻
[1]羅旌信.職業(yè)學院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現狀的調查分析——以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17):65-68.
[2]林然.我國與歐洲青少年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現狀及啟示[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0,38(04):51-55.
[3]沈泉平,薛慶云.福建省高職院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為背景[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07):77-80+102.
[4]陶成武.“健康中國”背景下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模式探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01):3-6.
[5]李亮.高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的調查與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8):137-138.
[6]鐘麗.淺析高校課外體育活動功能定位[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