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的教育系統中,特殊教育學校是相對特殊的存在,它面向的學生都是殘疾兒童。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緊緊圍繞著兒童自身的特點開展相關工作,并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上,致力于提高殘疾兒童的各項能力。信息技術學科的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提升殘疾兒童的信息素養(yǎng)。由于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方式和其他學校存在較大的區(qū)別,因此,有必要將先進的教學方式融入其中,如微課。通過運用微課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微課;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學
一、引言
在我國教育領域的發(fā)展過程中,信息技術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特殊教育學校與其他學校一樣,也應當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以確保殘疾兒童能夠接受更多的知識和內容,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通過將微課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確保殘疾兒童能夠快速地掌握所學內容,并將節(jié)省下的課堂時間用于實踐教學,進一步提高殘疾兒童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
二、微課
(一)微課的內涵
微課最先出現于美國,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開始引入了這種教學模式[1]。在應用過程中,微課依托現代信息傳播平臺和先進的電子產品,制作出短小的視頻,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課堂內容。微課實際上是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設計的內容更加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guī)律,并形成數字化的教學資源,通過有趣的小視頻記錄講解相關知識。此外,微課還包括其他教學資源,如教學設計、課件、反饋等。
(二)運用微課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
在特殊教育學校中,學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學習階段通常會比普通學生更困難。當涉及較為抽象的學習內容時,學生很可能缺乏興趣,甚至產生敵對心理。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會受到巨大的影響。而通過運用微課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2.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微課教學模式具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時間短,通常在5到10分鐘之間。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微課教學模式不僅突出了核心內容,還能夠及時反饋和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改善教學模式,使學生全面發(fā)展[2]。
三、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的重要性
微課的發(fā)展受益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教師通過使用現代信息傳播平臺,以短時間的視頻形式向學生傳授課本和生活中的相關知識。在推行微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很大的幫助。由于微課的時間較短,不會消耗學生過多的精力,并且微課在教育領域和教育人員上沒有太多的限制,學生可以接觸到自己喜歡的老師和感興趣的知識,拓寬學習面,同時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多元化知識。此外,微課還涉及其他課外知識點,在教授電子信息技術知識時,通過微課的運用更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對課本知識進行有益地補充。
四、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梳理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情況,發(fā)現其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材中內容并沒有達到統一的要求。教材內容的不統一會導致教學階段各學校之間的溝通困難,使得各個特殊教育學校的信息技術教材內容存在差異,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擾,也影響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第二,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力度不足。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忽視實踐操作教學,導致學生欠缺實踐能力,無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而限制了殘疾兒童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
第三,強制管理措施降低了兒童學習中的積極性。信息技術教學離不開計算機設備,且該設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同時,對于殘疾兒童而言,缺乏操作能力可能導致操作不當而損壞設備。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教師往往采取強制管理措施,禁止學生在操作中脫離教材內容,如長期處于強制性管理中,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從而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
五、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應用微課的建議
(一)提高微課制作的質量
在特殊教育學校中應用微課教學時,需要從殘疾兒童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設計,以保證微課視頻內容的質量和教學效果[3]。
第一,應當通過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具體闡述教學內容和實際操作步驟。由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大多為聾啞兒童,他們難以通過聲音學習。因此,在制作微課視頻時,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來展示知識點,并特別關注操作步驟,通過圖片和文字的配合來展示實際的操作順序。
第二,需要控制好視頻的時間。微課視頻的特點是時間較短,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應將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左右。這樣既符合微課的特點,又與殘疾兒童的學習特點有很大的關聯。對于智力障礙兒童來說,他們很難理解過多的知識內容。如果視頻時間過長、內容過多,將很難達到實際教學的效果。在較短的時間內,只專注于一種知識點,能夠幫助智力障礙兒童更快地理解所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第三,在使用語言時應更加直白。對于智力障礙兒童來說,他們在理解文字上可能存在困難。因此,在制作微課視頻時,教師應使用直白、簡單的語言,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同時,語言的運用在微課視頻制作中也非常重要。
(二)實行微課預習模式
在各個學校和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會被要求進行預習。同樣,特殊教育學校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也可以采用預習的方式,從而節(jié)省課堂時間,將更多時間用于指導學生進行實踐。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殘疾兒童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例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在教授“幾何圖形的繪制”這一內容時,在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提前繪制好幾何圖形,并將其制作成教學視頻,并在展示時以圖文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播放該視頻給殘疾兒童觀看,同時觀察每個殘疾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的狀態(tài),以分析他們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在殘疾兒童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就可以讓他們進行實際操作,根據微課中的內容來繪制幾何圖形,通過繪畫的方式幫助殘疾兒童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如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不理解的問題,教師需要及時指導,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掌握課堂教學的知識。在課堂的最后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繪制幾何圖形,以培養(yǎng)殘疾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在進行教學時,信息技術教師需要考慮到殘疾兒童和正常兒童之間的差異。為了確保每一名殘疾兒童都能夠得到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幫助每一名殘疾兒童快速成長[4]。在采取針對性教學模式時,可以采用微課的教學方式,從中挖掘出殘疾兒童在個性化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作微課視頻中的教學內容,并該視頻發(fā)給殘疾兒童,以便學生可以反復地觀看,從而解決存在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編輯圖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圖形透明化的內容制作微課視頻,展示各種透明化的措施和效果。通過讓反復觀看,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透明化技術的實際應用。
(四)滿足學生獨立自主方面的需求
在特殊教育學校中,學生對于獨立自主的需求更強。因此,在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時,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需求。例如,在教授“作文美化知識”這一內容時,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
第一,文字美化的微課。在制作該視頻時,總時長應該控制在10分鐘以內,通過文字美化的方式展示教學內容,以確保學生能夠掌握。
第二,底紋美化的微課。在微課教學過程中,常見的一種方式是展示底紋的類型和設置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底紋美化的技巧。
第三,邊框美化的微課。通過展示不同邊框的樣式和應用方式,幫助學生學習邊框美化的方法。
由于微課教學資源多樣化,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對于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學生而言,通過多樣化的微課模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更好地進行學習 。
(五)激發(f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
在特殊教育學校中,提高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中。除了記憶相關知識點之外,學生還需要對這些知識點有深入地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應用微課的方式,將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動畫形式作為主要內容,讓學生通過觀看動畫來學習相關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作為信息技術教師,還可以將微課教學中的游戲引入到課堂中,使用微課軟件向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比賽的方式鼓勵學生搶答。如果學生在回答時既正確又快速,教師可以給予獎勵,這樣學生更愿意參與學習,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六)有效利用課下學習時間
微課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應用到課堂中,還可以應用到課下。教師通過利用現代信息交流平臺,專門發(fā)布一些微課資源,鼓勵學生在課下主動學習這些資源。在線上平臺上,通過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積極主動地向學生提問、解答學生的疑惑,可以有效完善微課教學模式,及時地反饋和收集學生的學習問題。如果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也能夠及時地改進和完善,從而真正發(fā)揮微課的作用。
(七)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
由于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學生與其他普通院校中的學生存在很大的不同之處,因此,在設計微課內容時,應當根據殘疾兒童的實際特點進行設計。如果教師對微課的了解程度不足,那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就會難以熟練掌握它。在這種背景下,特殊教育學校應該在空閑時間安排統一教師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介紹微課的使用方法和設計方法等。在完成培訓后,還應重視對教師進行考核。如果考核結果顯示未達到目標,教師應進行二次培訓,直到所有教師都完成考核要求。
(八)教師選擇正確微課資源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實際生活質量,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特殊教育學校中,由于學生自身的能力不足,對于學習的敏感度也會相對較低,缺少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學習中必定會存在著一些難題。基于此,在實際教學階段,教師需要緊緊圍繞學生自身的興趣點展開教學,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網絡平臺中的微課教學資源基本上都是針對普通的孩子,教師必須設計和選擇符合殘疾學生學習特點的微課,同時視頻時長保持在3~5分鐘。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注意力觀看,顯著提升學習效率[5]。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習,在設計微課內容時,教師可以穿插一些生動、形象的內容,比如一些夸張的動作,使學生更容易記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
六、結束語
在特殊教育學校中,通過運用微課的方式來教授信息技術課程,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在設計微課時,教師應當結合殘疾兒童自身特點設計微課內容,以圖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殘疾兒童能夠理解課程內容,在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提高殘疾兒童個人的信息素養(yǎng)。
作者單位:阮笑笑 如皋市特殊教育學校
參" 考" 文" 獻
[1]王甲云.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中小學電教,2022(11):79-81.
[2]徐小龍.微課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析——以“圖片摳取與合成”為例[J].成才之路,2022(26):125-128.
[3]王祎.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23):127-128.
[4]崔琳琳.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思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9,16(23):231,233.
[5]王成.微課在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8(2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