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智慧教室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深化實踐教學改革、促進應用型智慧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本文從智慧教室應用保障、應用意識、應用行為、應用期望和建設需求共五個維度展開討論,采用問卷調查法,從學校和教師兩大層面,對河南省某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建設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實施對策。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應用現狀調查;實施對策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而產生的智慧教室成為當前教學環境建設的發展方向[1]。2012年3月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2018年4月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及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文件明確指出,要重視智慧教學環境的建設,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基于此,國內各大高校陸續開始進行智慧教室的建設,而應用型本科高校由于自身實施專業與產業鏈接、產業與教學結合的校企一體化教育教學模式的特殊性[2],導致智慧教室建設與應用在學校和教師兩大層面均存在問題。因此,開展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應用現狀調查分析和對策研究勢在必行。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應用現狀調查分析
本部分主要調研教師對智慧教室的使用層次、教學設計、運維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提升智慧教室的使用效果。
(一)智慧教室應用保障分析
智慧教室應用保障分析主要從教師對智慧教室的滿意程度、智慧教室設備穩定性情況和參加智慧教室培訓情況三個方面進行調研。從調研數據中分析得出,學校的智慧教室在管理和硬件資源配套方面都能滿足教師的日常需求,但智慧教室的設備偶爾會出現故障,故障類型多為話筒故障;其次,智慧教室方面的系列短期培訓已經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但部分教師還沒有掌握智慧教室中相關設備的使用方法,學校在此方面仍需加強培訓。
(二)智慧教室應用意識
目前,大部分教師使用智慧教室的意愿非常強烈,有75.21%的教師自愿申請使用智慧教室,還有75.21%的教師認為教學過程使用智慧教室是非常必要的。這說明大部分教師愿意順應智慧教育時代發展的需求積極轉變,并接受智慧教學環境的變化。
(三)智慧教室應用行為
利用智慧教室進行教學改革不僅需要注重智慧教室的硬件設備建設,更應注重教師在智慧教室開展教學的教學能力[3]。目前,教師在應用智慧教室中出現的阻礙主要集中在設備使用熟練程度不高、信息技術能力不夠和課堂教學設計能力不高,這說明提升教師智慧教學能力已經迫在眉睫,學校需對此制定政策,并進行針對性培訓。此外,智慧教室數量少、預約難這些客觀條件也占據著相當一部分原因,學校需擴大智慧教室建設規模。
(四)智慧教室應用期望
從調研數據中分析得出,75.12%教師認為使用智慧教室可以實現技術與教學的融合,79.49%的教師認為使用智慧教室可以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75.12%教師認為所使用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符合智慧教學的需求,但仍希望在具備交互功能的教學軟件、支持小組協作的資源和工具、豐富的案例素材、試題庫等方面進行完善。
同時,教師對目前建設的智慧教室提出了一些改善性建議。79.49%的教師認為學校可以完善智慧教室配套功能,豐富教室類型,例如,實時書寫、畫圖、課堂教學錄制、直播、遠程等功能。此外,還有70.09%的教師認為學校需提供更精準、更細致的教師培訓方案。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建設需求調查分析
本部分主要調研教師未使用智慧教室的原因和智慧教室的建設需求,以此為應用型本科高校下一步智慧教室的建設提供建設依據和參考。
從數據中得出,56%的教師沒有使用智慧教室的主要原因在于認為普通多媒體教室已經滿足教學需求。然而,數據顯示53.14%的教師對智慧教室的了解一般,部分教師認為普通教室已經滿足教學需求的原因在于對智慧教室不夠了解,不清楚智慧教室中授課實現的教學效果以及智慧教室與傳統多媒體教室的本質區別。此外,34.57%的教師沒有使用智慧教室的原因在于智慧教室數量少、預約難,這說明學校需加大智慧教室的建設。在其他選項中,有部分老師未使用智慧教室的原因在于:一是無法在智慧教室開展體育課、音樂課和實驗課;二是上課人數較多,智慧教室不能容納過多學生共同上課。
雖然此部分教師未在智慧教室進行過授課,但有62%的教師參加過學校的智慧教室培訓,此部分教師最希望智慧教室具備的教學功能為支持小組協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模式的功能,對智慧教室的培訓需求主要集中在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例觀摩和智慧教室相關設備使用方法的介紹等方面。
四、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建設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層面
1.智慧教室建設的數量與類型無法滿足教師的需要
目前,河南省某應用型本科高校已建成6間智慧教室,分別為4間智慧教室和2間互動教室。調查數據顯示,僅有小部分老師使用過學校的智慧教室和互動教室,多數教師沒有使用過智慧教室和互動教室的主要原因為:一是智慧教室數量太少且預約不上;二是所建智慧教室的類型不能滿足所教學科的授課需求,例如音樂課、大班通識課等。
2.智慧教室配套的數字教學資源建設相對滯后
智慧教室中配套的數字教學資源是教師應用智慧教室的基礎和重要保障[4]。目前學校的配套教學資源建設大部分處于初級階段,并且缺乏對智慧教學相匹配的教學資源建設流程和標準的認知。同時,由于智慧教室建設數量相對較少,影響了教師應用智慧教室進行教學創新改革的步伐。
3.開展智慧教學相關培訓不足
從最近三年教師參加有關應用智慧教學培訓的時間來看,60%的教師參加過3天及以下的培訓,27%的教師從來沒有參加過培訓,而教師在使用智慧教室中遇到的阻礙大多與接受的相關培訓不足有關。該數據說明近三年學校開展的智慧教室相關培訓太少,大部分教師缺少使用智慧教室開展教學的相關技能與素養,影響了教師開展智慧教學的意愿和效果。
(二)教師層面
智慧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觀察者[5]。在智慧教室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軟硬件、教學資源和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和小組合作式學習,以此培養創新型智慧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師自身出現的具體問題如下:
1.教師對智慧教室的相關概念和理念認識不足
調查數據中顯示,超過50%的教師對智慧教室的概念和理念并不了解,對在智慧教室中進行授課的教學內容設計要求更是知之甚少。由于對智慧教室的概念和理念認識不到位,導致教師在應用智慧教室時無法利用智慧教室的優勢達到實現教學的創新改革的目的。
2.教師對設備使用不夠熟練
當教師積極嘗試使用智慧教室時,只有15%的教師表示對智慧教室的各項設備使用非常熟練,48%的教師表示在使用智慧教室時遇到的阻礙來自對智慧教室中的設備使用熟練程度不高,同時,46%的教師希望能夠得到關于智慧教室相關設備使用方法的培訓。由此可見,大多數教師對智慧教室的各項設備不夠了解,不能將設備與教學進行很好地融合,導致智慧教室中的個別設備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教師的智慧教學能力不足
調查數據顯示,80%的教師認為在教學中使用智慧教室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有80%的教師愿意在智慧教室中授課;然而,僅有40%的教師能夠在智慧教室中靈活使用包括問題探究、分組討論、發題、投票、搶答、作業、課堂測驗、在線問卷調查等智慧教學功能;43%的教師認為使用智慧教室中的障礙是由于信息技術能力不夠和課堂教學設計能力不高;同時57%的教師希望得到關于智慧教室教學課例觀摩和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方面的培訓。雖然教師已經認識到自身存在智慧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但在如何進行提升智慧教學能力方面沒有清晰地認知,而是傾向于依賴學校相關方面的培訓。
五、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建設與應用的實施對策
(一)依據學校發展規劃,聯系教學實際,制定建設方案
學校應依據河南省教育廳發布的《河南省本科高等學校智慧教室建設指南(試行)》具體要求,結合辦學特色和教學需要,充分調研師生的真實需求找準定位,充分考慮項目總體預算和年度預算,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分階段地兼顧近遠期制定建設方案,在各階段突出實施重點以及學校智慧教室的建設特色。
(二)加快智慧教室配套的數字教學資源建設
多樣性的數字教學資源是在智慧教室開展智慧教學的基礎。目前學校的配套教學資源建設正處于初級階段,無法滿足師生在智慧環境下教與學的需求。調研顯示,教師對具備交互功能的教學軟件、豐富的案例素材、試題庫、支持小組協作資源、工具等教學資源有很大的需求。面對這些需求,學校應當出臺資源建設標準,從素材級資源和課程級資源兩方面進行建設。
1.素材級資源建設
素材級教學資源包含主教學資源和網絡教學資源兩方面。
①主教學資源包含課程教學大綱、教材、課件、視頻、案例、題庫試題等,這些素材可以由教研室全體專業教師共同開發建設。
②網絡教學資源包含教學軟件、網絡下載的教學資源、各專業網站資源、教學工具等,這些教學資源需由學校進行建設,學校應持續購買數字化教學軟件和專業網站資源,建設教育資源分享平臺,讓教師在平臺中分享自己的教育資源,從而加強資源共享。
2.課程級資源建設
課程級資源建設包含核心課程資源、精品課程資源和拓展課程資源的建設。一方面,學校可以制定相關政策,讓教師積極參與課程資源建設,同時選出優秀教師組建課程建設團隊,制作示范性的精品課程資源,引領其他專業課程的制作;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引進校外優秀的課程資源供師生使用。
(三)制定階梯式的培訓方案,細化培訓內容
開展智慧教室相關方面的培訓工作是推進智慧教室應用必不可少的步驟。調研發現,學校教師在對智慧教室的認識、使用智慧教室中的相關設備和在智慧教室中開展智慧教學的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培訓比較短缺,因此,在培訓時,可以制定階梯式的系列培訓,如圖1所示。
首先是智慧教室的基礎理念培訓學習。一方面,以各學院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采用集中面授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讓教師掌握智慧教室的概念、理論、優勢等基礎理論;另一方面,邀請智慧教室應用方面的專家走進校園,來校開展智慧教室應用系列專題講座,讓教師對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數字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師智慧教學能力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地學習。
其次是智慧教室技術應用的培訓學習。一方面邀請智慧教室的廠家進駐學校,對智慧教室相關設備使用方法進行系列地培訓;另一方面,選取部分現代信息技術水平較高、工作認真負責的青年教師和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組建智慧教室教學骨干教師團隊,定期對團隊教師進行智慧教室應用方面的培訓,發揮骨干教師團隊“領頭羊”的作用,以點帶面,帶領其他教師學習應用智慧教室相關技術,從而提高教師的智慧教室應用水平。
最后是智慧教室中智慧教學能力的培訓學習。一方面,派遣青年骨干教師走出學校,實地觀摩兄弟院校關于智慧教室中智慧教學課堂的實施等。同時,進行具體案例學習,可以是來自網絡的經典案例的學習,也可以是在智慧教室中開展智慧教學且效果良好的校內外教師的教學案例,通過與同行相互交流,學習優秀案例中的應用模式和應用方式,并進行實踐性反思,以此提高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學設計能力和實施能力;另一方面,進行實操鞏固練習,通過開展智慧教室環境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課堂教學創新比賽等活動,鼓勵教師走進智慧教室,逐步利用智慧教室進行教學改革創新和智慧教學[6]。
(四)建立激勵機制,激發教師使用積極性
在智慧教室中開展智慧教學需要教師付出較大的時間和精力,包含學習使用智慧教室中相關設備的、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和智慧教學,面對這些,教師容易出現畏難情緒,嚴重打擊教師應用智慧教室開展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學校應制定智慧教室應用的考核標準、評價指標、激勵政策,引導教師積極進行智慧教室師的教學實踐。
1.增加工作量的認定
在增加智慧教室工作量認定時,學校需建立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確立考核維度,如課堂教學中教學資源的使用、師生的互動交流、小組協作的開展、教學評價的設置、作業的布置等,以此考核教師是否真正實現智慧教室與教學的融合。
2.對在智慧教室開展智慧教學的教師進行獎勵
獎勵的對象可以是積極參加各項智慧教室培訓者、應用智慧教室比較優異者、智慧教室應用教學技能比賽得獎者等,對這些給予適當的獎勵,如資金支持、政策傾斜等,以此增加教師應用智慧教室開展智慧教學的外部動機。
作者單位:趙燕飛 余彬 平頂山學院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而產生的智慧教室成為當前教學環境建設的發展方向[1]。2012年3月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2018年4月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及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文件明確指出,要重視智慧教學環境的建設,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基于此,國內各大高校陸續開始進行智慧教室的建設,而應用型本科高校由于自身實施專業與產業鏈接、產業與教學結合的校企一體化教育教學模式的特殊性[2],導致智慧教室建設與應用在學校和教師兩大層面均存在問題。因此,開展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應用現狀調查分析和對策研究勢在必行。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應用現狀調查分析
本部分主要調研教師對智慧教室的使用層次、教學設計、運維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提升智慧教室的使用效果。
(一)智慧教室應用保障分析
智慧教室應用保障分析主要從教師對智慧教室的滿意程度、智慧教室設備穩定性情況和參加智慧教室培訓情況三個方面進行調研。從調研數據中分析得出,學校的智慧教室在管理和硬件資源配套方面都能滿足教師的日常需求,但智慧教室的設備偶爾會出現故障,故障類型多為話筒故障;其次,智慧教室方面的系列短期培訓已經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但部分教師還沒有掌握智慧教室中相關設備的使用方法,學校在此方面仍需加強培訓。
(二)智慧教室應用意識
目前,大部分教師使用智慧教室的意愿非常強烈,有75.21%的教師自愿申請使用智慧教室,還有75.21%的教師認為教學過程使用智慧教室是非常必要的。這說明大部分教師愿意順應智慧教育時代發展的需求積極轉變,并接受智慧教學環境的變化。
(三)智慧教室應用行為
利用智慧教室進行教學改革不僅需要注重智慧教室的硬件設備建設,更應注重教師在智慧教室開展教學的教學能力[3]。目前,教師在應用智慧教室中出現的阻礙主要集中在設備使用熟練程度不高、信息技術能力不夠和課堂教學設計能力不高,這說明提升教師智慧教學能力已經迫在眉睫,學校需對此制定政策,并進行針對性培訓。此外,智慧教室數量少、預約難這些客觀條件也占據著相當一部分原因,學校需擴大智慧教室建設規模。
(四)智慧教室應用期望
從調研數據中分析得出,75.12%教師認為使用智慧教室可以實現技術與教學的融合,79.49%的教師認為使用智慧教室可以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75.12%教師認為所使用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符合智慧教學的需求,但仍希望在具備交互功能的教學軟件、支持小組協作的資源和工具、豐富的案例素材、試題庫等方面進行完善。
同時,教師對目前建設的智慧教室提出了一些改善性建議。79.49%的教師認為學校可以完善智慧教室配套功能,豐富教室類型,例如,實時書寫、畫圖、課堂教學錄制、直播、遠程等功能。此外,還有70.09%的教師認為學校需提供更精準、更細致的教師培訓方案。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建設需求調查分析
本部分主要調研教師未使用智慧教室的原因和智慧教室的建設需求,以此為應用型本科高校下一步智慧教室的建設提供建設依據和參考。
從數據中得出,56%的教師沒有使用智慧教室的主要原因在于認為普通多媒體教室已經滿足教學需求。然而,數據顯示53.14%的教師對智慧教室的了解一般,部分教師認為普通教室已經滿足教學需求的原因在于對智慧教室不夠了解,不清楚智慧教室中授課實現的教學效果以及智慧教室與傳統多媒體教室的本質區別。此外,34.57%的教師沒有使用智慧教室的原因在于智慧教室數量少、預約難,這說明學校需加大智慧教室的建設。在其他選項中,有部分老師未使用智慧教室的原因在于:一是無法在智慧教室開展體育課、音樂課和實驗課;二是上課人數較多,智慧教室不能容納過多學生共同上課。
雖然此部分教師未在智慧教室進行過授課,但有62%的教師參加過學校的智慧教室培訓,此部分教師最希望智慧教室具備的教學功能為支持小組協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模式的功能,對智慧教室的培訓需求主要集中在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例觀摩和智慧教室相關設備使用方法的介紹等方面。
四、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建設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層面
1.智慧教室建設的數量與類型無法滿足教師的需要
目前,河南省某應用型本科高校已建成6間智慧教室,分別為4間智慧教室和2間互動教室。調查數據顯示,僅有小部分老師使用過學校的智慧教室和互動教室,多數教師沒有使用過智慧教室和互動教室的主要原因為:一是智慧教室數量太少且預約不上;二是所建智慧教室的類型不能滿足所教學科的授課需求,例如音樂課、大班通識課等。
2.智慧教室配套的數字教學資源建設相對滯后
智慧教室中配套的數字教學資源是教師應用智慧教室的基礎和重要保障[4]。目前學校的配套教學資源建設大部分處于初級階段,并且缺乏對智慧教學相匹配的教學資源建設流程和標準的認知。同時,由于智慧教室建設數量相對較少,影響了教師應用智慧教室進行教學創新改革的步伐。
3.開展智慧教學相關培訓不足
從最近三年教師參加有關應用智慧教學培訓的時間來看,60%的教師參加過3天及以下的培訓,27%的教師從來沒有參加過培訓,而教師在使用智慧教室中遇到的阻礙大多與接受的相關培訓不足有關。該數據說明近三年學校開展的智慧教室相關培訓太少,大部分教師缺少使用智慧教室開展教學的相關技能與素養,影響了教師開展智慧教學的意愿和效果。
(二)教師層面
智慧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觀察者[5]。在智慧教室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軟硬件、教學資源和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和小組合作式學習,以此培養創新型智慧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師自身出現的具體問題如下:
1.教師對智慧教室的相關概念和理念認識不足
調查數據中顯示,超過50%的教師對智慧教室的概念和理念并不了解,對在智慧教室中進行授課的教學內容設計要求更是知之甚少。由于對智慧教室的概念和理念認識不到位,導致教師在應用智慧教室時無法利用智慧教室的優勢達到實現教學的創新改革的目的。
2.教師對設備使用不夠熟練
當教師積極嘗試使用智慧教室時,只有15%的教師表示對智慧教室的各項設備使用非常熟練,48%的教師表示在使用智慧教室時遇到的阻礙來自對智慧教室中的設備使用熟練程度不高,同時,46%的教師希望能夠得到關于智慧教室相關設備使用方法的培訓。由此可見,大多數教師對智慧教室的各項設備不夠了解,不能將設備與教學進行很好地融合,導致智慧教室中的個別設備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教師的智慧教學能力不足
調查數據顯示,80%的教師認為在教學中使用智慧教室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有80%的教師愿意在智慧教室中授課;然而,僅有40%的教師能夠在智慧教室中靈活使用包括問題探究、分組討論、發題、投票、搶答、作業、課堂測驗、在線問卷調查等智慧教學功能;43%的教師認為使用智慧教室中的障礙是由于信息技術能力不夠和課堂教學設計能力不高;同時57%的教師希望得到關于智慧教室教學課例觀摩和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方面的培訓。雖然教師已經認識到自身存在智慧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但在如何進行提升智慧教學能力方面沒有清晰地認知,而是傾向于依賴學校相關方面的培訓。
五、應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室建設與應用的實施對策
(一)依據學校發展規劃,聯系教學實際,制定建設方案
學校應依據河南省教育廳發布的《河南省本科高等學校智慧教室建設指南(試行)》具體要求,結合辦學特色和教學需要,充分調研師生的真實需求找準定位,充分考慮項目總體預算和年度預算,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分階段地兼顧近遠期制定建設方案,在各階段突出實施重點以及學校智慧教室的建設特色。
(二)加快智慧教室配套的數字教學資源建設
多樣性的數字教學資源是在智慧教室開展智慧教學的基礎。目前學校的配套教學資源建設正處于初級階段,無法滿足師生在智慧環境下教與學的需求。調研顯示,教師對具備交互功能的教學軟件、豐富的案例素材、試題庫、支持小組協作資源、工具等教學資源有很大的需求。面對這些需求,學校應當出臺資源建設標準,從素材級資源和課程級資源兩方面進行建設。
1.素材級資源建設
素材級教學資源包含主教學資源和網絡教學資源兩方面。
①主教學資源包含課程教學大綱、教材、課件、視頻、案例、題庫試題等,這些素材可以由教研室全體專業教師共同開發建設。
②網絡教學資源包含教學軟件、網絡下載的教學資源、各專業網站資源、教學工具等,這些教學資源需由學校進行建設,學校應持續購買數字化教學軟件和專業網站資源,建設教育資源分享平臺,讓教師在平臺中分享自己的教育資源,從而加強資源共享。
2.課程級資源建設
課程級資源建設包含核心課程資源、精品課程資源和拓展課程資源的建設。一方面,學校可以制定相關政策,讓教師積極參與課程資源建設,同時選出優秀教師組建課程建設團隊,制作示范性的精品課程資源,引領其他專業課程的制作;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引進校外優秀的課程資源供師生使用。
(三)制定階梯式的培訓方案,細化培訓內容
開展智慧教室相關方面的培訓工作是推進智慧教室應用必不可少的步驟。調研發現,學校教師在對智慧教室的認識、使用智慧教室中的相關設備和在智慧教室中開展智慧教學的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培訓比較短缺,因此,在培訓時,可以制定階梯式的系列培訓,如圖1所示。
圖1" "階梯式培訓方案
首先是智慧教室的基礎理念培訓學習。一方面,以各學院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采用集中面授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讓教師掌握智慧教室的概念、理論、優勢等基礎理論;另一方面,邀請智慧教室應用方面的專家走進校園,來校開展智慧教室應用系列專題講座,讓教師對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數字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師智慧教學能力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地學習。
其次是智慧教室技術應用的培訓學習。一方面邀請智慧教室的廠家進駐學校,對智慧教室相關設備使用方法進行系列地培訓;另一方面,選取部分現代信息技術水平較高、工作認真負責的青年教師和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組建智慧教室教學骨干教師團隊,定期對團隊教師進行智慧教室應用方面的培訓,發揮骨干教師團隊“領頭羊”的作用,以點帶面,帶領其他教師學習應用智慧教室相關技術,從而提高教師的智慧教室應用水平。
最后是智慧教室中智慧教學能力的培訓學習。一方面,派遣青年骨干教師走出學校,實地觀摩兄弟院校關于智慧教室中智慧教學課堂的實施等。同時,進行具體案例學習,可以是來自網絡的經典案例的學習,也可以是在智慧教室中開展智慧教學且效果良好的校內外教師的教學案例,通過與同行相互交流,學習優秀案例中的應用模式和應用方式,并進行實踐性反思,以此提高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學設計能力和實施能力;另一方面,進行實操鞏固練習,通過開展智慧教室環境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課堂教學創新比賽等活動,鼓勵教師走進智慧教室,逐步利用智慧教室進行教學改革創新和智慧教學[6]。
(四)建立激勵機制,激發教師使用積極性
在智慧教室中開展智慧教學需要教師付出較大的時間和精力,包含學習使用智慧教室中相關設備的、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和智慧教學,面對這些,教師容易出現畏難情緒,嚴重打擊教師應用智慧教室開展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學校應制定智慧教室應用的考核標準、評價指標、激勵政策,引導教師積極進行智慧教室師的教學實踐。
1.增加工作量的認定
在增加智慧教室工作量認定時,學校需建立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確立考核維度,如課堂教學中教學資源的使用、師生的互動交流、小組協作的開展、教學評價的設置、作業的布置等,以此考核教師是否真正實現智慧教室與教學的融合。
2.對在智慧教室開展智慧教學的教師進行獎勵
獎勵的對象可以是積極參加各項智慧教室培訓者、應用智慧教室比較優異者、智慧教室應用教學技能比賽得獎者等,對這些給予適當的獎勵,如資金支持、政策傾斜等,以此增加教師應用智慧教室開展智慧教學的外部動機。
作者單位:趙燕飛 余彬 平頂山學院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