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S學院為案例,從財務核算、財務報告和財務管理三方面研究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對高校財務的影響,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政府會計制度;高校;財務管理
一、研究背景
自建國至2018年,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政治體制不斷改革、政府職能擴展廣泛,政府會計制度也隨之不斷變革。2017年10月財政部印發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財會[2017]25號)及相關的補充和銜接規定,確定新政府會計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該制度的實施對政府會計制度標準體系建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高等學校是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及文化傳承等多項職能的事業單位,是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以S學院為案例研究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對高校財務的影響,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這推動了新政府會計制度在高校的實施,完善了高校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優化了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對S學院的財務影響分析
(一)對財務核算的影響
1.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核算
S學院資產的主要構成為貨幣資金、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2018年年末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87.26%,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3.95%,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總和占總資產的91.21%。可見,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核算影響最大。新政府會計制度下S學院資產核算變化情況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2018年及以前年度補提累計折舊和2019年新增資產累計折舊總額為74,400,923.83元,累計攤銷為1,549,007.83元,總計為75,949,931.66元,占2018年總資產比重的54%。資產核算方式的改變,直接導致S學院2019年總資產減少75,949,931.66元,剔除了資產價值的虛增,真實反映了學院的資產情況。
2.壞賬準備的核算
原高校會計制度下,S學院發生壞賬,在上報批準核銷后經由“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轉列支出。在2019年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S學院增設“壞賬準備”科目,不再直接沖銷壞賬。新制度要求,各單位應于年末及時核查收回后不需要上繳財政的應收款項,確定其可收回性,及時進行壞賬準備處理。S學院于2019年年初對符合范圍的其他應收款進行了分類核查,通過個別認定法發現一筆其他應收款——維護費200000元長期掛賬,已無收回的可能性,對其進行了賬務處理。
借:壞賬準備——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 200000.00元
貸:其他應收款 200000.00元
借:其他費用——壞賬損失 200000.00元
貸:壞賬準備——其他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200000.00元
由此案例可見,新政府會計制度下S學院及時對應收往來款項進行了減值測試,計提壞賬準備,避免了資產價值的虛增。壞賬準備的核算滿足了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要求,提高了學院對應收款項的風險管控能力,增強了學院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負債的真實性。
此外,S學院業務活動較為簡單,無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券投資事項,也無基建項目開發等事項。
(二)對財務報告的影響
對財務報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財務報表編制方面。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對S學院財務核算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資產方面,影響最大的就是資產負債表。首先從資產負債表的報表結構來講,結構更加清晰完整,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分類明確,科目設置更貼合實務。從資產負債表的報表數據來講,可每月顯示資產折舊變化情況,并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凈值在報表中直接列示,讓數據更新及時、準確。同時,S學院及時分析其他應收賬款的減值損失,并以其他應收賬款凈值列示,真實反映了學院的資產、負債及凈資產狀況,保障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三)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新制度實施對S學院財務管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表現在資產管理上。S學院于2019年年初對資產進行了全面核算清查,將其分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按照規定年限計提了折舊。同時,在2019年-2021年間每年對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對無實用價值的資產進行清理核銷,減少了資產價值的虛增,增強的資產管理的有序性,提高了資產管理水平。第二,表現在預算管理上。S學院對收入支出的明細劃分更為清晰明確,能夠更加清楚地區分每一筆預算資金的來源與使用情況,優化了預算會計的績效評價。第三,表現在制度管理上。S學院重新編制了學院的相關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內部管理制度》《預算業務管理制度》《收支業務管理制度》《政府采購業務管理制度》《建設項目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等,并將其編寫進學院的內部控制手冊中,完善了學院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了學院的制度管理水平。
三、新政府會計制度在S學院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從財務核算、財務報告和財務管理三方面入手分析新政府會計制度對S學院的影響,發現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S學院的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等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固定資產核算存在不足
首先,固定資產初始確認時間滯后。據調查得知,S學院財務處是在資產使用部門報銷付款時或者政府采購貨物驗收入庫結清尾款時,才憑借資產入庫單確認資產。資產使用部門報銷時間延后或者資產管理處入庫時間延后都導致資產入賬時間延后,使得資產初始確認時間延后,從而計提折舊的時間也延后。這導致財務報表不能及時、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信息,降低了會計信息質量。其次,無法根據受益對象來計提折舊。S學院財務處通過資產大類進行折舊核算,但沒有區分受益對象。例如將房屋建筑物的折舊統統記入行政管理費用,沒有將學生用教學樓折舊區分記入教育事業費用。這導致財務人員無法對固定資產折舊進行費用化核算,無法滿足成本管理的需要。此外,不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不規范的后續計量模式,都會影響固定資產的核算。
(二)壞賬準備核算存在不足
調查發現,2019年落實新政府會計制度后,S學院增設了“壞賬準備”科目,并于每年年末對收回后不需要上繳財政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進行核查。但在實際操作時,S學院采用個別認定法分析其可收回性,對于長期掛賬的其他應收款沒有進行賬齡分析計提壞賬準備。這種做法僅僅是在確認損失的時候通過這一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實際上仍延續原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下壞賬損失的處理方法,在發生壞賬損失時轉入支出,實則與新制度的宗旨嚴重背離。這導致S學院無法及時提足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的壞賬準備,無法真實反映資產價值。
(三)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到位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S學院根據要求及時調整了學院的相關財務管理制度。但新制度的制定僅僅只是財務人員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生搬硬套,并沒有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對于一些細節化的工作并沒有相應的制度規范,實務操作無據可依,影響了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學院的財務核算效果。同時,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到位。財務管理人員無法及時做到風險識別及評價,內部各部門間信息不對稱,無法相互協調配合,致使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度不夠,執行不到位,無法達到內部控制實施的預期效果,影響學院的財務管理水平。此外,監督機制運行不到位,無法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實時監控,影響了財務核算和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S學院的財務管理體系仍需要繼續完善。
(四)財務信息化建設水平有待提升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S學院實施財政信息系統一體化平臺,該平臺擁有預算項目庫模塊、預算執行模塊、會計核算模塊、政府采購模塊、非稅收入管理模塊、資產管理模塊等財務核算系統,財務信息化水平有了大的進步。但截至目前,該系統各個模塊之間的互聯互通程度還不夠,各模塊之間信息共享水平有待提高。此外,目前S學院的財務處使用財政信息系統,資產科使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教務處使用教務系統,學生處使用學生管理系統等,然而各個系統之間相互獨立,無法實現數據對接,各關鍵業務部門無法共享數據信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影響了財務核算及管理水平。
四、建議
現就前文分析的S學院在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一)加強固定資產管理,規范核算方式
高校應該根據學校自身發展的特點及時修改完善固定資產實施細則,把固定資產按照類別及使用部門的不同分別確認折舊年限計提折舊,明確受益對象,便于高校的成本費用核算。其次,認真梳理固定資產購置流程,從事前的預算、審批、購置,事中的使用、折舊、維修,事后的變更、報廢都要有規范化資產管理規定,做到全流程控制。此外,開發合理有效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對資產的購入、領用、折舊、修理及處置等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將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嵌入財務管理系統中,使財務部門能實時監測到資產購入信息,并及時督促資產使用部門進行報銷,確保資產在財務部門也能及時入賬,解決高校固定資產入賬不及時的問題。
(二)加強往來款管理,防范財務風險
加強往來款管理,特別是其他應收款的管理。這可以促進高校及時收回應收款項,確保高校資金安全,防范財務風險,也為將來編制財務報告提供準確和可靠的依據。首先,有效利用輔助賬核算功能。財務人員可以從輔助賬中可詳查每筆往來款的具體信息,實現應收款項的追蹤管理,同時定期督促各單位及時核銷款項。其次,高校應定期對其他應收款進行清理核查,鑒別是否有需要上繳財政的款項,若無須上繳財政,則對其可收回性進行全面監測,對于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最后,根據高校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壞賬準備計提方法。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財務信息共享水平
首先,建議相關技術部門盡快對財政信息系統平臺進行優化升級,實現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會計核算、政府采購、非稅管理、資產管理等財務核算系統的互聯互通,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共享水平。其次,建設業財一體、數據共享的信息化平臺。平臺建設要能全方位覆蓋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學校各部門都能建立與財務信息數據的對接,做到數據共享,提高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優化財務管理,實現學校的信息化管理。
(四)加強財務人員培訓,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
首先,高校應該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一方面要重點關注新制度理論和實際賬務處理操作,夯實其專業基礎;另一方面要加快其思想觀念的轉變,提高其主觀能動性,督促財務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使其積極參與到新制度實施中去。其次,高校應引進高學歷人才,優化財務人員年齡結構。縮短輪崗時間,使財務人員加快熟悉高校的各項財務業務。在此基礎上著重培養財務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增強其財務分析能力及財務管理水平。最后,有關部門定期召開財務人員交流會,積極討論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集思廣益,促進新制度的實施及優化改進。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而言是一項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高校財務人員應該在未來的財務工作中,不斷解決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在高校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提高高校財務管理水平,促使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