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澤澳
2023年1月1日,朝鮮中央通訊社曝光了新型600毫米超大型火箭炮的交付儀式現場圖。在這場2022年末舉行的交付儀式上,共有30輛新型600毫米超大型KN-25火箭炮被交付,根據現場圖可看出該型火箭炮采用履帶式底盤、六聯裝設計。按照朝鮮官方報道,該型火箭炮可攜帶戰術核武器,采用輪式和履帶式兩種底盤構型,前者部署于朝鮮人民軍機械化軍團的直屬炮兵部隊,后者則可部署于一般的摩托化部隊。該型火箭炮的批量服役,標志著朝鮮人民軍的火箭炮射程進一步提升,并實現了與核武器結合的目標,大大提升其威懾力。
作為朝鮮龐大炮兵力量的一部分,朝鮮火箭炮發展一直備受矚目。朝鮮戰爭結束后,從仿制BM-13、BM-14系列火箭炮起家,結合引進的63式火箭炮、捷克RM-70火箭炮技術并進行本土化發展,朝鮮已經能夠自產一些口徑在122毫米至240毫米的火箭炮。伴隨世界范圍內遠程火箭炮技術的擴散,朝鮮獲得了一定數量、不同種類的遠程火箭炮樣品,并結合自身科研成果發展出遠射程、高精度的火箭炮系統。此次交付的新型600毫米超大型火箭炮標志朝鮮火箭炮技術的又一次提升,并開始朝向“核常兼備”方向發展。
三八線附近長期的軍事對峙、力圖一擊殲滅首爾附近美韓聯軍的目標、依賴炮兵作為火力打擊手段均促使朝鮮形成了極具本國特色的火力打擊體系,而這一體系的重要環節便是朝鮮人民軍裝備的各式火箭炮,火箭炮因其齊射威力巨大、殺傷力極強、發射彈種多以及難以被防空系統有效攔截等特點廣受朝鮮人民軍青睞。

交付儀式上的KN-25火箭炮
1951年,朝鮮人民軍首次獲得蘇制BM-13喀秋莎火箭炮,并投入朝鮮戰爭,取得了一定的戰果。1966年,朝鮮人民軍炮兵局成立火箭炮部隊,此舉標志朝鮮人民軍擁有了專門的火箭炮部隊,大大方便了建設和調度。此時的朝鮮人民軍火箭炮裝備以蘇制BM-13和BM-14為主,前者是二戰著名裝備,后者作為前者的發展型號,射程僅為2~10千米,還并不能實現較遠距離打擊的效果,朝鮮的火箭炮部隊亟待新鮮血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通過技術交流/引進、自主研發等渠道,朝鮮已經發展出以122毫米、240毫米、333毫米為主要代表的火箭炮隊伍,并進行大批量生產及出口。近年來,在“核常兼備”思想的引導下,可攜帶戰術核武器、射程更遠的600毫米超大型火箭炮也開始裝備朝鮮人民軍。
朝鮮人民軍主要火箭炮參數

朝鮮人民軍主要火箭炮參數
?
20世紀70年代,朝鮮首次從中東地區獲得蘇制BM-21火箭炮及107毫米火箭炮樣品,開始了本國仿制的道路。經過一系列努力,朝鮮成功仿制出本國的107毫米火箭炮及被稱作金策一號的122毫米火箭炮,金策一號火箭炮的性能與原版BM-21并無二致,于1981年正式定型。其采用朝鮮自制的6×6卡車底盤,最大射程達到20千米,遠超朝鮮此前持有的BM-13/14火箭炮。不過,金策一號火箭炮并非朝鮮理想的遠程火箭炮武器,并不能攻擊到三八線40千米開外的首爾地區,金策一號僅起到了更新換代及技術儲備的作用,此時朝鮮僅能依靠手中的蘇制蛙系列戰術火箭及一些遠程火炮才可威脅首爾。前線需求催生朝鮮火箭炮技術的發展。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朝鮮火箭炮技術發展的增長期,在此期間內朝鮮主要依據技術引進及自主攻關發展火箭炮技術,使其火箭炮在射程、威力及射速上有了提升,并首次實現從三八線附近威脅首爾的目標。在這一時期內,朝鮮從捷克引進RM-70火箭炮技術,發展出金策二號火箭炮。金策二號繼承了RM-70系列火箭炮設置自動裝彈機及備份彈的特點,同樣采用122毫米口徑,可發射布雷火箭彈和化學火箭彈,并可能擁有與原版RM-70相同的再裝填速度。金策二號可能采用履帶式底盤或輪式底盤,具備一定的越野能力。
同樣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朝鮮開始本國240毫米火箭炮的發展工作。具體成果有1985年首次出現、采用輪式底盤、擁有12根發射管的M1985火箭炮,該炮最大射程43千米,戰斗部約為90千克,實現了對首爾的火力覆蓋;1991年首次出現,具有22根發射管的M1991大同江火箭炮,與之前的M1985射程一致。M1991火箭炮具備60千米射程的改型,且精度較以往的朝鮮火箭炮有一定提高,配套有朝鮮仿制自俄制目標偵察雷達的設備。朝鮮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年向伊朗出口M1985及M1991兩種火箭炮,伊朗在其獲得的朝鮮火箭炮的基礎上仿制出Fadjr-3型火箭炮。總體上看,朝鮮火箭炮技術在20世紀80到90年代有了大的突破,至少實現了對首爾地區的火力覆蓋,使得此類任務從老式的蘇制蛙系列戰術火箭得以轉移到火箭炮上來。朝鮮基本消化了蘇制BM-21系列火箭炮技術,仿制出一系列衍生品,并研發出幾款性能尚可的240毫米火箭炮,順利完成預定目標的同時還實現了出口。M1991改進型還衍生出最大射程100千米,被稱作“主體100炮”的M2012火箭炮,該型火箭炮在射程上達到了朝鮮240毫米火箭炮家族的巔峰。
口徑較大是240毫米火箭炮的先天優勢,可較為容易地提升射程,國際一些主流火箭炮的口徑也在220毫米至240毫米左右,且同樣具備較遠射程。240毫米火箭炮在朝鮮得以發揚光大,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07毫米火箭炮的命運:除在工農赤衛隊等朝鮮民兵武裝中繼續發光發熱,107毫米火箭炮幾乎退出了朝鮮人民軍序列。不過,要想使得火箭炮射程更遠,僅憑加長火箭彈長度已經遠遠不夠,還需發展更大口徑的火箭炮系統,并采用更加復雜操縱/導航系統及更先進發動機及燃料的火箭彈。
朝鮮遠程精確火箭炮的試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目前朝鮮的遠程精確火箭炮主要包括2014年曝光的口徑333毫米的KN-09型及被朝鮮稱作“特大型操縱放射炮”的口徑600毫米的KN-25型。朝鮮遠程精確火箭炮的技術來源一直成謎,目前較為合理的解釋是朝鮮該型火箭炮是在傳統240毫米火箭炮的基礎上進行發展,結合蘇聯解體后流出的龍卷風火箭炮及配套彈藥實物以及國際上較為流行的SY系列及WS系列火箭炮技術誕生的。朝鮮從裝備生產國直接獲取技術的可能性基本為零,因此,朝鮮可能是通過與部分裝備此類武器的國家進行交流得到相關技術,結合本國的國產化努力及研發,最終形成了具有朝鮮特色的遠程精確火箭炮。
KN-09正式服役于2016年,是一款具有八根定向發射管的遠程精確火箭炮,八根定向發射管共分兩組,發射管在裝填時已進行密封,每四根為一組便于快速裝填,可借助起重機快速更換。這種裝載模式比單個發射管的重新裝載所需的時間更短,KN-09的裝填速度約為15~20分鐘。早期曝光的KN-09火箭炮的一組定向發射管裝在發射箱內,具備一定的模塊化性能,后期的KN-09火箭炮則無包裹的箱型結構。從早期朝鮮人民軍的試驗、朝鮮官方媒體的通告及美韓的監測情況看,KN-09火箭炮具備預制破片彈、子母彈、地雷彈、鉆地彈及化學彈等多個彈種,KN-09采用固體燃料火箭彈,射程最大為200千米。其所用火箭彈頭部有四個較小彈翼,可用于進行彈道修正,戰斗部重量約100千克。KN-09采用慣性制導/格洛納斯衛星制導模式,最大精度約為25~50米。從朝鮮舉行的各類試驗及閱兵式看,KN-09普遍采用輪式6×6底盤,該底盤是一種商用卡車的衍生型號,加裝了專用于火箭炮發射車的百葉窗及其他裝置,具備一定的越野能力。KN-09的試驗工作集中于2014—2016年,在此之后便開始活躍于朝鮮人民軍的各類演習中。KN-09口徑成謎,除主流333毫米口徑的觀點外,部分觀點認為其口徑為300毫米。

閱兵式上的M1991大同江火箭炮
超大型火箭炮K N-25 則與KN-09及一眾240毫米火箭炮有明顯不同,具體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作戰用途明顯不同,KN-09為代表的傳統火箭炮以火力打擊為主要任務,戰斗部較小需大量發射。KN-25直徑較大,可安裝戰術核武器,具備戰術導彈的特征,威懾性更強。二是技術來源不同,朝鮮傳統火箭炮技術來源為各類火箭彈,KN-25技術來源為導彈固體發動機及推進技術。KN-25最早出現在2019年的實驗中,并于2020年10月10日的朝鮮勞動黨成立75周年閱兵式中集中展出。2020年閱兵展出的KN-25火箭炮有履帶式及輪式兩種底盤,搭載4~6個發射管,且以履帶式底盤居多,這是由于朝鮮可大批量生產履帶式底盤而較為缺乏特種輪式車輛造成的?;鸺谛阅芊矫妫鶕r試驗情況及美韓監測數據分析,KN-25發射管類似朝鮮引進S-300防空導彈技術仿制的閃電5防空導彈發射管,射程普遍在240千米左右,最大射程400千米,射高50千米,最大速度可達到馬赫數6.5,基本覆蓋韓國全境。與KN-09所用火箭彈類似,KN-25所用火箭彈同樣采用慣性制導/格洛納斯衛星制導,頭部也有四個用于彈道修正的小彈翼,尾部采用可折疊的六片彈翼。KN-25戰斗部超過200千克,按照朝鮮官方說法可搭載戰術核武器。不過,朝鮮核武器小型化進程一直撲朔迷離,KN-25能否裝配戰術核武器也有待考量。從使用模式上看,KN-25的使用依舊與傳統火箭炮類似,即大量傾瀉火力消滅有生力量。由于其技術來源的特殊性,KN-25所用火箭彈擁有戰術導彈的性能,這也賦予其精確打擊的能力。在技術性能及精確度層面,KN-25火箭炮所用火箭彈已基本接近美軍正在普及的GMLRS系列火箭彈,功能與美韓聯軍的ATACMS戰術導彈系統類似,但是KN-25的齊射能力仍待完善。

試射中的朝鮮人民軍KN-25火箭炮
發展遠程精確火箭炮,是朝鮮火箭炮發展由低級走向高級的重要轉機。在朝鮮無法直接從國際主流遠程精確火箭炮所在國直接獲取技術的情況下,能夠憑借一些流傳的技術和實物,結合自身自力更生拿出性能尚可的產品,朝鮮軍工力量的確值得稱贊。遠程精確火箭炮使得朝鮮火箭炮家族在大量傾瀉火力殺傷敵人的“本能”上擁有精確打擊能力,并衍生出鉆地彈、子母彈等新彈種,并開始朝戰術導彈特征發展。強大的火力輸出附加較難被防空系統攔截的特性,朝鮮火箭炮成為了有效威懾美韓聯軍的利器。
朝鮮火箭炮的生產及裝備部署工作均受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下屬炮兵局的直接領導。與朝鮮一些戰術導彈的研發機構相同,朝鮮遠程火箭炮均由朝鮮第二自然科學院第166研究所研制。受蘇軍作戰思想影響,以及朝鮮半島地區多山地、利于炮兵發揮作用等多重原因,朝鮮人民軍非常重視炮兵的建設,并一度將各型戰略戰術導彈劃歸于1999年成立的炮兵指導局指揮下(炮兵指導局已經升格為朝鮮人民軍戰略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朝鮮人民軍的火箭炮研發及生產工作突飛猛進,并迅速在朝鮮人民軍陸軍各個軍團中進行部署,形成了較大規模。
朝鮮人民軍受傳統蘇軍大炮兵主義影響,在較為缺乏機械化步兵及裝甲力量較為落后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炮兵,其一線火力明顯強于三八線附近的美韓聯軍?;鸺诟焕?,朝鮮人民軍裝備火箭炮的單位除各軍團下屬的火箭炮旅及炮兵師/旅外,還包括炮兵軍團(據傳已被改編為炮兵師)、直屬火箭炮部隊、各機械化師團及首都防御部隊下屬的火箭炮部隊。從裝備的火箭炮種類分布情況看,122毫米火箭炮、240毫米火箭炮多分布于朝鮮人民軍各炮兵師/旅,333毫米火箭炮主要裝備炮兵軍團,最新的600毫米超大型火箭炮則由直屬炮兵部隊掌握,并有向前線炮兵部隊擴散的可能。
朝鮮人民軍陸軍各軍團均擁有自己的火箭炮旅、炮兵旅及炮兵師,一個軍團下轄有步兵師、坦克旅、防空聯隊等單位,整體規模較為龐大。受制于前文所提的機械化步兵較為缺乏的情況,炮兵在朝鮮人民軍陸軍各軍團的地位非常高,占比也有相當分量。以三八線附近的朝鮮人民軍火箭炮部署情況為例,三八線附近一線部署朝鮮人民軍陸軍第1、2、4、5軍團,每個軍團均有自己的火箭炮兵旅,原有的獨立的炮兵軍團(現在可能被改編為炮兵師)擁有的火箭炮可為這些軍團的步兵們提供極好的火力支援。三八線一線部隊后方是由數個機械化師及坦克師組成的戰略預備隊,機械化師內部也擁有自己的炮兵部隊。朝鮮人民軍火箭炮部隊的中堅是240毫米火箭炮,其總數超過390門,主要配屬炮兵軍團及三八線一線的第1、2、4、5軍團所屬的火箭炮部隊。在333毫米火箭炮數量不足,短時間無法大批量服役的情況下,240毫米火箭炮將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朝鮮人民軍火箭炮部隊惟一可倚靠的力量。
朝鮮人民軍火箭炮運用情況較多,因為朝鮮戰爭結束后朝韓雙方并未出現全面戰爭,所以除2010年的延坪島炮戰外,朝鮮火箭炮運用以實戰部署在三八線附近準備打擊首爾等地區及各類演習試驗為主。各類試驗是外界分析朝鮮火箭炮性能的極好機會,尤其是美日韓三國對朝鮮進行導彈試驗的頻繁跟進,可用于監測導彈發射彈道參數的設備同樣可以用來監測火箭炮試驗。試驗后朝鮮官方媒體流出的部分照片同樣可作為推測火箭炮具體性能的依據,美韓軍方擁有的偵察衛星所拍攝照片也是判斷的一種輔助手段。

KN-09火箭炮
朝鮮人民軍炮兵素養較高,這在2010年的延坪島炮擊事件中便可體現:延坪島炮戰中,朝鮮人民軍岸防部隊下屬的122毫米火箭炮以極高的精度及較為先進的戰術給予韓方沉重打擊,在一定時間內使得韓方無法進行有效反擊。從部署情況看,朝鮮人民軍火箭炮部隊廣泛分布在三八線附近大量預設陣地及工事中,這些工事大多處于地下或山體中,較為隱蔽,能夠實現出其不意的效果。預設陣地及工事目前主要部署240毫米火箭炮,在韓方目前仍缺乏有效反制大量工事的手段的情況下,這些火箭炮可在第一輪齊射后掩蔽進行第二次裝填。以老式240毫米火箭炮43千米的最大射擊距離,在三八線附近完全可以覆蓋首爾地區,改進型240毫米火箭炮則可在開城地區攻擊首爾地區,對敵政治經濟文化目標造成極大損壞。如果在三八線附近及較為靠后的開城地區部署KN-09火箭炮,則可將駐韓美軍平澤基地、烏山基地等納入攻擊范圍,威懾性能不言而喻。朝鮮人民軍火箭炮抵近三八線部署的模式,大大增加了開戰初期朝鮮人民軍對敵火力傾瀉密度,可做到對敵首都及重要基地的高強度打擊,并與各類戰術導彈形成互補。朝鮮人民軍大力發展火箭炮,其根源還是彌補步兵機械化程度不高、缺乏空中突擊力量的不足,通過炮兵主導的模式為步兵的突擊打開通路,火箭炮憑借其特性可較好地完成任務。近年來朝鮮開始逐步淘汰較落后的170毫米谷山大炮,攻擊首爾的重任便逐漸全部轉移到240毫米火箭炮上。
朝鮮火箭炮試驗也是朝鮮火箭炮運用的重要部分。除各類演習外,朝鮮人民軍廣泛在東海岸的江原道元山地區、咸鏡南道部分地區及西海岸的平安南道地區展開火箭炮試驗,其中KN-25的首次試射地點在咸鏡南道宣德地區,試驗內容包括向海洋方向發射的飛行試驗、檢驗戰斗部威力及精確度的對海島目標打擊試驗等。朝鮮火箭炮試驗廣泛采用連續發射模式,整個試驗過程僅發射一枚火箭彈的情況較少,根據連續發射時間間隔可對火箭炮性能進行一定分析。朝鮮火箭炮試驗過程中還常常伴隨其他火炮或戰術導彈的試射,用以混淆視聽,掩蓋真實性能,誤導美韓聯軍對此類武器性能的準確判斷。伴隨其他武器試射是一種極好的手段:受制于各種思維定勢,美韓聯軍常常將朝鮮火箭炮試射和戰術導彈試射混淆,例如在KN-09火箭炮的首次試射中,韓國軍方便根據所謂飛行軌跡將飛行的火箭彈誤認為是KN-02戰術導彈,直到綜合比對包括衛星照片在內的各種信息才將其修正為一種新型火箭炮。

KN-09火箭炮進行試射
作為朝鮮人民軍炮兵的重要組成部分,朝鮮火箭炮的情況一直廣受外界關注。炮兵是朝鮮人民軍在極度缺乏空中突擊力量及裝甲突擊力量落后于美韓聯軍的不利情況下的重要力量,承擔著重點打擊敵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目標及大量殺傷敵方軍隊,為大量步兵打開缺口的重要任務。朝鮮人民軍的作戰思想依舊延續蘇聯時期的大縱深作戰思想,同樣繼承蘇聯的大炮兵主義。大力發展的炮兵是朝鮮在短時期內彌補與美韓聯軍火力差距的利器,結合朝鮮半島多山地不利于機械化縱隊大規模行動的情況,炮兵獲得朝鮮青睞不足為奇。而具備多種優勢的火箭炮,自然也是備受朝鮮人民軍重視的力量,它們可在開戰初期憑借優勢數量及各種工事實現對美韓聯軍的毀滅性打擊,而美韓聯軍目前的M270、K239等主力火箭炮數量不夠難以形成有效反制。在火箭炮領域,朝鮮占據絕對優勢。
朝鮮本國深厚的軍事工業體系及科研能力、對導彈固體推進技術的深入研究及國際市場廣泛流傳的各種火箭炮技術是朝鮮得以發展出具有本國特色先進火箭炮的重要依托。朝鮮在滿足本國需求的情況下,將各種火箭炮技術出口到伊朗等傳統朝鮮軍火買家處,事實上導致了遠程精確火箭炮技術的進一步擴散。伊朗根據朝鮮技術進行本土化生產,生產出Fadjr-3及Fadjr-5火箭炮,這兩種火箭炮在伊朗本國服役之余,還出現在也門胡塞武裝、巴勒斯坦抵抗組織處,進一步影響了地區軍事力量的對抗。盡管各類防空反導系統仍在發展,具備攔截火箭彈的能力,但是在面對火箭炮齊射時,防空反導系統便無能為力。
超大型火箭炮KN-25的批量服役使得朝鮮人民軍火箭炮部隊在傳統職能基礎上,將朝向“核常兼備”方向發展,具備更強的威懾力,成為朝鮮彈道導彈的重要補充力量。朝鮮人民軍所屬火箭炮力量也將憑借射程和戰斗部威力實現從戰術武器到戰略武器的全覆蓋。朝鮮火箭炮的蓬勃發展折射出其在其他力量方面的窘境,如果朝鮮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空中突擊能力嚴重不足及裝甲部隊整體落后美韓聯軍的情況下,發展以火箭炮為主的炮兵打擊力量將是朝鮮的重要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