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

2022年10月18日,英國法弗舍姆,農戶將蘋果放入收集箱。

2023年3月16日,俄羅斯伊萬諾沃,一名工人在帶有垂直農業系統的溫室里。

2022年10月25日,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6000只鵝在30公頃草地上自由放養。

2022年10月1日,法國考森斯,農場里待售的下蛋周期結束的母雞。這些母雞不是被送到屠宰場,而是以每只4歐元的價格被賣給愛雞人士“頤養天年”。

2022年11月7日,德國巴伐利亞州,身穿傳統服裝的婦女坐在一輛馬車里,紀念農場動物的守護神。
繁忙的生活節奏,讓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渴望田園生活。近幾年來,以農業為主題的文化消費越發豐富,各種“電子種田代餐”讓人眼花繚亂:除了可以閱讀農民在平行時空開掛的爽文,你還可以沉浸在李子柒們悠然自得的鄉野生活中,經營自己的電子農場,圍觀明星們下地插秧。
但真實的農民生活與田園牧歌相距甚遠,即便在農業高度機械化的歐美國家,務農人員也得面對一地雞毛。紀錄片《克拉克森的農場》就展現了農業的脆弱性。
在典型的靠天吃飯行業,再富有的農民面對干旱和暴雨也無能為力。當農場主杰里米·克拉克森準備播種時,英國大雨連綿不絕下了2 個月;次年5 月,當地里的莊稼急需雨水澆灌時,克拉克森又不幸遇上半個世紀以來最干旱的春季。好不容易熬到了收獲季,卻又遇到居家令,當地酒吧不營業,主要用于啤酒制作的上百畝春大麥也因此滯銷,克拉克森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爛在地里。
此外,歐美地區的農業規矩細致且繁瑣。比如,每個英國農場都有一本《事故書》,農民在干活兒時受到的大小傷,都要如實登記在冊,以便農業協會隨時抽查;想買化肥,得先按規定布置好相應的倉庫,配置黃沙、滅火器等應急處置物資才會獲批。在澳大利亞,農民想在自家地里挖個池塘、砍棵樹,也要先向政府提交書面報告,經過層層審批后,才能請專業人士前來執行;想宰一只家畜,申報手續的繁復程度堪比移民……
無論在哪里,務農都不是一個輕松的職業。其中要求的體力付出與經驗要求,對普通上班族更是難以承受之重。

2023年3月16日,西班牙盧戈,農戶和她的羊群一起散步。

2022年10月,英國漢普郡,重達1205公斤的大南瓜在稱重返程時遭遇車禍,拖車側翻導致南瓜滑落到路上。這個南瓜當天被認定為英國最大南瓜。

2022年10月21日,德國布雷克費爾德,農場圍欄里的一只小馬。

2022年3月15日,英國沃里克郡農場里的新生小羊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