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甲
今年可以說是手機市場重拾信心的一年,為了挽回過去幾年的頹勢,國產手機廠商拼盡了全力,從去年底、今年初的第二代驍龍8 旗艦手機爭奇斗艷,再到三四月份的中端機瘋狂內卷,市場也迎來了久違的熱鬧。
今年的手機廠商鐵了心要傾盡全力,爭奪這塊復蘇后的蛋糕。的確,大環境變化之后,上游供應鏈元器件生產、物流問題自然能夠解決,廠商自身的研發周期、銷售渠道也能順利推進,2023 年的市場環境即將迎來大換血,其中自然是充滿了機會與挑戰。
不過,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有多家知名品牌因為種種原因遺憾退場,好在活著的手機廠商都拿出了壓箱底的法寶,也對自身產品線進行了梳理,久違的華為P 系列以及魅族新機也都回歸了——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即使經歷了千百磨難,國產手機仍然堅韌頑強地努力著。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以前手機廠商往往都是為自家的旗艦新品塞滿各種強悍的配置以及新技術,大秀肌肉,但在今年新發布的手機中,各家都盯上了中端走量機型,特別是2000~3000元價位內,更是開啟了多輪正面競爭,不光拼硬件拼設計,在中端價位出現了不少本來在旗艦機上才有的配置和體驗,甚至還出現了“倒逼友商降價”的情況——對于消費者來說,的確是天大的好消息。
首先點燃戰火的是一加Ace2,它搭載的是驍龍8+ 移動平臺,這可是去年安卓陣營的旗艦平臺,直到現在,很多機型的價格都在4000 元以上,但是一加Ace2 以2799 元的價格殺入市場,可謂在中端市場投入了一顆深水炸彈。
讓人沒想到的是,realme 真我緊隨其后拿出了GT Neo5,同樣的驍龍8+ 移動平臺,首發價更是做到了2499元,讓消費者大呼過癮。同時,這款手機還帶來了240W“滿級秒充”的版本,刷新了手機快充功率上限,同樣是中端手機的越級體驗。
手機廠商將旗艦平臺下放,也是源自上游供應鏈的博弈。去年下半年,聯發科的天璣8000/9000系列以高性能、低功耗得到不錯的市場口碑,特別是天璣8100 表現良好,不少2000~3000元價位內的機型都選擇了聯發科平臺,比如Redmi Note 11T Pro、真我GTNeo3 等明星機型,都得到了很好的市場反饋。
當時高通陣營在這個價位內只有驍龍870、驍龍778G 等老平臺,雖說綜合體驗拉不開太大的差距,但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就會讓競品發展起來,今年高通和合作伙伴直接放出大招,將驍龍8+ 平臺下放到2000~3000 元的中端市場,可謂是降維打擊了。這樣的操作此前非常少見,如此一來,同價位的聯發科機型就顯得戰斗力不足,聲量不如去年。
為了穩固自己在中端市場的地位,高通又在3 月份推出了第二代驍龍7+移動平臺,終端產品Redmi Note 12Turbo 和真我GT Neo5 SE 也很快上市,據我們實測,在不少場景已經能做到58 幀以上運行《原神》等大型游戲,《王者榮耀》等主流游戲更是幾乎滿幀運行,多數時候的游戲體驗已經不輸旗艦了。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代驍龍7+ 移動平臺沿用了不少驍龍8+ 移動平臺的設計,比如處理器架構、AI 處理能力、ISP 影像、圖像處理、網絡等各方面都全面看齊旗艦平臺,做到了“同宗同源”。
上游廠商的博弈,讓消費者得到了真正的實惠,用2000 多元就能享受到不少旗艦級的體驗,在其他外圍配置上,中端市場也是卷得厲害。比如快充方案,以前都是旗艦專享,但是現在的高端市場,廠商似乎都不怎么比拼充電功率了,小米13 Pro 120W,華為P60Pro 88W……主打快充的旗艦機似乎只有iQOO 11 Pro,拿出了200W 的快充方案。
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快充和電池容量很難兼容,一般百瓦以上高功率快充的機型,電池容量在4500mAh左右, 比如iQOO 11 Pro, 雖然有200W 快充,但它的電池容量只能做到4700mAh。如果要5000mAh 以上的大電池,就只能選擇較小的充電功率。
第二點就是,手機的內部空間可謂寸土寸金,高功率充電就意味著高發熱量,手機廠商就必須堆上足夠的散熱材料,這樣一來必然會導致手機過于厚重,在權衡利弊之后,也就不約而同地在旗艦產品上盡可能地保證了性能和影像,同時提供了較大的電池。
不過在中端市場,場面似乎有點不受控制了。真我GT Neo5 直接將充電功率提升到240W,刷新當前手機充電功率的上限,將“零百速度”(從1% 開始到100% 完全充滿)縮短到10 分鐘以內;不僅如此,起售價1599 元的iQOOZ7,也拿出了120W 的快充方案,并且將電池做到了5000mAh,完全充滿耗時約為27 分鐘,讓千元機也能有越級體驗。
你以為這就完了?今年的中端市場內卷遠不止如此,Redmi、一加、realme真我都開始全面普及大內存手機,比如一加Ace 2V 就去掉了8GB+128GB 的版本,直接12GB+256GB 起,能夠保證日常使用的流暢性,存儲空間也不會太緊張;真我GT Neo5/Neo5 SE 和RedmiNote 12 Turbo 則是拿出了1TB 的海量存儲方案,價格也只須多花300 元左右即可買到。雖然目前不少機型都處于預約搶購階段,但大內存在未來肯定是一個必然趨勢。
廠商之間的直接競爭也讓中端手機的1TB 存儲機型殺入“白菜價”,如此一來更是刺激廠商開始調整512GB 版的售價,比如Redmi K60 的512GB 版就直接降價了300 元,相信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廠商卷進來,真正在中端機型中全面普及大內存吧。
當然除了在配置上做加法,這些機型也做了一些減法。比如在中端市場,為了節省成本,手機廠商往往會在用料和設計方面有所取舍,屏幕的塑料支架就是一個典型,有了它可以簡化手機的可靠性結構設計,壞處就是屏幕和中框之間會有一條黑邊,影響觀感。
春季發布的一加Ace 2V 和RedmiNote 12 Turbo 不約而同地取消了塑料支架設計,作為2000 多元的中端機型,在行業內開了個好頭。這種升級可能比不上硬件配置那么直觀,但是視覺觀感還是挺明顯的,既然有廠商在做了,消費者也會越來越注意這方面的設計,在挑選手機的時候,自然會有所傾向,從而影響行業正向發展。

中端機型的內卷,讓各家手機在性能上已經較難拉出差距,旗艦機型往往更強調影像水平,這也是各家差異化的體現。此前,手機廠商在影像方面各有所長,但今年幾乎都瞄準了一個方向——長焦,特別是暗光長焦。
原因很容易理解,畢竟現在手機的影像系統已經很強大了,在白天正常光照條件下,基本拉不開差距,夜景就成了各家比拼硬實力的舞臺;長焦也不再走“望遠鏡”的路線,而是讓用戶能夠自由地取景,增強拍攝體驗。
這兩者可以說是剛需,但是以往長焦鏡頭受到各種限制,進光量不及主攝,在暗光環境就有點無能為力了。此前,多數手機在暗光長焦拍攝場景都會使用主攝拍攝,然后通過算法放大裁切,這就導致畫質受損嚴重,成片效果自然達不到預期。
OPPO Find X6 Pro 就拿出了IMX989 廣角+IMX890 潛望長焦+IMX890 超廣角的三主攝方案,其中IMX989 也就是我們很熟悉的一英尺大底主攝,另外兩顆IMX890 鏡頭,則在長焦和超廣角拍攝時提供了完整的拍攝體驗。
在長焦拍攝時,潛望式長焦IMX890提供了3 倍的光學變焦(72mm)以及6倍的物理裁切焦段(144mm),據我們實測,即使是在夜間環境使用長焦拍攝,也可以達到主攝級別的畫質,在遠距離拍攝時,提供了更為自由的構圖空間。
當然,這也有OPPO 自研的馬里亞納X 影像芯片以及哈蘇影像加持的功勞,在這套組合下,Find X6 Pro 暗光長焦的拍攝體驗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不只是OPPO, 前幾天發布的小米13 Ultra 也在IMX989 主攝的基礎上, 加入了3 顆IMX858 分別負責長焦、中焦以及超廣角拍攝場景,對于這顆CMOS,索尼內部稱其為“感光界小巨人”,在功能上全面看齊IMX989。因為增大了光圈,進光量相比上代也有了很大提升,在暗光場景下表現不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使用了同款傳感器,再加上MCSS(多攝同步系統),使用四顆攝像頭拍攝都能保持一致的觀感,這一點也是長焦/ 超廣角拍攝能接近主攝的重要原因。在夜間環境,擁有徠卡影像系統的小米13 Ultra也能將氛圍感抬高一個檔次,很好地還原燈光、暗部紋理等以前不太容易處理的細節。
久未更新的華為P 系列也在今年春季推出了P60 系列,影像方面的硬件和友商相比要略遜一籌, 主攝為1/1.4 英寸的IMX888, 結合OV64B 潛望式長焦+IMX858 超廣角鏡頭,看似“低人一等”,但華為重新設計了潛望式鏡頭結構,結合RYYB 陣列,可有效增加進光量,提升長焦夜景拍攝的成像效果。
實測也的確如此,結合華為自研的XMAGE 影像算法,用軟件刷新了這顆傳感器的能力上限,即使是在硬件存在一定劣勢的前提下,最終的成片同樣可以和競品一較高下。
顯然,這些旗艦手機都在強調暗光場景的長焦拍攝,畢竟這種拍攝場景幾乎人人都能用到,比以前那些動輒幾十倍變焦的需求要大得多,在夜間能夠拍得清晰,這顯然是最重要的。從今年的旗艦手機可以看到,各家都在往暗光長焦方向努力,硬件的發展加上算法的升級,都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相信今年的榮耀、vivo 等友商旗艦機型,同樣會繼續在這條路上探索,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拍攝體驗。

今年的手機市場,內卷越來越厲害,但是目前手機行業仍然困難重重,競爭越是激烈,“傷亡”就越是慘重,這才4 月份,就已經有多個手機廠商扛不住了。
春節假期結束之后,各家手機廠商都在忙著為新機預熱,積極籌備發布會,但是作為去年雙十一期間的游戲手機全平臺銷量冠軍,黑鯊卻顯得十分低調。品牌方官方微博以及CEO 羅語周都許久沒有公開發言,在微博留言中,甚至出現了不少員工討薪的言論——其實從去年底開始,就有消息稱黑鯊拖欠員工工資,被裁員也得不到補償金,拖到今年都沒能解決。
外界紛紛傳聞黑鯊已經經營不下去了,沒想到它竟然又發新品了——黑鯊散熱背夾3 標準版。在和網友的互動評論中,官方也僅僅表示“外設業務并不受影響”,看來,黑鯊繼續做手機的希望已經很渺茫了。
今年初,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就公開表示:“2023 年你已經不需要一部電競手機,電競手機注定要消亡。”的確,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國產手機競爭如此激烈的前提下,中端機型都能提供足夠的游戲性能,黑鯊這樣定位垂直的手機,即使優化再好,也很難拿出足夠強的競爭力;定位精準其實也就注定了受眾有限,發展的道路只會越來越窄。
無獨有偶,聯想旗下同樣定位為游戲手機的拯救者也被縮減,僅保留moto 產品線,聯想自有手機業務全線裁員,要不就只能內部調崗到平板等其他產品線,從新人到分總級別幾乎一個不留,好在聯想暫時沒有出現資金壓力,爆出員工經濟補償糾紛。回想當年,“中華酷聯”可是國產手機的頂流,當時的聯想還花了29 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風光無限。
不過現在國產手機市場已經經歷了多輪洗牌,中華酷聯早就變成了榮米OV。目前,市面上還有紅魔、ROG 等專注于游戲領域的手機,黑鯊的結局肯定讓其他幾家感受到了危機,好在紅魔有主動散熱風扇、前置屏下鏡頭作為賣點,ROG 也擁有騰訊支持,暫時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只是自家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進一步開發,在游戲手機這個小圈子里,生存只會越來越艱難。
黑鯊和聯想手機的消亡讓人不勝唏噓,好在還有人在堅持。魅族在被吉利控股的星紀時代收購之后,成立了全新的星紀魅族集團,沉寂了一段時間,終于在上個月推出了全新的魅族20 系列。
這款產品在目前的手機市場算是一個“異類”,擁有不少魅族的獨有設計,比如外觀打磨以及系統功能都能讓魅友倍感親切,同時還拿出了魅族20 INFINITY無界版沖擊高端市場,許下了“要在三年內重回中高端市場前五”的承諾——可以看到,公司內部對于魅族20 系列還是很有信心的,不管產品本身怎么樣,能有自己的堅持,在手機圈就是一件值得點贊的事。
至于那些活得還行的廠商,也在梳理自家的產品線,調整了一些計劃。比如雷軍就透露了“今年沒有計劃做半代升級版本,大家不用等小米13S”。
按照以往的慣例,添加后綴S 的機型往往是保持前代設計,在內部升級處理器提升使用體驗,而今年的小米13 采用了第二代驍龍8 移動平臺,性能和功耗表現都不錯;如果下半年再推出小米13S,自然會形成“自相殘殺”的局面,讓本來就賣得不錯的小米13 被迫降價,這對于小米顯然是不利的。
同樣被砍掉的還有vivo X Note 系列,幾天前,vivo 發布了X Fold 2、X Flip 以及平板電腦vivo Pad 2 三款產品,而去年這個時候發布的大尺寸手機vivo X Note 卻一直沒有更新消息。
其實vivo X Note 第一代在當時都已經是“獨苗”了,市面上以“Note”命名的,也只有Redmi,但它也早已脫離了“大屏”的定位。原因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各家手機已經越來越大,主流機型一般都已經是6.5英寸以上,再大尺寸的機型,也有了體驗及便攜性都更好的折疊屏手機,純粹的大屏手機,已經很難在市場上存活。
不僅如此,realme 真我中國區總裁徐起也在微博互動中透露,大師探索版也將停更——坦白說,這個系列的設計還是很有誠意的,環保生物基材質、硬箱設計以及洋蔥/紅磚等元素都讓人記憶猶新,realme 真我的大師系列機型,一直深受潮流人士喜歡。
不過市場是殘酷的,同價位的機型中,友商將成本都花在了硬件配置上,但realme真我還需要為大師設計以及物料買單,這就導致定價高于友商,要不就是在某些細節配置上有所取舍;realme 真我又是一個相對偏線上的品牌,主打外觀設計比較吃虧,銷量自然會受到影響,種種因素相加,大師探索系列斷更,也是大勢所趨。
這一系列的變動,也是手機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做出的調整,誰都不想成為下一個“黑鯊”或“拯救者”,即使是目前的行業TOP5,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即使是在經濟逐漸復蘇的情況下,今年的手機行業仍然不太好過,品牌之間以及自身產品線都面臨著重新洗牌,也讓市場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據數據統計機構Canalys 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仍然處于低迷狀態,普遍期待的復蘇期仍然沒有到來,相較于2022 年同期下降了12%,這已經是連續第5 個季度出現下跌。
好消息是國產手機市場的跌幅已經開始放緩,比如小米依靠小米13 系列熱銷,市占率相較于2022 年第四季度小幅上升,保持著全球第三的位置;在上月末,一加也宣布了一個可喜的數據,品牌銷量相較于去年同期增長了193%,其中最大的功臣顯然是一加Ace 2……
正因為如此,Canalys 也預測未來幾個季度會加速回歸到健康發展趨勢,上游渠道以及手機廠商也會變得更為積極,再加上產能恢復之后,也會進一步降低庫存壓力,提高出貨量,讓整個行業都走向復蘇。
艾瑞咨詢也預計在今年末國內智能手機就會迎來增長,出貨量會重回3.1 億臺以上。
折疊屏市場也將迎來新的爆發,預計出貨量將會成倍攀升,達到560 萬臺。
今年的折疊屏機型也有一大趨勢,那就是都在向著極致輕薄化努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華為Mate X3,在改進了屏幕、鉸鏈等內部結構和材料之后,機身重量僅241g,折疊厚度也只有11.08mm,展開后幾乎緊貼著C 口,是目前最為輕薄的折疊屏機型。
此前的小米MIX Fold 2、榮耀MagicVs 等,也是在性能、屏幕、散熱等各方面都不打折的同時,開始向著輕薄化發展,讓折疊屏在使用中可以更便捷。
不光是橫向折疊屏,今年的豎折屏機型也迎來了新的發展,特別是各家都開發了更多的外屏應用,比如剛剛發布的vivo XFlip,不僅能在外屏上看推送,還能回復微信、刷小紅書,還提供了AR 化妝鏡功能,都是深受女性用戶喜愛的功能。
由此可見,各家的折疊屏機型已經逐漸成為大眾用戶的主力機,不再是少數極客用戶的玩具,為手機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今年的春季新品以及各品牌的挑戰來看,國產手機對于市場復蘇也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都放出了大招,爭取這難得的機會。
前幾年消費者購買意愿不強,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產品缺乏創新,但今年春季新品一點也不含糊,特別是中端機型,在普及了多項旗艦體驗之后,也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讓市場重新熱了起來。
接下來,馬上就是五一小長假,接著又是6·18,再加上下半年的暑期檔、開學季,第三代驍龍8 新機……雖然春季手機市場仍然在跌,但是秋季市場還是值得期待的。在供應鏈和廠商的共同努力下,下半年的手機市場一定會逐漸回暖,迎來新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