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無錫市梅里中學 吳佳鈺
茶幾泛著冰冷的光。我努力地控制著心頭的煩悶和失落,卻仍有一些話脫口而出:“能不能別動我的東西!我會收拾的,你忙你的去!”我的語氣里是不想再遮掩的氣急敗壞,它如同一把利刃,鋒利地劃破了我和母親之間那層壓抑疏離的薄紗——自從進了中學,我的脾氣就好像變壞了。
環境與外物給人的感受,實際上是心境的寫照。將氣急敗壞的語氣比喻成“利刃”,生動形象。
母親的面色好似不如平常那么紅潤,眼眸也不復平日的明亮歡愉。她緩緩抬頭,嘴唇有些顫抖,終于發出無奈卻清晰的回應:“那你自己收拾吧,我就不操心了。學習壓力大了吧?趁著小長假,明天我們去西湖玩吧,勞逸結合。”
人物刻畫細致入微。
有什么可玩的?我心里嘀咕道。舅舅家在杭州,小時候,父母忙,我總被母親領到舅舅家住,所以這個城市在我心中沒什么好印象,只覺得是我被母親丟下的地方。
汽車呼呼向前。到了西湖,我直立在風中,母親一個勁地在后面拍照。“真的好看嗎?”我冷漠地問。“好不好看取決于你自己。”“我也想看見彩色的風景,但真的很累……”我輕嘆一口氣。“我知道你壓力很大,才尋思著帶你出來散散心。精神一點,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的。”她把我的手從口袋里拉出來,牽著我的手沿著湖走。
這時,傳來一陣悠揚的笛聲。循著笛聲,母親拉著我快步向前走去。待我們走近些,看到是一個老人在吹笛。那笛聲時而仿佛一陣微雨,灑在花叢中,灑在煩悶著的少年的衣服上,把人的心思抹得有些潤濕;時而如小鹿在山間跳躍,落霞染醉天涯路;時而又揉出一縷皎潔的月輝,潑濕夢幻的期待。“好好聽!”我的心稍微寧靜下來。
語言細膩,“我”的心境隨著笛聲悄然轉變。
風景總是如此這般,或喜或悲,取決于自己。你若喜,自有微風;你若悲,自有驟雨。“媽,你說的對,煩躁和焦慮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我以后不會再自我消沉了,也不會一不順心就朝你發脾氣了。”雖然我知道徹底解開心結還需時間,但至少此刻,我感覺我明白了不少。母親笑了:“好,媽媽會一直陪在你身邊的。”
這三年,多少離合,多少來往。而母親,這個被我反復傷過的人,一直陪伴著我。
這三年,離我最近的人,給予我消極時的鼓勵,落寞時的關愛,躊躇時的支持。
風,拂過發梢,拂過心頭。
結尾扣住標題,再次點明“這三年”那個“離我最近的人”對“我”的意義。
綜合點評
小作者將行文的重點放在學習壓力大的背景下,以壓力太大忽視了母親的關心為切入口,步步深入,最后得出這種被忽視的陪伴恰恰是最寶貴的支持與力量的結論,可謂切題很準。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文中段,小作者巧妙地將“笛聲”與“母親的陪伴”交錯起來。笛聲悠揚,漸漸撫平了“我”的煩躁情緒,這正如多年來陪伴在身邊的母親,以默默無聞的方式給予“我”愛與支持,春風化雨。“我”的情緒被笛聲舒緩的瞬間,也是“我”領悟到母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