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檢法小區是沈陽市和平區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區所轄小區之一,始建于2000年,共有居民400余人。2006年,小區遭遇物業棄管,一時間,垃圾隨便扔、東西隨便放、外人隨便進、車輛隨便停,盜竊案時有發生,居民怨聲載道……為了有效走出治理困境,文安路社區黨委創新推出了“黨建引領居民參與”的新模式,并通過17年不懈努力,成功破解了安檢法小區治理難題,使這個無物業老舊小區重新煥發生機。
組織建起來,居民聚起來
“物業公司走了,環境亂了,業主慌了,但小區在、家園在、居民在,我們必須想辦法。”2006年,時任文安路社區黨委書記胡靜琴表示,要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骨干中堅的示范帶動作用,先讓小區居民的心“熱”起來。
文安路社區黨委第一時間成立了安檢法小區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選舉產生支委會。支委會組織召開業主大會,形成決議,實行業主自治管理,并立即組織黨員開展了看門護院、清理環境等志愿服務,示范帶動居民群眾共同參與自治。
業委會也忙碌了起來,與小區黨支部成員交叉任職,堅持凡事先履行黨支部溝通制度,定期組織召開業主大會,將服務費收支、小區建設等情況向業主公示。多年來,小區業委會用實際行動凝聚了小區居民,得到廣泛認可和支持,小區物業費每月僅0.23元/平方米,收繳率高達99%。
與此同時,小區還打造了一支黨員骨干先鋒隊。這支隊伍包括小區黨支部支委會成員、業委會黨員成員、黨員骨干、退休黨員志愿者和在職黨員志愿者。小區居民可根據公示的信息,隨時反映訴求。就這樣,黨員骨干在居民中發揮著光和熱,小區的治安維護好了、環境保護有成效了、矛盾化解快了……
制度立起來,居民動起來
17年來,安檢法小區堅持“大家事,大家管、大家議、大家做”,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
“大家管”——小區黨支部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實行業主自治管理規則》《業主大會議事規則》《機動車輛(車位)管理制度》,做到行為有約束、管事有依據、自治有章程。
“大家議”——小區大力推行“1368”議事模式。“1”即召開小區居民自治議事會;“3”即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和小區居民(業主)三方共同參加;“6”即議事程序采取“醞釀議題、籌備會議、會議決策、信息反饋、同步監督、決策執行”六步走;“8”即實行自治管理八公開。“大家議”的模式,充分保證了業主的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權、監督權,切實踐行了居民自治的全過程協商民主。
“大家做”——小區每名業主既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清理小區“小開荒”,黨支部、業委會征求居民意見,統一購買和鋪設草坪磚;小區老年人占比高,業委會聽取建議,引進一站式家政服務公司等,各項設施改造和公共事務全體居民都參與其中。
服務興起來,居民樂起來
自我服務是居民自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自治走深走實的關鍵點。安檢法小區多年堅持居民至上,按照“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條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問,問寒問暖問到家”的要求,下力氣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探索形成了“1+9+10+1”的服務體系。
建立1個黨群服務站。小區配備全科社工擔任點長,詳細公示黨務聚心、管家人、希望工程資助等團隊負責人和聯系電話,列出便民服務清單,配齊服務工具,一站式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應用“9每”服務方法。堅持做到每小區有網格員,每日下沉進單元,每件小事不忽視,每事專人抓落實,每周公示解決事,每月召開“兩鄰”會,每次暢談有主題,每次調解講情理,每個難題共解決,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
做好10項暖心服務。小區全面實行嵌入式養老照護服務、120醫療緊急救援服務、助老便民服務等。如今,小區從日常義務理發、磨刀、修理家電到智能化人臉識別道閘、煙感報警器、自動充電樁應有盡有。
設立1個情況反饋回音墻。小區建立“居民訴求”和“解決訴求”兩大欄目,實時記錄訴求解決情況,切實做到居民訴求事事有回復、件件有著落。
文化強起來,自治活起來
積極培育小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家園情感和道德自覺,是安檢法小區的重點工作之一。長期以來,小區以“家園文化”為主線,用先進文化引導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小區大力弘揚“愛家、自強、奉獻、互助、包容”精神,“小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日益成為居民的行為自覺。同時,豐富的園區活動也不斷提升了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兩鄰節”“秋日大集”和助殘公益集市等品牌活動,不斷拉近了社區管理者與居民的距離。
好故事最能動人心。社區注重用身邊事感召身邊人。小區內專門設立了“善鄰故事匯”戶外大型宣傳牌,廣泛宣傳小區內發生的“八善、八伴”感人故事,讓榜樣帶動更多人向上向善。
隨著自治的不斷深化,小區的志愿者越來越多。“過去沒人管,現在大家獻言獻策;過去都想搬家,現在誰也不想離開;過去鄰里不走動,現在鄰里一家親;過去物業費收繳率不足10%,現在能達到99%……”作為小區蝶變的親歷者,小區業委會主任楊湘霖說:“如今,黨支部和業委會工作一起研究,活動一起組織,矛盾糾紛一起調解,所有成員都把自己當成了宣傳員、信息員、跑腿員,有這樣溫暖堅實的‘后盾,居民感受到的是穩穩的幸福。”
17年來,“小區黨建+居民參與”讓安檢法小區煥發了活力。胡靜琴深有感觸地說:“安檢法小區每年都有新發展、新收獲,最關鍵、最根本的原因是黨建引領。在基層小區,在治理一線,在居民群眾中,黨建引領,就是黨旗飄起來、組織建起來、黨員站出來、作風顯出來、貢獻看出來!就是服務居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的實際行動!這樣,骨干、志愿者就能帶出來,居民群眾就會跟上來,他們天天生活的老舊小區就會一天一天地活起來、好起來!”
(遼寧省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