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貴峰
“這幾年,村黨支部發展集體項目,給村里修路、清運垃圾,給困難黨員群眾送去米、面、油,大伙兒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村民小組長付秀云高興地說。
走進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石橋村,寬闊的馬路、整齊的瓦房,一盞盞太陽能路燈、一棟棟高效設施大棚映入眼簾,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昔日村黨組織一度軟弱渙散的石橋村,如今已悄然蛻變為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20 萬元的富裕村。
2016 年,兼任石橋村黨支部書記的金山鎮副鎮長傅愛鋼和新上任的村委會主任劉濤,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突破口,力求改變村黨支部軟弱渙散的窘境。經村“兩委”班子結合村莊實際反復研究論證,最終決定發展溫室草莓種植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石橋村積極爭取到少數民族發展項目資金70 余萬元,村集體投入10萬余元,在2018 年秋季,建成7棟設施大棚發包出租。
在發包現場,有意承租設施大棚的村民顧慮重重:一棟大棚年租金1 萬元不是小數目,擔心種植草莓收成不好、銷售渠道不暢通……針對村民的顧慮,村“兩委”全力幫助村民去闖去試。
“承包大棚后,村干部帶領我們出去學習草莓種植管理技術,草莓成熟后又幫我們聯系銷路,我們只需要搞好生產就行了。全年算下來,草莓每畝收益達到5萬元以上?!痹O施大棚承租戶王學剛樂呵呵地說。
在村“兩委”齊心協力的精心呵護下,承租草莓大棚的村民鼓起了腰包,村集體經濟也收獲了“第一桶金”。
2019 年,石橋村黨支部引導11 戶村民成立廣瑞溫室種植專業合作社,幫助村民流轉土地50 余畝,向銀行成功貸款80 余萬元,大力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帶領村民闖出高效設施農業新天地。
村民一組組長侯廣蘭就是受益者之一。當時,她丈夫王晴龍在煤場搬煤球,患有先天性腦癱的兒子需要她守在身邊照顧,一家人的月收入只有幾百元。在村黨支部的政策引領、資金扶持、技術支撐下,侯廣蘭在自家地里建起1 棟高效設施大棚,擁有了自家的“果蔬園”。村黨支部全程指導,劉濤悉心幫扶,侯廣蘭家的大棚蔬菜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如今年收入已達5 萬元以上。
侯廣蘭沒有忘記大家,主動向大伙兒傳授棚菜種植技術。村民王曉東、王剛在她的帶動下,也先后干起了棚菜種植產業,成為村里帶頭致富的典型之一。
2020 年8 月,在全村黨員群眾的擁護下,劉濤擔任石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起了帶領村莊振興發展的重擔。截至目前,石橋村共建設溫室大棚34 棟,草莓種植面積65 畝、藍莓種植面積9 畝,年產值達380 余萬元。果蔬大棚帶動32 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每人每年可增收2.8 萬余元。
劉濤敏銳地發現,村集體經濟收入雖然有了一定增加,但增收渠道單一,村“兩委”苦心經營,年終一結算,村集體經濟“口袋”還是空空的。如何讓村集體項目強起來、村集體“錢包”鼓起來,成為擺在村“兩委”班子面前的新問題。
2020 年,為了打破僵局,石橋村黨支部發動黨員、村聯戶代表、群眾獻言獻策,組織村干部和村民到兄弟縣區實地考察藍莓種植產業,最終決定因地制宜發展溫室藍莓產業。
村黨支部廣泛動員有能力的村民建設設施大棚,種植藍莓新品種。然而,村民出于求穩的心理,在看不到甜頭的情況下均表示不愿冒險投入資金。“這么好的項目,如果錯失了,村集體經濟和村民都將錯失發展機會。”村黨支部決定先行先試,以“黨支部+合作社”模式發展設施大棚藍莓種植產業,打開突破口。
如今,面對連片的設施大棚,駐村第一書記孫連智感慨良多:“我們嘗到了發展藍莓產業的甜頭?,F在,藍莓新品種在全村得到廣泛種植,村民收入更多了。村黨支部為鞏固成果,引導成立博瑞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爭取到丹東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100 萬元,建成3 棟溫室大棚,由村集體帶頭,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小組長、黨員以入股的形式開展無土基質藍莓種植。這個項目投產后,我們村預計每年增收28 萬元以上?!?/p>

村民侯廣蘭家的大棚喜獲豐收,丈夫王晴龍笑得合不攏嘴
“晴天滿身灰,雨天兩腳泥”,曾經是石橋村村民出行的真實寫照。石橋村黨支部利用集體項目增收完善村基礎設施,開展了硬化村組泥土道路、安裝太陽能路燈、栽花植綠等一系列綠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從2021 年開始,石橋村積極打造宜居生態環境,爭創省“宜居村”。清運垃圾70 余車約350 立方米,栽花植綠面積達700 余平方米;改善自來水工程,維修自來水管線200 余延長米、疏通村內溝渠150 延長米;走訪慰問困難黨員、群眾20余名。隨著村里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村民居住環境好了,幸福指數提升了,日子也過得越來越有盼頭。
村民富起來,村莊美起來。石橋村“兩委”著力解決垃圾圍村、污水橫流等突出問題,對村內的河渠、坑塘等開展全方位綜合治理,安排專職人員對保潔員工作進行日常監督,實行分數考評機制,并在村組進行衛生宣傳工作,確保垃圾清理到位。如今,石橋村的村容村貌、集體經濟發展、村民生活水平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展望未來,劉濤信心滿滿:“我們將繼續堅持黨建領航,發揮黨支部引領示范、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結合本村自然資源,進一步發展高效設施農業,以滴水穿石的韌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以集體經濟增收更好造福全體村民,為繼續走好‘點石成金’的蛻變之路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