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松
清昭陵位于沈陽北部,坐落于皇姑區的北陵公園內,因此又叫“北陵”。它是清朝第二代君主太宗皇太極的陵墓,也是清代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的帝王陵。
除皇太極外,其正宮皇后哲哲(來自科爾沁的博爾濟吉特氏)以及一些后妃,也同葬于此。清昭陵規模宏大,分為地上、地下兩大部分,地上宮殿巍峨,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個部分組成,主體建筑都在中軸線上,兩側建筑對稱布置,占地面積達16 萬平方米。
清昭陵存在不少未解之謎。如清昭陵為何用“昭”字作為陵名,就有三種不同的解釋:其一為仿效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而得名;其二與古代昭穆制度有關;其三為“彰顯功德”之意。到底哪一種解釋是正確的,至今也沒有定論。
如隆恩殿前的石獅子為何雌雄錯位?石獅子有雌雄之別,且成雙配對,位置不可顛倒,舊時民宅、府邸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皇帝的陵寢了,但清昭陵隆恩殿前卻出現了匪夷所思的一幕:石獅子位置排序居然雌雄顛倒了!這不合傳統的排序,是清昭陵至今未解的一大謎團。
又如方城中東西配樓之謎。至明清時期,陵寢的建筑基本上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陵寢的方城布局中有隆恩門、隆恩殿、焚帛亭及東西配殿,而清昭陵的方城內卻多了東西配樓,關于東西配樓的建筑年代和使用功能,仍然無據可考。
清昭陵的地宮之謎更是撲朔迷離。清太宗皇太極和其皇后的遺體是火化的,并沒有棺槨,而是骨灰瓶,后人對此自然生疑,清昭陵的寶穴下是否存在地宮?
有人推測,清昭陵方城內有琉璃照壁,地宮入口的秘密就藏在照壁上那九朵彩色的琉璃花中,但這只是一種猜測。
1963 年,沈陽城內風傳“昭陵密道事件”,一度被傳得神乎其神,題目很驚悚:“1963 年,三名考古人員進入皇太極陵墓密道,結果險些喪命被迫退回”。而且,據傳此事是一只狐貍惹的禍,本來老百姓就視狐貍為靈異動物,這就更增加了這個故事的神秘和詭異。實際上,此事只是一次考古發掘過程中尋常的遇險事件。
1963 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昭陵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進行夜間巡邏,突然發現一只紅色狐貍從眼前跑過,鉆入了不遠處的樹洞中。為了防止狐貍對昭陵地面建筑造成破壞,管理人員決定對這個樹洞灌水,將狐貍逼出來。
哪承想這竟是個無底洞,灌了幾十桶水,仍未填滿,水卻不知去向。因此,管理人員認為下面或許有一個地下工程,找到這個地下工程將會成為沈陽考古界的一大發現。于是,他們將大樹連根挖起,見下面露出了一個黑乎乎的洞口,大家很興奮,以為這可能就是昭陵地宮的入口,并將這一發現迅速報告上級。上級馬上派來一名當地公安干警和一名當地駐軍的軍人,與考古隊的一名隊員組成勘探先鋒隊,決定深入洞穴先探查一番。
由于洞口狹小,只能鉆進一人,三人前后依次鉆進并向下爬行,前進約150 米后,發現前面有三根厚實的條狀石柱擋住了去路,再也前進不了,只能退回。
這時,他們發現已無法返回了,因為洞口太小無法轉身,加上他們爬入時是斜坡向下,退行根本行不通,而洞穴深處氧氣稀薄,隨身帶去的氧氣已經快要用完,如不盡快退出,他們將被活活憋死在里面。

危急關頭,先鋒隊員只能大聲向洞外呼救,幸好洞外人員聽到了叫聲,立即向當地駐軍尋求救援,駐軍緊急調動部隊到現場,經過一個半小時挖掘,才把三位先鋒隊員救出,這就是該事件的全部經過。
后來,文物局考慮到當時考古技術還很落后,且之前有過北京定陵挖掘對文物造成巨大破壞的教訓,認為即便找到地宮入口,也無法保證陵墓文物完好無損,而且在挖掘過程中還可能發生未知事故,遂決定放棄這次考古發掘,將洞口進行了回填,并要求嚴格對外保密。
如此看來,這只是一次尋常的考古事件,沒有什么神秘之處,卻被民間段子手用上了“密道”“差點喪命”等驚悚字眼,開篇又以一只“紅色狐貍”引出由頭,自然令人浮想聯翩,誤以為是一次神秘的靈異事件。
那么,考察小組當年在昭陵地下發現的暗道,是否為通向地宮的入口呢?目前的結論是:那只是陵墓的排水系統,并不能確定為地宮入口。
在清昭陵諸多謎團中,目前唯一有明確答案的是“孝莊皇后改葬之謎”。之前,有人猜測這與孝莊皇后在皇太極死后下嫁給了攝政王多爾袞有關。按照清朝的規矩,改嫁的孝莊皇后不能葬入昭陵。清史專家則表示,清初盛行火葬,而孝莊皇后晚年時,火葬被廢除,但入昭陵仍需火葬,而孝莊皇后不愿火葬,便沒有葬入盛京的昭陵內,而改葬在今河北遵化境內的清東陵之昭西陵了。
借此機會說說皇太極這位歷史名人。現在清宮劇很多,受這些電視劇影響,世人對康熙、雍正、乾隆都很熟悉,而介紹皇太極的劇卻不多,所以很多人對其還是比較陌生的。實際上,皇太極是清朝很重要的一位皇帝,是清朝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康熙是他的孫子、雍正是他的曾孫、乾隆是他的玄孫。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因在寧遠之戰受挫于袁崇煥的紅夷大炮,努爾哈赤抑郁成疾,死前沒有確定皇儲,是其次子代善推舉皇太極登上大汗寶座,成為后金的第二任國主的。公元1636年,身居后金大汗尊位、33 歲的皇太極威望日益提升,在滿漢臣子的一再勸進下,他改元稱帝,國號“大清”,受尊號為“寬溫仁圣皇帝”,從此大清國建立,改元崇德,其薨逝后廟號太宗。
皇太極一生推崇滿漢一體,發展農業,優待重用漢人降將,籠絡漢族文人,推行漢文化,完善了國家政治制度,對外開疆拓土,不斷擴大清朝的勢力范圍,為日后大清一統江山奠定了雄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