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亮

前些日子熱播的電視劇《狂飆》 圈粉無數(shù),所引發(fā)的公共話題已然超出一部電視劇的承載力。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注意力經(jīng)濟時代,似乎一切都會轉(zhuǎn)瞬即逝,但對于任何一部經(jīng)典的文藝作品來說,最終沉淀下來的還是作品本身。
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觀眾喜歡《狂飆》 各有各的理由。也許是因為它像《人民的名義》一樣,是近年來掃黑除惡題材中少有的大尺度;也許是因為劇中融入了諸多深受人們喜愛的類型片元素;也許是因為全劇不只主角,幾乎所有演員的表現(xiàn)都堪稱完美。就我個人來說,最吸引我的是全劇非常細膩扎實地講述了20 年間高啟強一步步走向黑化升級的整個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他和警察安欣之間微妙的情感漸變。
作為一部警匪劇, 《狂飆》把社會屬性強化進去,還原真實的社會生活,用寫實的手法去塑造人物,推進劇情發(fā)展。剛出場時,高啟強是舊廠街一個普通的小魚販,父母雙亡,獨自拉扯著弟弟妹妹艱難度日。他老實本分,渴望靠自己的小生意供弟弟妹妹讀書,早日走出舊廠街。在舊廠街這個相對獨立的權(quán)力真空地帶,唐小龍、唐小虎兄弟倆以菜市場管理員的身份欺行霸市,牟取暴利。高啟強忍辱負重,卻慘遭霸凌,在除夕夜被扭送進警局并與警察安欣結(jié)識。善良單純的安欣對高啟強心生憐憫,安排他們兄妹三人吃了餃子,高啟強對安欣由衷感激。然而誰能想到,這竟是兩人20 年恩怨糾葛的開始。
高啟強回到弱肉強食的舊廠街繼續(xù)賣魚,在這里叢林法則高于一切,他半推半就地嘗到了利用自己與安欣這層關(guān)系的甜頭,并故意虛張聲勢。唐家兄弟不再欺負他,周圍的人對他也另眼相看。往日里小心翼翼生活、老老實實做人卻不斷被欺負的高啟強,此時內(nèi)心中興奮大于自責,似乎抓住了命運實現(xiàn)轉(zhuǎn)機的稻草。這是高啟強黑化的初始,也是最符合現(xiàn)實的心理動機。保護家人、保護自己,這個最原初的人類本能,一下子拉近了高啟強和觀眾的心理距離,讓高啟強的人物塑造有了扎實的根基。觀眾接納他的選擇,也愿意去包容他的選擇。由此,在最初的劇集里,高啟強這個人物形象就住進了觀眾心里。觀眾也樂于去參與見證他的人生,了解他看似平實外表下人性的隱秘之地。
每個人一切行為與抉擇的背后都有一個主宰,那就是道德倫理與人格模式。高啟強與安欣就是利己主義與理想主義的兩個極端。兩種截然相反的人格底色終將使兩人殊途陌路,甚至最終站在正邪兩端。高啟強精于鉆營,一旦機會來臨,會不惜一切代價死死抓住。為了給弟弟湊開店錢,他鋌而走險“誤殺”徐雷,由此卷入黑惡紛爭。除掉徐江后,在陳書婷的引薦下,他磕頭認干爹。這一跪收買了膝下無子的泰叔的心,也讓高啟強從此徹底走上不歸路。如果說最初犯錯的動機是為了家人和自己,而此時就像伊索寓言中的《漁夫和金魚》,高啟強心中的貪婪、欲望被激活并急劇膨脹,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最終吞噬掉他的道德與良知。于他而言,除了家人,一切都可以利用,一切都可以摧毀。
演員張頌文成功塑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人物形象,并與角色之間完美實現(xiàn)了相互成就。高啟強貪婪無度、私欲膨脹、手段毒辣,是法律和正義的公敵,但從藝術(shù)形象的角度看這個角色非但不讓人反感,而且頗具魅力。角色魅力來自人物形象的自然鮮活和行為邏輯的真實自洽。張頌文在影視界蟄伏多年,有著自己的原則和堅守。曾輾轉(zhuǎn)多個職業(yè)的經(jīng)歷,為他觀察體驗生活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從他的文學作品中,也能感受到他天性中的細膩敏感。面對角色沉浮巨變20 年的人生跨度,他用自己平實質(zhì)樸、不溫不火的表演完成了層次豐富的細膩表達。有網(wǎng)友戲言:“建議查查他,他不像是演的?!边@對演員來說是莫大的褒獎。
安欣與高啟強之間的正邪對峙是該劇的另一大看點。相比黑白較量的簡單直接,兩人之間更多了一種從惺惺相惜到背道而馳后真情錯付的抱憾。影視史上不乏表現(xiàn)警匪關(guān)系的經(jīng)典之作,吳宇森的電影《喋血雙雄》以暴力美學表現(xiàn)了警察與殺手之間共通的善良與道義,是對“朋友”的一種別樣詮釋;管虎的電視劇《黑洞》中,警察劉振漢與罪犯聶明宇是昔日患難與共的戰(zhàn)友,有著親情與友情的糾纏,但正義與良知讓劉振漢戰(zhàn)勝了內(nèi)心的掙扎;在安欣與高啟強之間,20 年的恩恩怨怨從一盒餃子而起,到一盒餃子結(jié)束。曲終人散時,塵滿面鬢如霜。
檢查組組長徐忠曾問安欣:“如果倒退20 年,你還會給高啟強送餃子嗎?”高啟強說會的,安欣默默點頭?!叭绻疫€是舊廠街賣魚的那個高啟強,安欣,你還會不會把我當朋友?”問出這個問題時,高啟強眼神躲閃,言語中帶著令人心痛的卑微。“哪有那么多如果啊!”安欣嘴上這么說,可是我們都知道他心中是多么痛惜,為這樣一位曾經(jīng)的朋友。四目相對,淚眼婆娑,人生若只如初見,該多好。
導演徐紀周將該劇分成草莽、江湖、廟堂三個單元。在第一單元,安欣覺察到高啟強有問題,幾次找機會暗示他自首,就像他在表彰大會中的發(fā)言:“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特別需要重啟人生,重做選擇,這時候就需要有人伸出手幫他一把,這就是警察這份職業(yè)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卑残老氡M辦法要拉高啟強一把,但他并沒有把話說破,總是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高啟強的自尊心。不同于以往警匪片中警匪對峙的白熱化與火藥味,導演把兩人間的試探和較量安排為多場尋常情境中的吃飯戲,給演員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吃著充滿煙火氣息的一碗面,各揣心腹事的兩個人表面上平靜如水,實則內(nèi)心波濤洶涌,張力十足。安欣不忍心看著高啟強一步步走向深淵,但是卻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兩人之間的極限拉扯在兩個演員的精彩詮釋下讓人拍案叫絕。這個單元的最后,兩個人在十字路口相遇,高啟強此時已完成身份進階,春風得意,他摘下墨鏡正要上前與安欣寒暄,安欣卻下意識地躲閃,目光決絕地與他擦肩而過,鏡頭由平視轉(zhuǎn)為俯視,兩人向著各自的方向漸行漸遠。
一部電視劇能夠成為現(xiàn)象級的作品,必有“異于常人”之處。導演徐紀周說:從人物到故事橋段、事件設(shè)計,打死不跟別人一樣,打死不跟自己一樣。正因為他敢于重塑自己,勇于突破舒適區(qū),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推陳出新,才能打造出獨特的人物與人物關(guān)系,推出能在觀眾心目中狂飆許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