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奕言

林 琳 主任醫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大科主任、學術帶頭人,國醫大師周仲瑛、洪廣祥、晁恩祥教授學術繼承人,廣東省名中醫劉偉勝教授學術繼承人。現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熱病分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擅長中西結合治療哮喘、肺部炎癥、支氣管擴張、慢阻肺、肺癌、肺部結節、各種原因的急慢性咳嗽、間質性肺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運用中醫藥辨證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和體質平衡健康調理。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當哮喘病發作時,肺經不能主氣,腎虛不能納氣,則氣逆于上,而發于喘急。因脾為生化之源,脾虛則生痰,痰阻氣道,故見喘咳、氣短。因此,哮喘病是肺、脾、腎三虛之癥。林琳教授表示,肺主一身之氣,但又是一個需要養護的“嬌臟”,每個人都要注重養肺,慢性肺病者尤其重要。
哮喘的病因為伏痰于肺,每當外邪侵襲、飲食不當、情志刺激、勞倦等誘因觸發后,致痰阻氣道,肺氣上逆,氣道攣急。誘因的不同及人體正氣盛衰,哮喘又可表現出寒哮癥、寒包熱哮癥、熱哮癥、風痰哮癥、虛哮癥、肺虛癥、脾虛癥、腎虛癥等不同證型。
哮喘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氣喘、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及凌晨加重。經規范治療可以很好地緩解或控制癥狀。養肺護肺可以鞏固療效,促進康復。肺腎陽氣充足才能真正斷絕哮喘的病根,所以平時的調補肺腎是關鍵。不規范用藥或者不規律治療,容易導致哮喘反復發作,可繼發呼吸衰竭、肺氣腫、肺心病等。
中醫認為,哮喘的發生是肺氣虛衰,功能下降,導致肺內伏痰生成,每當各種誘發因素引動伏痰而發病,直接影響呼吸功能,日久就會導致肺、脾、腎虛衰。
林教授指出,哮喘發作期時重在辨清病性寒熱,急則治其標,要以除痰定喘、改善癥狀為主。緩解期則應該治其本,重視調補肺腎,這時候雖然哮喘未發作,但病根未除,也就是哮喘屢治屢發、經久難治愈的原因所在。萬萬不可認為癥狀緩解就松懈大意,正如《黃帝內經》所說的那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有肺腎陽氣充足才能真正斷絕哮喘病根,而緩解期正是固本治療的大好時機,也是最好的養肺護肺時機。
雖然哮喘是因體質問題而生,難以根治,但經過規范的治療和日常調護,哮喘是可以控制的。林琳教授認為,人的體質是本,病癥是標。治病標本兼治,才是正確的方法。中醫治療哮喘遵循“發時治標,平時治本”的原則,可分為兩個階段。
1.發作期治標——袪除哮喘癥狀
發作時治療應以攻邪治標為主,祛痰利氣。寒痰宜溫化宣肺,熱痰當清化肅肺,寒熱錯雜者,當溫清并施,屬風痰為患者當祛風滌痰。
2.緩解期治本——調理虛弱體質
平時哮喘未發作的時候應予扶正治本,分辨陰陽,陽虛者應溫補,陰虛者則予滋養,并根據臟腑虛弱的不同而采取補肺、健脾、益腎等方法治療,從而減輕、減少或控制哮喘的發作。
1. 中醫藥調理
中醫藥對于哮喘緩解期的辨證治療有著獨特的優勢。例如,肺氣虛的患者要以補肺固表、護衛益氣為原則;脾氣虛的患者,若見脾不健運,痰濕內生,納差便溏,治療上應該健脾化痰、培土生金;如果哮喘日久,腎陽虧虛,腎失攝納,呼多吸少,動則氣促者,可以補腎納氣定喘;如果是寒飲內盛的,就要溫肺化飲。
2. 飲食調理
養肺,要少吃辛辣、油炸、肥膩的食物,多吃生津清潤的食物。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的食物來益胃生津;多吃白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在這里,給大家推薦3個適合哮喘患者的養肺食療方。

【材料】雞蛋2個,生姜20克,油鹽適量。
【做法】將生姜炒熟后倒入雞蛋,加鹽炒至蛋熟后即可。具有散寒平喘的效用,適合寒性哮喘的患者,如咳嗽、氣喘、畏寒、痰多清稀等。
【材料】南瓜1個,冰糖、蜂蜜各50克,姜汁適量。
【做法】將南瓜洗干凈,切開頂蓋,掏干凈瓜瓤,放入姜汁、冰糖及蜂蜜,蓋上頂蓋,隔水蒸2 小時即可。每日吃一半,分2次食用。具有補肺氣、止咳喘的效果。
【材料】黃芪30克,白術20克,瘦肉200克,鹽適量。
【做法】將瘦肉切塊,焯水后加黃芪、白術、鹽等大火煮沸,小火慢燉到肉爛,吃肉喝湯即可。可補益肺氣,固表止喘。適合怕風、出汗多、氣喘胸悶的肺氣虛的哮喘患者。
3. 改善生活起居環境
保護肺健康,起居環境的空氣質量很重要。應避免居住在潮濕陰暗的地方,注意空氣流通和室內衛生,減少塵螨、蟑螂滋生的可能。有過敏性體質者,避免接觸花粉、動物毛發。平時應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避開粉塵、顆粒、化學煙霧較多的地方,務必戒煙。必要時主動采取防護措施,如佩戴防塵口罩,添置防塵器具、通風設備、空氣凈化設備等。
4. 中醫特色療法
除了中醫藥湯劑治療,也可選用針灸推拿療法、藥食療法、穴位貼敷等中醫特色療法。平時可以用大拇指或者是食指分別按摩中府穴(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處)、云門穴(兩手叉腰直立,胸廓上部鎖骨外側端下緣的三角形凹窩正中處,中府上一寸)大約10分鐘時間,然后從中府穴向上推按到云門穴約5分鐘時間。中府穴是肺經的募穴,配云門穴具有宣降肺氣、止咳平喘之效。

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中醫功法進行鍛煉。常見的中醫運動功法包括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六字訣等,有利于幫助人體恢復自身正氣,可達到強身健體、氣血通暢的效果,改善精神狀態,提升自身抵抗力,抵御外部邪氣侵襲,特別適合慢性肺病的患者。
頰針療法是在面頰部取穴的一種無痛針刺新療法,具有取穴方便、臨床效果顯著、簡便易行、治療面廣、安全性高等優點。林琳教授通過在臨床上治療大量哮喘、慢阻肺患者,發現頰針治療具有較好的即時止咳平喘、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質量等效果,已在臨床廣泛運用頰針治療各種肺系疾病。另外,艾灸、火罐、穴位貼敷、穴位注射、自血療法等對哮喘患者均有較好的療效。針藥并用,可以散風寒、通經絡、補肺腎、平喘咳,起到標本兼顧、扶正祛邪的效果,不失為一種哮喘治療的好選擇。
哮喘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疾病,一旦發生,需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在疾病發作期用溫化寒飲、宣肺平喘的方法控制癥狀,在緩解期,也就是在癥狀平穩或消失后,還要繼續治療、調理身體。雖然各種哮喘的特征相似,但它們發病的原因和臨床表現卻有著較大的差異,了解這些不同類型哮喘的發病機理和表現,對于預防哮喘的發生、指導哮喘的治療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編輯? ? 周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