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雯靜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神志病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睡眠研究會中醫專業委員會秘書,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青年醫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學會神志病分會常務委員。擅長中醫藥治療睡眠疾病,及以失眠為主癥的軀體疾病、神志疾病,如失眠癥、失眠伴圍絕經期綜合征、焦慮狀態、不安腿綜合征、異態睡眠等。

吳女士是一家大型企業的會計,為人謹慎,平時膽子很小。幾個月前,在老同學的微信群里,她得到了一則消息:有位身體一直硬朗的老同學突發心臟病驟然離世。為此,她不禁為老同學感到惋惜,同時也開始疑慮自己是否有隱匿型的心臟病。在不斷的猜忌中,她開始感到驚懼不安。某天夜里,在睡夢中,她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的癥狀,被家人緊急送到醫院就診,但檢查顯示一切正常。可是回家后沒過幾天,又是在夜里,她感到胸悶喘不過氣來,心臟怦怦直跳,像要從嗓子眼里蹦出來,同時手腳發麻,感到自己快要死了。家人也驚呆了,急忙打120急救電話將她送到醫院,醫生立即給她做了所有的相關檢查,結果仍舊是全都正常。這樣的情況,吳女士后來又發作了好幾次。她遍尋省內名醫,不僅在當地一家醫院心臟科住過3次院,還特地到心臟病專科醫院檢查過,結果都顯示正常。可這類癥狀仍經常發作,最嚴重時,一個月跑了七八次醫院。
現在,吳女士整日提心吊膽,根本無法工作。還和丈夫商量,賣掉家里現有的房子,在常去看診的醫院門口隨便買套房子,就為了看心臟急診方便。可是丈夫、女兒都不同意,認為她得了“癔癥”,但吳女士反復強調,發作時她真切地感受到胸悶氣短、心慌的癥狀,如此這般,卻得不到家人的信任。說到這兒,吳女士委屈地哭了……
或許吳女士的案例有些極端,但有過類似情況的人其實并不在少數。還有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遇到緊急事情時,經常感到呼吸困難、胸悶、心慌心悸,甚至有時候會四肢發麻,一度以為自己得了嚴重的心臟疾患,可到了醫院做完一圈心臟的檢查后卻發現自己的心臟并沒有什么異常。其實,這些被以為是“心臟病”引發的癥狀,并非來自心臟,而是源于“心上”。換句話說,其實有這些癥狀的人可能正在經歷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也稱“急性焦慮發作”,是一種急性的嚴重焦慮的反復發作。驚恐障礙的患者往往體驗到突然出現的高度恐懼(往往在幾分鐘內達到頂峰)。這些強烈的恐懼和害怕會使患者心跳加速甚至會出現心悸、胸部不適、呼吸快而淺、體表發冷或發熱、尿急、發抖、惡心、頭昏頭暈等現象。大部分患者會軟癱在沙發上,部分患者會驚呼求救,跑去別人的房間。這種癥狀大約會持續數分鐘至半小時,更長時間發生得非常罕見,發作之后情緒就逐漸緩解。但發作后仍可有數小時感到緊張、頭重腳輕、臥床不起、衰弱無力等。
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驚恐障礙的發病率從青少年開始,隨著年齡逐漸上升,女性的患病率相比男性更高。
在患病初期,驚恐障礙的患者有可能會以為自己即將死亡,也可能會擔心心臟病或者腦卒中的發作,或害怕自己可能會發瘋。但與心腦血管的器質性病變不同,驚恐障礙雖然也有一些類似心臟病、腦卒中的迷惑癥狀,但主要以下面四類癥狀最為常見。
驚恐體驗:突然發作的、不可預期的、反復出現的驚恐體驗。比如,正在進行日常活動,如看書、進食、散步、開會或操持家務時,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臟要從口腔里跳出來;胸悶、胸痛、胸前壓迫感;或呼吸困難,喉頭堵塞,好像透不過氣來,即將窒息。同時出現強烈的恐懼感,好像即將死去,或即將失去理智。這種緊張心情使患者難以忍受,因而驚叫、呼救,有的出現過度換氣、頭暈、非真實感、多汗、面部潮紅或蒼白,步態不穩、震顫、手腳麻木、胃腸道不適等自主神經過度興奮的癥狀,以及運動性不安。一般歷時5~30分鐘,很少超出1小時,即可自行緩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結束。患者時常伴有瀕死感和時空感,發作時意識清醒,事后也能清楚回憶。
預期焦慮:發作后間歇期仍心有余悸,擔心再次發作,因而惴惴不安,表現為虛弱無力。也可能出現一些自主神經活動亢進的癥狀。
求助行為:驚恐發作時,由于強烈的恐懼感,患者難以忍受,常立即要求給予緊急幫助。
回避行為:大多數驚恐障礙患者會擔心下一次發作,并因此回避上一次發作時的場所和情形,比如,在發作的間歇期,60%的患者由于擔心發病時得不到幫助,因而主動回避一些活動,如不愿單獨出門,不愿到人多的熱鬧場所,不愿乘車旅行等,或出門時要他人陪伴。此外,患者常擔心自己患有嚴重心臟、肺和大腦疾病,并反復去內科或急診科就醫。
如果患者已經在心內科反復就醫,排除了生理疾病的可能,并且在1個月內經歷上述這些癥狀3次及以上,就要考慮患有驚恐障礙的可能性,并及時到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診,查明具體發病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雖然驚恐障礙看似有些“逼瘋”人,但也不必太過緊張。張主任介紹說,一些研究表明,驚恐障礙發作時還常伴有嚴重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抑郁等癥狀,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有可能轉入慢性波動病程,甚至永久性喪失勞動能力,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很大的影響。然而,如果早期診斷和治療,遠期療效讓人滿意,急性期治療后50%~70%患者可以得到癥狀緩解。“驚恐障礙的治療目標在于盡早控制驚恐發作,預防再發。早期治療時,患者也應該認識到驚恐發作時的各項軀體癥狀其實是由于心理障礙所引起,貌似可怕,實則無害,‘擔心失去自我控制或死去’的想法是焦慮導致的認知障礙,我們要做的,就是防止焦慮進入惡性循環。”

目前,針對驚恐障礙的治療和預防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可以緩解驚恐發作的頻率及發作的嚴重程度,也可減輕焦慮、回避等癥狀。藥物治療最重要的是堅持服藥,很多病人起初不愿意服用藥物,覺得檢查結果未見異常后,自己通過心理調整可以控制再發,但實際上心理治療應是在藥物治療的前提下的輔助治療,若第一次未堅持服藥,其后癥狀再發時才開始服藥,癥狀會更難控制,治療療程會更長。此外,由于個體差異大,用藥時長和用藥量都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停藥及減藥需咨詢醫生,千萬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影響療效。
心理治療:可通過認知矯正和行為訓練的方法,幫助患者減輕恐懼和矯正他們錯誤或歪曲的信念,通過深呼吸或其他放松方式來緩解他們的害怕與擔心。
中醫藥療法:在驚恐障礙的緩解期采用中醫藥療法(中藥、針灸等),或有助于減少驚恐發作的頻率,起到預防的作用。
家庭護理:除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在日常的生活中,患者應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進行運動,增強身體抵抗力,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在家人的幫助下監測記錄病情,并定期預約復查。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