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文,劉杰民,褚明亮,陸廷飛
(1.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5;2.貴州省人民醫院消化內鏡科室,貴州 貴陽 550002;3.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貴州 貴陽 550002;4.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貴州 貴陽 550002)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反復發生的腸道內病變,主要累及整個大腸黏膜上皮層和全腸道黏膜下層。此病患者可由于反復病變而出現腸道黏膜上皮糜爛、潰瘍,引起廣泛的小結腸彌漫性出血和黏膜非特異性炎癥,臨床上以反復頑固性嘔吐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為主要消化道癥狀。此病病情程度輕重的差別很是懸殊,急性起病或突然爆發型患者的死亡率偏高,慢性起病及持續性病變者癌變的風險很高。此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但患者以青中年男性居多。此病的發病率與飲食、地域等因素均有關。
在祖國醫籍文獻中,潰瘍性結腸炎與脾虛泄瀉、痢疾和便血泄瀉等急性大腸病證頗有相似,因患者的排泄物如涕如膿、黏滑垢膩,排出之時辟辟有聲,故文獻《黃帝內經》中將此病稱之為“腸癖”[1]。《黃帝內經》中說:“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此病易復發,因此《諸病源候論》中又將其稱為“久痢”“休息痢”。巢元方于書中道:“凡痢,口里生蒼,腸間亦有蒼也。”這實際上應該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的對潰瘍性結腸炎和口腔黏膜潰瘍最早的確切臨床描述,比Wilks 在1875 年報道潰瘍性結腸炎要早1265 年。
國內有關應用現代中醫制劑方法治療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首篇報道出現在20 世紀50 年代末,那時臨床多采用中藥冰硼散、錫類散、云南白藥片、黃連粉等十多種方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在20 世紀70 年代,相關灌腸治法比較盛行。在20 世紀80 年代,各類衛生報刊開始大量對小兒潰瘍性結腸炎及其診治機制有關問題的研究探討進行報道。有研究對1200 例接受中醫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療效進行分析發現,總有效率為94.76%,提示中醫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顯著。
理法方藥中醫理論診法治法思維是在當代中醫藥臨床課題研究實踐工作領域被人們廣泛應用的最重要有效的中醫學思維方法。其中包括四個主要的思維內容:理,指研究確切病因病機;法,指醫學診驗法治法等內容;方,指方劑等劑型;藥,指古代單方藥物。筆者查閱了2021 年至2022 年知網收錄的中西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相關文獻[1-30],并綜述如下。
2.2.1 理:從病因病機上 張玉雯等[2]研究發現中醫藥可通過改善菌群結構、調節菌群數量、調整腸道菌群穩態來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張慧等[10]制定了基于“絡以通為用”的中醫基本治療方法原則,采用清熱解毒利濕、調補益氣以和血、補虛榮絡等通絡方法進行了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實踐,為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崔正易等[11]在對古籍病例的研究中發現潰瘍性結腸炎與伏邪致病存在關聯。劉亞軍[16]認為,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時,除了應當堅持利濕清腸化利水濕,還應當強調適當加強涼血化瘀藥物和解毒利濕、清熱利濕藥物的聯合配伍使用。劉朝霞等[23]總結謝晶日教授從“積”論治潰瘍性結腸炎的經驗認為,從“積”論治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顯著。付艷偉[27]在研究中提出可采用中藥湯劑溫脾暖腎、清腸化濕、化濁解毒、消癰生肌、逆流挽舟、調氣和血等方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吳毅娟等[30]從中醫證型、證候、腸鏡表現、細胞學及腸道菌群等方面總結了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證候及相關參考指標的研究進展,為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證候診斷的量化、標準化、客觀化提供了依據。
2.2.2 法:從診治方法上 吳愛玲[8]的臨床研究表明,用自擬復方中藥湯劑與口服中藥聯合濕潤燒傷膏灌腸液治療小兒潰瘍性結腸炎均可迅速提高患兒的臨床療效。曾秀梅等[12]研究證明,穿心蓮內酯片聯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顯著。張娜等[14]的臨床研究表明,采用中西藥藥液結合保留灌腸技術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迅速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王森[17]研究證明,采用中藥參苓白術阿膠丸聯合美沙拉吡嗪膠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顯著。周麗等[18]通過研究試驗發現,中醫溫病針灸法聯合參苓白術散等多種中藥制劑對辨證為脾虛兼濕阻熱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進行治療可迅速改善其臨床癥狀。申軍華等[19]研究發現,中藥灌腸聯合健脾清腸方加減及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確切,可改善患者氧化應激反應指標的水平。劉凌華[20]研究證明,相較美沙拉嗪單藥治療的方式,白頭翁湯加減、美沙拉嗪聯合用藥方案對改善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降低其疾病復發率具有更加明顯的效果。國龍溪等[21]研究證明,對潰瘍性結腸炎濕熱內蘊證患者實施愈瘍灌腸方聯合西藥治療能夠取得明顯的臨床療效。梁俊斌等[22]研究證明,對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康復新液灌腸治療結合手針全息法治療的遠期臨床療效顯著優于進行單純的灌腸治療。
2.2.3 方:從方劑功效上 王詩恒等[3]研究發現,葛根芩連湯中含有葛根素、小檗堿、黃芩苷堿和甘草酸鈣等成分,具有解熱抗炎、抗病毒、抑菌、抗氧化、調節胃腸免疫平衡和營養、修復、保護腸黏膜的多重作用。遲靜[5]研究證明,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半夏瀉心湯及其加減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整體效果顯著。崔萍等[6]研究證明,錫類散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具有顯著的療效。樓偉等[9]經研究試驗證明,芍藥湯加減輔助口服西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進一步減輕患者的胃腸炎癥反應,調節其腸道YKL-40、NF-κB 抗原的表達水平,控制結腸疾病活動性,提高療效。楊彬[13]研究證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用健脾止瀉湯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同時還能增強其免疫功能,改善其凝血功能。陳超鋒等[24]研究發現,進行白頭翁湯加減治療有利于提高潰瘍性結腸炎濕熱內蘊證患者的免疫功能,減輕其體內的炎癥反應,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和較高的安全性。唐瑞等[25]研究證明,中藥組方聯合美沙拉嗪/ 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確切,安全性較高。
2.2.4 藥:從藥物功效上 韋美岐等[28]的研究發現,補氣藥、溫里藥、斂肺澀腸藥在治療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組方中使用頻次較高,溫腎健脾、澀腸止瀉是治療此類型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方法,而四神丸可作為治療此類型潰瘍性結腸炎的基礎方。焦瑤[29]的研究證明,黃芩- 黃連合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作用是通過多活性成分- 多靶點- 多通路實現的,對此病患者進行黃芩- 黃連合劑治療可降低其病情發展成為結直腸癌的風險。
筆者通過NCBI 查詢UC 與TCM 的GENE 列表如下:

Symbol Aliases description TNF DIF-alpha,TNFA,TNFSF2,TNLG1F,TNF tumor necrosis factor VEGFA MVCD1,VEGF,VP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IL1B IL-1,IL1-BETA,IL1F2,IL1beta interleukin 1 beta CXCR3 CD182,CD183,CKR-L2,CMKAR3,GPR9,IP10-R,Mig-R,MigR 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3 IL17A CTLA-8,CTLA8,IL-17,IL-17A,IL17,ILA17 interleukin 17A CCR6 BN-1,C-C CKR-6,CC-CKR-6,CCR-6,CD196,CKR-L3,CKRL3,CMKBR6,DCR2,DRY6,GPR29,GPRCY4,STRL22 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6
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治療的研究,西醫更擅長從微觀層面分析。中醫更注重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的整體狀況與主觀感受。雖然人們常說“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觀念已不再適合當今魚躍爭雄的社會,中醫在不斷發掘治療方法的同時,相關驗證療效、探明機制的研究也應齊頭并進。相較于中醫,西醫的實驗數據更具有客觀說服力,因此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和推崇。近年來,中醫也在不斷用實驗數據來驗證自己的治療成果。筆者相信,有朝一日,祖國傳統醫學之光定會閃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