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晨

成交額139.64億元,降至2010年以來最低點;億元拍品缺席,拍品均價僅為33.14萬元/件(套);多門類份額縮減,新門類助力市場多元發展……近日,由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藝委會發布的《2022年全國十二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評述》,讓人們對去年文物藝術品拍賣的真實狀況有了直觀的了解。
該評述以中國嘉德、北京保利、西泠拍賣、北京榮寶、中貿圣佳、華藝國際、廣東崇正、北京誠軒、上海朵云軒、上海匡時、北京翰海和北京華辰(按公布成交額排序)12家拍賣公司春秋兩季大拍公布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解析了2022年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基本趨勢及情況。

2010年以來12家公司成交額趨勢圖(單位:億元)
2022年,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經過2021年的短暫回升后,再次呈現下降態勢。12家公司春秋大拍全年共推出拍賣專場307個,上拍拍品53791件(套),成交拍品42139件(套),成交率達78.34%,總成交額139.64億元。與2021年相比,拍賣專場減少129個,拍品量下降28.60%,成交量下降28.36%,成交額減少42.45%,而去年的總成交額則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
2022年,由于12家企業成交額下降幅度超過成交量下降幅度,100萬元以下成交拍品占比增至94.63%,高價拍品數量銳減,拍品成交均價由上年的41.25萬元/件(套)降至33.14萬元/件(套),成為2011年以來的最低點。但值得注意的是,郵品錢幣、油畫及當代藝術、珠寶玉石等門類均價迎來逆勢上升。
數據顯示,郵品錢幣門類的均價上漲最快,而佛教藝術門類均價下降顯著。2022年,12家公司各拍品門類中,郵品錢幣均價達7.26萬元/件(套),較上年提升34.94%;油畫及當代藝術均價達到109.06萬元/件(套),較上年增長26.59%;此外,珠寶玉石、紫砂茗具、古典家具等門類均價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相比之下,佛教藝術、文房清供、古籍碑帖等門類的均價呈現不同程度的下調,分別為51.89萬元/件(套)、11.40萬元/件(套)、8.03萬元/件(套)。其中,佛教藝術均價下降最為顯著,較2021年下降了50.58%。

2022年8月11日,一枚1903年癸卯奉天省造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銀幣樣幣拍出4657.5萬元的高價,刷新中國錢幣拍賣成交紀錄,同時位列世界錢幣公開拍賣成交價的第六名。
在拍品門類結構方面,作為占據最大份額的中國書畫在2022年12家公司總成交額中占比為45.85%,接近一半,但較上年縮減0.45個百分點,基本處于穩定態勢。其中,近現代書畫與古代書畫的成交額占比分別為26.98%與16.07%,較上年分別下降0.42個百分點與0.97個百分點,當代書畫占比2.8%,較上年上升0.94個百分點。
油畫及當代藝術、郵品錢幣、珠寶玉石、古典家具的成交額占比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其中,油畫及當代藝術成交額占比13.47%,較上年提升2.54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年度內成交了4件(套)超5000萬元拍品。郵品錢幣成交額占比4.86%,較上年提升1.78個百分點。珠寶玉石與古典家具的成交額占比分別為3.48%與3.3%,較上年分別提升0.88個百分點與0.85個百分點。

清宮廷畫家合繪《壽意圖冊》以5175萬元的價格,成為2022年古代書畫門類領銜之作。
然而,12家公司在古籍碑帖、文房清供、瓷玉珍玩門類的成交額卻略有下降,占比較上年分別下降0.54個百分點、0.51個百分點與0.42個百分點。
2022年,12家公司白手套和億元專場數量共計54個。其中,白手套專場有18個,成交額在1億元以上的專場有36個,合計較上年減少37個。經統計,12家公司共誕生156件(套)成交價超過1000(含)萬元的拍品,較上年減少144件(套)。
盡管年度內億元拍品缺席,但仍涌現出不少高價亮點作品。其中,徐悲鴻《東方之美——徐悲鴻繪觀世音像》以9200萬元居近現代書畫榜首,清宮廷畫家合繪《壽意圖冊》以5175萬元領銜古代書畫,明永樂青花留白錐刻海濤龍紋大盤以5980萬元引領瓷玉珍玩,方力鈞《系列二(之四)》以6382.5萬元成為油畫及當代藝術最高價,明末清初黃花梨獨板面大架幾案以5520萬元領銜古典家具,而1903年癸卯奉天省造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銀幣樣幣則以4657.5萬元刷新中國錢幣拍賣紀錄。
2022年,12家企業在多個門類均有不同程度的縮減,且宮廷藝術、佛教藝術、古籍碑帖、文房清供等五個板塊下降均超過50%。年度內,12家企業在中外名酒、潮玩尚品、西方藝術等方面繼續進行有益探索,推動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多元化發展。
在中外名酒門類中,2022年,12家公司共推出相關專場18個,成交率60.85%,成交額2.86億元。與潮玩尚品相關的專場合計有8個,成交率68.13%,成交額1.12億元。與西方藝術相關的專場也為8個,成交率85.08%,成交額0.61億元。在西方藝術門類中,西泠拍賣推出的“西方古物專場”成交額共0.24億元,占該板塊的38.88%。
除此之外,一些具有新意的專場也取得了較好的拍賣效果,比如由西泠拍賣推出的“百年登喜路·首屆煙斗藝術專場”,由中貿圣佳推出的“石盆雅趣”專場,以及廣東崇正推出的“金雕細琢·金漆木雕藝術”等。

明永樂青花留白錐刻海濤龍紋大盤以5980萬元成交,領銜2022年瓷玉珍玩市場。
除了解讀數據之外,評述還從政策發布與行業發展方面進行分析。2022年,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推進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大背景下,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對新形勢下文物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各級政府部門繼續推進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制定“十四五”相關領域和地區發展規劃,就拍賣市場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開展深入調研,持續打擊各類文物違法犯罪和拍賣詐騙行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先后出臺地方規劃和支持政策,為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除此之外,行業協會、拍賣業界、相關機構攜手推動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共同研究我國藝術品市場發展重大課題,持續呼吁回流文物稅收減免并協調印花稅執行口徑,參與《國際文化財產商職業道德準則》修訂,加強抵制和防范非法文物交易,研究網絡拍賣規范與數字化發展問題,同時舉辦多場論壇活動就市場前沿問題進行有益研討,通過多種措施促進大眾藝術消費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