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貞貞
(重慶工程學院 重慶 400056)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中等職業教育在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強扶貧脫貧能力等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中等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其教育本質不僅符合精準扶貧的發展要求,同時職教扶貧也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本文結合《農業精準扶貧引論》一書,對中等職業教育在農村精準扶貧中的作用進行了介紹,并深入探索了中等職業教育在農村精準扶貧中的具體實踐策略。
由張子睿、譚軍華著,中國商務出版社出版的《農業精準扶貧引論》一書以農業精準扶貧戰略的發展為研究主題,從多個角度對農業精準扶貧的相關知識和內容進行了論述,目的在于為我國農業精準扶貧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和指引。從內容上來看,該書先對農業精準扶貧的基本理論進行了介紹,探討了農業精準扶貧工作的現狀及問題,并回顧了農業精準扶貧工作所涉及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以增強讀者對農業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該書分別對農業精準扶貧戰略的基本規定和農業精準扶貧的社會價值實現策略進行了深入剖析。最后,該書結合時代發展特征,分析了在當前時代背景下農業精準扶貧的策略以及農業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人力資源體系構建的相關問題,以求能夠更好地指導和推動農業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該書突出時代性、前沿性和指導性,對農業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該書認為,我國正處于并且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實現農業精準扶貧是一項漫長的過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在資源的配置、人才優勢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貧困地區經濟條件落后、人才匱乏、教育質量差,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影響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推動中等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是促進社會交流的有益探索,對于“三農”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中等職業教育參與精準扶貧是對我國傳統扶貧理念的豐富和發展,其主要指的是利用中等職業教育貼近“三農”的優勢,在貧困地區開展中等職業教育,不斷提升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源質量,增強貧困人員的脫貧致富能力,從而更好地形成中等職業教育助推精準扶貧的良性發展格局。發展面向精準扶貧的中等職業教育,是順應知識經濟時代農業發展的現實和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建設現代化教育體系的重要途徑。
該書指出,深入研究農業領域精準扶貧策略,并根據農業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的改進和完善措施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重慶市因為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境內具有連片的特困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緩慢?;谥貞c市的現實情況,推動中等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成為相關行業和部門亟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要落實中等職業院校精準扶貧經費,積極調整貧困地區中等職業教育院校專業建設及資源配置。中等職業院校的辦學理念及專業結構對學校的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中職院校應該對教育扶貧經費進行合理配置,推動學校的專業建設,為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創造良好的條件。在專業建設方面,學校要以社會和市場的人才需求為基礎,且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要開設與當地經濟發展相符合的特色專業,同時學校也要注重其長遠發展,開設相關的重點專業,為中等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發展奠定基礎。其次,要建立和健全中等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機制。中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當地企業開展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和產教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助推中等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中等職業院校要積極加強與當地扶貧辦的交流與合作,實現中等職業教育扶貧管理工作的一體化發展。最后,要努力提升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正確地引導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對中等職業院校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政府和相關的教育部門要拓寬媒體宣傳的渠道,加強宣傳貧困地區學生就讀中職學校的優惠政策,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影響力。貧困生也應該提升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懷著感恩的心回饋社會。通過中等職業教育精準扶貧,不僅能夠為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起到宣傳作用,同時對職業教育助推精準扶貧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等職業教育在推動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相關實踐表明,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好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性作用,以推動中等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農業精準扶貧引論》一書內容豐富、邏輯清晰,可供農業領域精準扶貧工作者學習參考。
(黃貞貞,女,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與經濟、教育改革、經濟與金融。2018 年度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慶市中等職業教育服務精準扶貧的模式與實現路徑研究,編號:18SKSJ078)

書名:農業精準扶貧引論
作者:張子睿,譚軍華
ISBN:9787510326691
出版社:中國商務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 年1 月
定價:49.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