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曲
(宜興市陶木居紫砂藝術館 江蘇 宜興 214200)
在紫砂壺藝術的設計中,各類裝飾工藝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紫砂壺工藝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實現了自身的發展與超越?!板\弦如意橫把壺”這件紫砂壺作品十分獨特,其中既有紫砂泥的溫潤神秘,也有木制的自然樸素,還有銀絲的華美精細,共同融合展現了作品的藝術魅力與創意精神。筆者依據作品的形態及裝飾表現對作品進行分析,主要說明各部分裝飾的工藝特征、價值以及這些工藝組合起來所表達的主要內涵。通過此件作品可以看出,紫砂壺創作的學習與融合能力。古往今來,紫砂壺創作吸收借鑒一切優秀的傳統元素,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綜合性美學價值。
此壺從造型上看已經足夠獨特,其中所融和的裝飾元素更加豐富,這些裝飾元素采用不同的工藝技法制作而成,深刻地展現了紫砂壺工藝的多樣性。作為中國傳統陶瓷藝術中的類型之一,紫砂壺工藝自然對傳統陶瓷制作的技法有所傳承,并結合紫砂泥的優勢形成了獨特的工藝體系。
在造型塑造方面,紫砂壺的制作方法有拍身筒、鑲身筒兩種基本類型,可將泥坯塑造地或圓潤溫和或莊重明快。在裝飾技法方面,紫砂壺創作是最得傳統工藝技法“真傳”的。比如最為經典的陶刻技法,便是繼承了中國傳統的雕刻工藝,結合深厚的文化與藝術底蘊,形成了具有紫砂韻味的陶刻工藝;再比如極有難度的絞泥工藝,就是繼承了傳統陶瓷藝術中的絞胎工藝,創造出浪漫、自然的花紋。紫砂壺創作也常與金銀結合,比如精美、華麗的嵌金絲裝飾。這些工藝技法不僅體現了紫砂壺藝術對于中國工藝傳統的延續,也能看出紫砂壺創作擅于融合,這是其能永葆藝術魅力,不斷發展創新的關鍵之所在。
此件“錦弦如意橫把壺”(見圖1)是一件極為華麗并具有創新特征的紫砂壺作品。在創作此壺中可謂將紫砂壺工藝技法運用、發揮到極致,不僅成就了此壺的藝術個性,也展現著不同工藝形式、藝術形式的魅力。
此壺的造型古樸大方,有著香爐的影子。香爐是古代常見的器具之一,紫砂壺對這一造型多有繼承,能夠使作品呈現出古色古香的韻味。壺身與壺蓋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造型,壺身圓潤寬大,底盤極穩,壺蓋與壺身之間相接形成了一道纖細的接縫,工藝精湛。壺蓋頂部中央鑲嵌的是橋型的壺鈕,這一壺鈕的實用性極強,且獨有一種意境美。壺嘴鑲嵌在壺身一側,走向為自下而上,其與壺蓋之間的弧度能夠做到很好的銜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完整。壺身底部鑲嵌著三只小巧可愛的卷足,穩重而不失輕巧,構成了“三足鼎立”的結構,這一結構源于中國古代青銅器,又為作品增添了一些歷史氣息。
此壺的把手十分獨特,是展現作品創新理念與工藝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紫砂壺的把手最常見的便是環形端把,形似人耳,易于和各種造型相結合。此壺中采用的則是橫把,橫把也是紫砂壺中常用的把手形態之一,創作的創新之處在于對材質的選擇以及裝飾紋樣的處理。此壺的把手采用了木工的榫卯結構?!伴久夹g,自古以來運用于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古時大到樓閣亭臺,小到碗棒壺豆,無處不見。”榫卯是中國古代工匠智慧的結晶,在當代仍具有重要的價值。橫把根部為紫砂泥制作而成,與壺身鑲嵌地嚴絲合縫,采用與壺身一致的泥料可保證壺身與把手之間鑲嵌的穩固性。把手主體為珍稀的崖柏木制成,其上帶有自然的花紋,紋理清晰,色呈棕紅,與作品主體色彩相協調,木制把手更為溫潤,且散發著自然樹木的方向,沁人心脾。紫砂泥本就具有極高的價值,再加上這珍稀的崖柏木,作品可謂是價值極高,而采用紫砂泥與榫卯結合的創意則更使此壺千金難買。橫把柄頭雕刻如意圖案,呈現出浮雕效果,是紫砂壺陶刻的藝術魅力。
在壺身與壺蓋上,創作裝飾了錦弦圖案,結合了銀絲鑲嵌與泥繪兩種工藝。銀絲鑲嵌是紫砂壺中具有難度的裝飾工藝,創作在壺身先行打造出凹槽,再將銀絲鑲嵌于其中,最后進行打磨,使銀絲與壺面融為一體。銀絲在壺面上微凸,具有立體感與極高的光澤度,如同一段優美的旋律,曲折婉轉,流暢和諧。在銀絲鑲嵌的圖案內部,創作繪制紅泥圖案,鮮艷的紅色與亮眼的銀色相配合,更顯作品之精美,與音律曲線交相輝映,互相襯托。在這些裝飾工藝的襯托下,作品甚是出彩,閃爍著智慧的工藝之光。紫砂壺裝飾對于紫砂壺創作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靈活地運用和組合這些裝飾工藝是促進紫砂壺藝術發展的重要方式。
對于當下的紫砂壺造型來說,常規的經典的紫砂壺結構已經廣為人知,一些傳統的造型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湮滅,從外形上來看“錦弦如意橫把壺”就屬于這種即將消逝的古典紫砂壺造型。創作這樣的紫砂壺式會被認為是一種“復古”,古典文化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這種魅力依托于漫長的時光建立起來,是天然的藝術創作元素,善用復古的元素就能讓工藝創作事半而功倍,建立起復古的藝術美。當然造型的復古特性并不是憑空而來,它依靠幾個特殊的點來支撐,比如獨特的橫把,這是經典紫砂壺結構中較少出現的結構,在人們習慣了圈把、耳把、提梁以后,橫把的造型能夠輕易的將人的精神視野拉回到很久以前,回憶起古典的飲茶方式,而采用了這種橫把的結構造型,就勢必回歸古典的實用方法,再加上一些契合的裝飾,古色古香的氣息便油然而生。
特定的古典造型是復古元素最主要的表現點之一,除此之外裝飾也是表現古典特性的重點。在“錦弦如意橫把壺”上三足如意的裝飾與造型的搭配也十分顯眼,如意與三足兩者本就在紫砂壺的造型中十分獨特,三足的造型結構為了美觀往往會制作成如意一樣的足尖,這樣的造型特點在中國綿延了幾百上千年,例如在建筑的檐角,橋梁的護欄,甚至城堡上的裝飾,都會特意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外再延伸一截,并將延伸出去的那一段制造成如意尖角,祈求在生活中吉祥如意。
這把壺的壺足也采用了這種方式,與之呼應的裝飾便是壺頸與壺蓋上的如意裝飾紋,銀白的配色讓這樣的如意裝飾就如同一道金箍,過橋壺鈕結合如意紋樣則帶來了如意過橋鈕,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中間則環環相扣,這樣以來造型與裝飾之間就建立了無形的紐帶,兩者緊密聯系,再加上長柄的端把,整個茶壺就如同一件造型獨特的玉如意一般,讓人充滿了聯想,而當這種聯想通過造型及裝飾產生的時候,復古的藝術美也自然誕生了。
復古既是一種藝術形態,也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在紫砂壺創作中融入復古的要素,那便是用造型、裝飾營造出古典感,這需要規避掉絕大部分的現代元素,并從傳統藝術形態中提煉出符合現代人審美感受的各種工藝元素,意即作品看起來是古典的,卻是以現代人的思維創作出來的,符合現代文化生活的一種形態,通過工藝塑造滿足現代人戀古、崇古的精神需求。
此件“錦弦如意橫把壺”造型優美,工藝精湛,更包含著美好的文化內涵。壺中所運用的如意裝飾代表了吉祥文化,而那悠揚如旋律般的圖案則代表了樂曲與茶器的的融合,承載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樣的文化內涵使作品更具價值,也體現了紫砂壺藝術的內在品格。追求美好,描繪吉祥,傳統而經典的紫砂文化通過物質化的具象,傳達出抽象的帶有精神滿足的情感。
此件“錦弦如意橫把”展示了紫砂壺工藝的豐富性,在每一種紫砂壺工藝中似乎都能看到傳統工藝的影子,又有著極為鮮明的個性。以現代美學的創作思維,融入古典的藝術元素,展現出一種古今皆宜的工藝美,創新的思維不單可以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紫砂壺造型,亦可以在過去已經存在的造型及裝飾中,生發出新的美的元素,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眼前,筆者對此壺進行了分析,說明了作品的工藝特征,并指出在藝術與工藝之中包含的美好向往,也從更深層次思考當代紫砂創作的工藝美應該如何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