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
在冠心病的治療方案中,藥物干預是基礎。而支架介入與搭橋手術,則是對癥治療,治標不治本。這就好比下水道堵了,并不是因為管道質量差,而是因為水里有過多垃圾,無論是用支架疏通,還是讓血流改道,都只能解決眼下的問題。如果不處理血液里的垃圾,搭建的支架和橋還是會形成堵塞。
所以,冠心病患者只應用藥物和手術治療,并不能有效持久地改善健康狀況。而進行適當的運動,改善飲食結構,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素,進行心理調適,才是治本的關鍵。
心臟康復五大處方中,藥物處方是基石,運動處方是核心,配合營養處方、心理處方、戒煙處方,才能更好地阻止甚至逆轉冠心病的發展進程,有效控制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助其盡早回歸社會。
|藥物處方|
藥物控制能通過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血液黏稠度,來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癥狀,提高其康復程度。您可以這樣理解,藥物能夠通過改善下水道的水流黏性或降低對于水流的需求,來降低管道的壓力。提醒您:患者用藥需就醫檢查后,遵醫囑用藥。冠心病的相關藥物大致為以下幾類:
1.控制心率類藥物:倍他樂克、比索洛爾等。2.擴張冠脈類藥物:硝酸酯類。3.抗凝血類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4.危險因素控制類藥物: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藥物。
|運動處方|
運動可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運動處方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體力、心血管功能狀態和危險分層,結合其工作、生活環境和運動喜好等個體化特點制定。醫生可根據FITT-VP(即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方式、運動量和運動進度原則,幫助患者制定運動處方。
1.運動頻率:每周運動3~5次。
2.運動強度:最簡單的運動訓練強度監測方法是:運動心率應比靜息心率高20~30次/分鐘。此外,您還可以采用最大心率儲備法、目標心率法、自感勞累程度分級法等監測自己的運動強度。最大心率儲備=220-年齡(次/分鐘)。剛開始運動時,您將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儲備的50%即可,以后可逐漸增加至80%。
3.運動時間:剛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每日運動5~10分鐘即可,以后可逐步增加至每日40~60分鐘。具體包括熱身階段:低強度有氧運動和靜力拉伸5~10分鐘。訓練階段:持續有氧和(或)抗阻運動30~40分鐘。恢復階段:以慢節奏有氧運動或柔韌性訓練為主,持續5~10分鐘。
4.運動方式:包括有氧運動、無氧運動、柔韌性訓練。有氧運動包括步行、慢跑、騎車、游泳、爬山、橢圓機等。無氧運動包括靜力訓練、抗阻訓練等。柔韌性訓練包括靜態牽伸等,可保持頸部、軀干和臀部的柔韌性,增加平衡控制能力。
5.運動量:對于心臟疾病康復階段的患者來說,每周應至少消耗6300千焦(約1500千卡)能量。
6.運動進度:運動量應漸進性提高,每周對運動方案進行1次調整。一般來說,每次只對運動處方的 1 項內容,如時間、 頻率、強度等進行調整。例如:增加有氧運動的持續時間1~5分鐘,直到達到目標值;增加5%~10%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建議首先增加有氧運動的持續時間,然后增加強度和/或頻率。
如在運動時或運動后出現胸痛、呼吸困難、頭暈等不適或心率波動超過30次/分鐘,血壓升高高壓大于200,低壓大于100毫米汞柱,收縮壓升高大于30毫米汞柱或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運動時心電監測ST段下移≥0.1毫伏或上升≥0.2毫伏,運動時或運動后出現嚴重心律失常等情況,需停止運動。
|營養處方|
冠心病患者的飲食方案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吃多少,動多少:多做運動、維持體重,維持每日能量攝入與消耗的平衡。將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23.9之間。
2.控制劣質油脂的攝入量:多攝入富含ω-3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燒菜時不用豬油、黃油等,可使用菜籽油、大豆油、橄欖油、花生油等植物油。
3.多吃粗糧:玉米、燕麥和薯類等富含膳食纖維,有利于脂代謝。
4.增加大豆蛋白的攝入:如豆腐、豆漿、腐皮等。
5.充足攝入維生素和礦物質:多吃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水溶性維生素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6.限鹽:健康人群每日吃鹽量不宜超過6克,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不超過3克。
|心理處方|
冠心病患者常因胸悶、氣促、心悸等癥狀的反復出現,以及對疾病進程的錯誤認識而出現焦慮、抑郁、緊張等情緒,并發生失眠,從而出現亞臨床或輕中度焦慮抑郁。解決建議包括:
1.讓患者了解冠心病,包括病因、癥狀、治療方法等。2.家屬給予患者耐心的傾聽與理解。3.心理問題嚴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焦慮抑郁藥物,如艾司西酞普蘭、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苯二氮卓類藥物等。
|戒煙處方|
煙草中的尼古丁能夠從內部破壞血管的內膜細胞,產生巨大的阻塞物(血栓)阻礙血管暢通。吸煙能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風險增加7倍。因此,戒煙是預防與控制冠心病最有效的措施。戒煙處方分為以下5步:
1.詢問:醫生應在患者就診時詢問其煙草使用情況。2.建議:積極勸說戒煙。3.評估:了解患者的戒煙意愿及煙草依賴程度。4.對于愿意戒煙的患者,給出戒煙指導:包括處理戒斷癥狀,指導使用輔助戒煙藥物,監測戒煙藥物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5.對于不愿意戒煙的患者,采用“5R”(即相關、風險、益處、障礙、重復)法進行干預:包括幫助患者認識吸煙的危害性及戒煙的健康益處,告知和預估戒煙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障礙,幫助患者形成或增強戒煙動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