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勇
膽石病(即俗稱的膽結石)指人體的膽囊和膽管形成結石,在我國屬于高發病。多數患者無癥狀,少數患者可發生右上腹絞痛。女性發生膽結石的比例高于男性,尤其是肥胖、多產、40歲以上女性的患病率更高。手術是目前臨床唯一可以徹底治療膽結石的方法,有癥狀且反復發作的膽結石患者應盡快進行手術治療。
保膽手術
顧名思義,保膽手術是在保留膽囊的基礎上治療結石或息肉的手術。醫生在腹腔鏡下取小切口,使用膽道鏡進入膽囊內部,對結石、息肉進行觀察并取出。手術的創口比較小,患者在手術后不需要禁食,既可以保留膽囊,盡可能保留消化功能,減少對飲食、生活造成的影響,同時也能節省治療費用。保膽手術的缺點是患者術后有膽結石反復發作的可能性。
切膽手術
如果手術沒有將結石完全、徹底取凈,需要對患者進行T形管引流膽汁,解除膽道梗阻,擇期為患者進行根治性膽囊切除手術。膽結石患者如果切除膽囊,會對消化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導致腹瀉頻發。切膽手術目前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醫生只需在患者腹部做3個0.5~2厘米的小孔,即可取出病變的膽囊、結石。手術創傷較小,患者術后一般一周就可以出院。
切膽手術、保膽手術
該怎么選?
很多人認為膽結石手術比較簡單,只需要將膽囊或膽管中的結石取出來就可以了。人們這么想并非毫無道理。畢竟,腎結石手術就可以通過微創手術方案比較容易地將腎臟、尿管中的結石取出來。
但現實問題是,人體的膽囊體積比較小,結石形成后會增加膽囊體積,進行手術取石的過程又較為復雜,所以風險很大。同時,將膽囊中的結石取出來以后,人體膽囊的結構會發生變化,患者術后依然有可能再次形成結石。膽結石反復形成,膽囊癌變的風險會隨之升高。而膽囊癌是一種死亡率非常高的癌癥。
為了降低膽囊癌變的風險,避免結石反復發作,臨床上出現了切膽手術方案。但是,將膽囊切除以后,人體無法貯存、濃縮、分泌膽汁,會嚴重影響人體的消化功能。數據顯示,超過90%的膽囊切除患者會發生消化不良問題。針對“選擇切膽手術,還是保膽手術”這一問題,醫生會根據患者膽結石的大小、位置,患者的身體狀況等綜合情況,選擇治療效果最好、對患者創傷影響小的手術方案。
1.這些患者適合保膽手術
患者膽結石體積比較小,對于膽囊結構、功能方面的影響較少,且患者年輕,身體狀況好,抵抗力較強,可以選擇保膽手術。醫生會通過微創手術將結石從膽囊取出,并盡力降低術后消化道疾病的發生風險。具體的手術指征包括以下幾點:
(1)經過B超或者其他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膽囊結石。
(2)經過ECT檢查(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掃描)證實膽囊功能正常,膽囊為顯影,具備良好的收縮功能,同時膽囊管通暢。
(3)沒有開腹手術史或者穿孔等炎癥病史,且膽囊不能過大或者過小。
(4)膽囊不處于急性炎癥期。
(5)患者可以接受膽結石復發的可能性。
2.這些患者適合切膽手術
(1)膽囊結構發生改變的患者
如果患者膽結石的體積比較大,并且膽囊本身的結構已經發生改變,需要考慮切膽手術。特別是,如果膽結石患者同時有膽囊萎縮、膽囊癌變、膽囊管結石嵌頓、嚴重膽囊炎等疾病,更應盡快手術。主要原因是:人體膽囊的體積本來就比較小,發生萎縮后體積會進一步縮小,無法存儲膽汁。即使手術將結石從膽囊中取出,膽囊的結構也已經發生改變,無法恢復以往正常的膽囊功能。
(2)膽囊發生癌變的患者
對于膽囊發生癌變的患者而言,癌變本身是無法逆轉的,是結石體積不斷增加對膽囊形成刺激造成的生理功能變化。因此,必須將膽囊切除,預防癌變的進一步發展。
(3)結石嵌頓在膽囊管的患者
膽囊只有6~8厘米長,且內部無分割。結石形成后如果在膽囊管處發生嵌頓,就會堵住膽囊,令膽汁無法進入膽囊。膽囊也就失去了存儲膽汁的作用——留著也沒有用。而且,針對這種情況,保膽手術也無法取出結石,只能通過切除膽囊進行治療。
(4)嚴重膽囊炎患者
患者發生嚴重膽囊炎時,膽囊變形較為嚴重,取出結石后也無法保持膽囊本該擁有的生理機能、功能,應進行切膽手術。
既然切除膽囊能“根治”
為什么要保留膽囊?
膽囊是人體內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一般情況下不宜切除。切除膽囊會導致膽囊功能喪失,很容易引起新的問題或者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會出現致死性的并發癥。膽囊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幾點:
1.膽囊是儲備膽汁的重要容器
一旦切除膽囊,膽汁會流入十二指腸,容易反流入胃,造成堿性反流性胃炎或食管炎。
2.調節膽管內的壓力平衡
切除膽囊后,很容易導致膽總管出現代償性擴大,管壁增厚,并導致黏膜腺體肥厚增多。
膽結石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謹遵醫囑選擇手術方案。無論采取哪種手術方案,患者術后必須定期回院復查,并保證飲食健康,以防再次罹患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