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蚌埠供電公司 詹斌 陳曉東 陳誠
本文主要探討一種新型便捷式電桿遮蔽罩,涉及電學設備的技術領域,包括遮蔽罩本體。所述遮蔽罩本體的外表面對稱設置有兩個調節裝置,兩個調節裝置的中部設置有電桿夾,遮蔽罩本體的外表面與電桿夾的內壁活動連接,且電桿夾通過調節裝置與遮蔽罩本體相連接。
通過將調節裝置固定在遮蔽罩本體的外表面,再將電桿夾通過調節裝置與遮蔽罩本體相連接,按壓電桿夾,使電桿夾通過調節裝置帶動遮蔽罩本體進行打開或者閉合。使工作人員可以快速將遮蔽罩本體安裝在電桿的外部,開合便利,便于單人快速裝卸,旋轉旋鈕,旋鈕帶動螺紋桿旋轉,螺紋桿旋轉與移動環相配合帶動移動環豎直移動,移動環帶動電桿夾豎直移動,從而適應于上下層橫擔的距離。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遮蔽罩本體為質地較硬且絕緣的材料制成,電桿夾為電桿夾,且電桿夾通過調節裝置可以臨時固定在遮蔽罩本體上,調節裝置為堅硬且絕緣材料制成。調節裝置包括固定桿,固定桿的內部設置有螺紋桿,螺紋桿的中部設置有移動環,移動環的頂部設置有旋鈕。
固定桿為帶有矩形槽的和小孔的長方體,螺紋桿為外表面帶有螺紋圓柱體,移動環為內壁帶有螺紋的圓柱體,旋鈕為外表面帶有輪齒的圓柱體,固定桿設置在遮蔽罩本體的外表面中部。
固定桿的一側與遮蔽罩本體的外表面活動連接,螺紋桿的底部與固定桿的內壁活動連接,螺紋桿的頂部穿過固定桿后與旋鈕固定連接,螺紋桿的外表面與電桿夾的一端固定連接,固定桿的頂部活動連接有鎖桿。
鎖桿為長方體,電桿夾的一端與固定桿的矩形槽內壁活動連接,螺紋桿的底部與固定桿的矩形槽內壁底部活動連接,螺紋桿的外表面中部與移動環的內環活動連接,移動環的外表面與電桿夾的一端活動連接,且移動環內壁的螺紋與螺紋桿外表面的螺紋相適配,且螺紋桿可以沿固定桿的外表面豎直上下移動,旋鈕的下表面與螺紋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鎖桿的底部與固定桿的頂部活動連接,且鎖桿的底部可以繞固定桿的頂部旋轉,鎖桿寬度小于旋鈕的齒槽寬度。
遮蔽罩本體的頂部活動連接有第一連接塊,第一連接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多個頂部限位板,第一連接塊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插板。
第一連接塊為半圓環,頂部限位板為梯形體,插板為長方體拼接組成的T 形,頂部限位板的較窄的一端與第一連接塊的底部固定連接,且遮蔽罩本體的內壁頂部和底部設置有多個梯形槽。頂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的梯形槽相適配,且頂部限位板的外表面與遮蔽罩本體的頂部設置梯形槽活動連接,第一連接塊通過頂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相連接。
遮蔽罩本體的底部活動連接有第二連接塊,第二連接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多個底部限位板,第二連接塊的一端設置有插槽。
第二連接塊為半圓環,底部限位板為梯形體,插槽的形狀設置為T 形,頂部限位板較窄的一端與第二連接塊的底部固定連接,頂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內壁底部設置的梯形槽相適配,且第二連接塊通過底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相連接,插板與插槽相適配,且第二連接塊可以通過插板和插槽相配合與頂部限位板相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以下三點。
一是通過將調節裝置固定在遮蔽罩本體的外表面,再將電桿夾通過調節裝置與遮蔽罩本體相連接,按壓電桿夾,使電桿夾通過調節裝置帶動遮蔽罩本體進行打開或者閉合,使工作人員可以快速將遮蔽罩本體安裝在電桿的外部,開合便利,便于單人快速裝卸。
二是旋轉旋鈕,旋鈕帶動螺紋桿旋轉,螺紋桿旋轉與移動環相配合帶動移動環豎直移動,從而通過移動環帶動電桿夾豎直移動,從而適應于上下層橫擔的距離。
三是當兩個該裝置在需要進行連接時,先將第一連接塊通過頂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的頂部相連接,在將第二連接塊通過底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的底部相連接,再將插板插入到插槽的內部,從而將兩個該裝置進行連接,從而滿足連接處重疊部分距離。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便捷式電桿遮蔽罩,包括遮蔽罩本體,所述遮蔽罩本體的外表面對稱設置有兩個調節裝置,兩個調節裝置的中部設置有電桿夾,遮蔽罩本體的外表面與電桿夾的內壁活動連接,且電桿夾通過調節裝置與遮蔽罩本體相連接。
遮蔽罩本體為質地較硬且絕緣的材料制成,電桿夾為電桿夾,且電桿夾通過調節裝置可以臨時固定在遮蔽罩本體上,調節裝置為堅硬且絕緣材料制成,通過將調節裝置固定在遮蔽罩本體的外表面,再將電桿夾通過調節裝置與遮蔽罩本體相連接,按壓電桿夾,使電桿夾通過調節裝置帶動遮蔽罩本體進行打開或者閉合,使工作人員可以快速將遮蔽罩本體安裝在電桿的外部,開合便利,便于單人快速裝卸。
實用新型的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實用新型的結構
調節裝置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調節裝置結構
調節裝置結構分解如圖3所示。

圖3 調節裝置結構分解
在實施例1 的基礎上,結合圖2 和圖3,調節裝置包括固定桿,固定桿的內部設置有螺紋桿,螺紋桿的中部設置有移動環,移動環的頂部設置有旋鈕。
固定桿為帶有矩形槽的和小孔的長方體,螺紋桿為外表面帶有螺紋圓柱體,移動環為內壁帶有螺紋的圓柱體,旋鈕為外表面帶有輪齒的圓柱體,固定桿設置在遮蔽罩本體的外表面中部。
固定桿的一側與遮蔽罩本體的外表面活動連接,螺紋桿的底部與固定桿的內壁活動連接,螺紋桿的頂部穿過固定桿后與旋鈕固定連接,螺紋桿的外表面與電桿夾的一端固定連接,固定桿的頂部活動連接有鎖桿。
鎖桿為長方體,電桿夾的一端與固定桿的矩形槽內壁活動連接,螺紋桿的底部與固定桿的矩形槽內壁底部活動連接,螺紋桿的外表面中部與移動環的內環活動連接,移動環的外表面與電桿夾2 的一端活動連接,且移動環內壁的螺紋與螺紋桿外表面的螺紋相適配,且螺紋桿可以沿固定桿的外表面豎直上下移動,旋鈕的下表面與螺紋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鎖桿的底部與固定桿的頂部活動連接,且鎖桿的底部可以繞固定桿的頂部旋轉,鎖桿寬度小于旋鈕的齒槽寬度。
遮蔽罩本體的頂部活動連接有第一連接塊,第一連接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多個頂部限位板,第一連接塊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插板。
第一連接塊為半圓環,頂部限位板為梯形體,插板為長方體拼接組成的T 形,頂部限位板的較窄的一端與第一連接塊的底部固定連接,且遮蔽罩本體的內壁頂部和底部設置有多個梯形槽,頂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的梯形槽相適配,且頂部限位板的外表面與遮蔽罩本體的頂部設置梯形槽活動連接,第一連接塊通過頂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相連接。
遮蔽罩本體的底部活動連接有第二連接塊,第二連接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多個底部限位板,第二連接塊的一端設置有插槽。
第二連接塊為半圓環,底部限位板為梯形體,插槽的形狀設置為T 形,頂部限位板較窄的一端與第二連接塊的底部固定連接,頂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內壁底部設置的梯形槽相適配,且第二連接塊通過底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相連接,插板與插槽相適配,且第二連接塊可以通過插板和插槽相配合與頂部限位板相連接,旋轉旋鈕,旋鈕帶動螺紋桿旋轉,螺紋桿旋轉與移動環相配合帶動移動環豎直移動,從而通過移動環帶動電桿夾豎直移動,從而適應于上下層橫擔的距離。兩個該裝置在需要進行連接時,先將第一連接塊通過頂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的頂部相連接,再將第二連接塊通過底部限位板與遮蔽罩本體的底部相連接,再將插板插入到插槽的內部,從而將兩個該裝置進行連接。
本文展示并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