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 亮 雷秀英


肇慶“兩會”期間,老區的高質量發展成為熱議話題。四會將錨定老區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聚焦肇慶“兩個定位”發展目標和經濟建設年度“十項行動”,全面落實老區“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四會市大抓主導特色產業集聚強根基,加快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950億元,推動“主導+特色”產業集群產值超800億元;堅持把“引鳳行動”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生命線,圍繞“主導+特色”產業方向以及鏈主企業的上中下游開展精準招商,推動全年新引進制造業項目計劃投資總額125億元以上;加快推進產業園區提質增效,深入實施“筑巢行動”,加快形成以大型產業集聚區四會片區為核心、特色園區為輔翼的聯動發展園區格局;堅持創新驅動新發展。以四會創客空間、創新創業科學園等為載體,加快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園區”完整孵化體系,確保高新企業數量加快突破200家。所有這些項目的任務完滿完成,將會有力促進全市老區經濟、生產和文明建設均衡發展。
為了讓城市更具品質與活力,四會提出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建設肇慶市域副中心城市。四會將大力實施融灣行動,全方位服務“雙區”發展大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全鏈條合作,深度投入廣州都市圈建設,配合做好佛肇兩個大型產業集聚區協同建設,參與謀劃打造四會(肇慶高新區)——三水聯動開發區;堅持塑造高品質城市,常態化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加快推進玉器文化特色小鎮、玉文化博物館等項目建設,傾力打造“中國玉器之都”,抓好現有景區旅游業態更新提質。所有這些大發展,都要求全市老區人民積極投身四會大抓主導特色產業 集聚強大根基行動中。
四會將持續完善差異化考核體系,賦予老區鎮、街更多自主權,推動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協調發展新格局。四會東南板塊圍繞產業發展和城市品質提升,加快建設大灣區產城融合制造新城和肇慶市域副中心;西北板塊圍繞生態保障和綠色發展,打造綏江鄉村振興示范帶和北部生態農旅體驗片;進一步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以美學思維建設美麗鄉村,以工業化思維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老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在民生事業上,四會市奮力提升老區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牢牢兜住“三保”底線,確保民生類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5%以上;辦好革命老區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深入實施 3.0 版“促就業九條”,推動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400人以上,推進四會市人民醫院新院等項目建設,加快九龍灣小學等學校建設,保障老區各項工作發展向著穩實、健康、高速的發展。
在新的一年工作開局中,四會交出了一份讓老區人民放心的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