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麟育


黨的二十大開幕,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聲音傳遍祖國各地,傳到臺山市川島老區鎮茫洲村。此時,漁民們正全神貫注盯著手機屏,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盛況。
茫洲村黨支部書記鄭少喜說,用手機收看重大會議直播,在茫洲島還是頭一次,漁民是心懷感恩看了盛會。這是2021年4G信號全覆蓋帶來的便利,既方便了漁民對外聯絡,又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粵智助的入駐,讓漁民足不出島就能辦理200多項政務事項;投資240萬元新建的小型發電廠即將投入使用,將破解長期困擾漁民的用電難。10年間,漁船避風、用水用電、通信網絡等方面都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漁民感恩黨、感恩新時代。
茫洲島是臺山最偏遠的人居島,茫洲村是島上唯一的行政村,從高空俯瞰,它宛如一片漂浮在海上的綠葉。全島面積僅6.8平方公里,距離陸地約12海里。因為缺電少水又遠離陸地,島上生活艱苦,青壯年基本外出謀生,學齡兒童也都到島外求學,在島上生活的基本是老人,常住人口只有200多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惠民政策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漁民的心田,也改善了茫洲島漁民的生活條件。
茫洲島遠離陸地,主要靠山坑水和兩個地下水井供水,淡水資源不足曾長期困擾漁民生活。近十年來,村黨支部一直為破解漁民用水難而努力,一方面采取旱季分水制,每天定時定點分配淡水。另一方面大力推進蓄水池建設,加強儲水,同時選址建設水庫,挖掘更多的水資源,儲備更多的淡水。
茫洲島以漁業為主,漁船較多,每逢臺風等惡劣天氣,大漁船就要到18海里外的橫山漁港避風,小漁船則需要抬到安全地帶避風。這樣既不方便,又存在安全隱患。2014年,在多方支持下,茫洲島避風港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解決漁船避風難題。
“通信靠火把,出行靠疍家”曾是茫洲島漁民生活的真實寫照。2021年4月川島鎮與電信部門一同投入,對茫洲島的通信基站進行升級,實現4G通信全覆蓋,結束“信息孤島”時代。
十年嬗變,滄海桑田。如今的茫洲島,最大的變化并不是基礎設施,而是從這里走出去的青年開始回到島上,為海島的建設貢獻力量。
大學畢業后在廣州工作的“90后”李自力回來了。他說,自己從小在島上長大,每次回來看到家鄉的新變化,都增強自己返鄉發展的動力。去年年初,他辭職回鄉,成為茫洲村委會干部。
外出務工多年的鐘志祥回來了。他運用學到的直播技巧,通過抖音和微信等做直播,宣傳及銷售島上的特色農產品和海鮮,并引入資金在島上開辦民宿。“我要加快電商產業發展,把島上金銀花、海菊花、山茶等土特產和海鮮推向全國”他說。
43歲出身漁民家庭的鄭少喜,20多年前,貧瘠的日子促使他離開海島,外出闖蕩。2020年,在外已經闖出一番事業的他依然選擇回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鄭少喜說,下一步要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寫好“島”與“海”兩篇文章,把茫洲島發展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