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姚蘭
面對低迷的車市和國六B 排放標準實施在即,以及局部地區推出政企補貼,眾多品牌跟進,市場掀起降價促銷浪潮,而觀望情緒愈加濃厚,汽車消費恢復仍顯得相對滯后。
一季度,汽車行業進入促銷政策切換期,傳統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結束等造成去年底提前消費,相關接續政策尚不明朗,年初以來的新能源汽車降價以及3月以來的促銷潮又對終端市場產生波動,汽車行業經濟運行總體面臨較大壓力。
從總體情況來看,3月汽車產銷環比、同比繼續呈現增長態勢。具體數據顯示,當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8.4 萬輛和245.1 萬輛,環比分別增長27.2%和24.0%,同比分別增長15.3%和9.7%。
從一季度累計數據來看,汽車產銷同比繼續延續下跌局面。具體而言,1-3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1.0 萬輛和607.6 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3%和6.7%,降幅與2月相比分別收窄了10.2 個百分點和8.5 個百分點。(見圖表1)

?
從月度銷售情況來看,3月國內汽車市場并不平靜,月初開始的車市降價促銷潮對消費者購車意愿造成了一定影響,市場觀望情緒加劇,終端消費恢復稍顯遲緩。而汽車市場銷量在經歷前兩個月不足200 萬輛后,3月份終于收獲了今年以來單月銷量規模首次突破200 萬輛的成績,當月銷量環比及同比雙雙延續了增長勢頭,其中9.7%的同比增幅處于近十年同期次高位置。(見圖表2)

從企業銷售情況來看,2023年3月,多數車企銷量實現環比增長,但對比去年同期,依然有部分車企呈現負增長態勢。當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共計銷售204.0 萬輛,占3月汽車銷售總量的83.2%,其中前九家車企銷量均超過10 萬輛。在TOP10 車企中,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汽、東風和長城3月銷量呈現下滑態勢,其余七家車企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比亞迪增速最為明顯;環比上月,TOP10 車企3月銷量全部實現增長,其中一汽表現更加出色。
具體而言,3月份,上汽集團銷量同比下滑幅度超兩成,在前十車企中增速墊底,并自去年9月份以來單月銷量同比出現“七連跌”局面,然而上汽集團是3月銷量唯一突破30 萬輛的車企,并繼續保持在國內汽車廠商月銷量榜首位,市場份額接近14.0%;一汽集團3月銷量較上汽低4.4 萬輛,同比增長32.9%,仍然排在榜單第二位,占整體市場12.2%的份額;今年以來,長安汽車3月銷量首次超過20 萬輛,環比和同比均呈增長,排名比上月前進一位,市場占比約一成。
廣汽集團3月銷量仍實現環比、同比雙增長,尤其環比42.1%的增速明顯高于行業總體水平,市場占有率達9.5%,排名由2月的第六連升兩級位列本月第四;東風集團當月銷量達21.8 萬輛,相比上月增長26.6%,同比下跌18.1%,市場占有率接近9.0%,席位仍保持在第五名;比亞迪在經歷今年前兩個月單月銷量不足20 萬輛規模后,3月重新拿下超20 萬輛的月銷成績,環比增長6.9%,同比增幅接近翻倍,但排位由上月的第三連降三級成為本月的第六名,市場占比達8.4%。
其他前十車企3月銷量均在20 萬輛以下。其中,北汽集團17.2 萬輛的銷售業績,對比上月排名持穩,當月銷量環比和同比增速均超兩成,市場份額達7.0%;自去年6月份以來,奇瑞和吉利均已連續10 個月單月銷量突破10 萬輛,3月占比分別為5.1%和4.5%,奇瑞反超吉利,在TOP10 榜單中分獲第八和第九名,二者當月銷量同比和環比均繼續呈現增長勢頭。其中,奇瑞自進入2023年以來,一直保持銷量快速增長,1月份以16.8%的速度逆勢上揚,2月增速達到72.3%,比行業總體速度高出數倍,而3月增長率超過50.0%,明顯高于行業總體水平。
長城汽車近幾個月的銷量表現并不理想,其中3月份依然未能突破10 萬輛大關,當月銷量同比降幅超一成,市場占比達3.7%,并沖進了前十陣營,特斯拉本月出局。(見圖表3)

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且外部不確定性較多,各種超預期因素隨時可能發生。汽車終端市場依然相對疲軟,國內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釋放,企業經營壓力較大,行業穩增長任務十分艱巨。中汽協建議中央和地方政府繼續出臺一些行之有效的促進汽車消費政策,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消費潛能,助力行業全年實現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