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東
胃穿孔作為臨床常見的消化病變之一,該病多為人體內胃酸分泌較多,或者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胃黏膜所具有的保護作用顯著下降所致[1,2]。并且,胃穿孔病變患者的飲食習慣較為不好,顯著提升患者出現胃穿孔病變的可能性[3]。臨床發生急性胃穿孔病變的關鍵因素多為胃潰瘍,隨著病變的發展,病變會逐漸穿透患者的胃肌層、漿膜層等部位,進而導致患者出現胃穿孔等病變[4]。因此,臨床需要及時對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進而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诖?本文對單純修補術與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急性胃穿孔的療效進行比較,結果如下文所示。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本院收治的100 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0 例。實驗組患者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齡30~62 歲,平均年齡(47.4±6.5)歲。對照組患者中,男31 例,女19 例;年齡32~66 歲,平均年齡(49.4±7.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參與到試驗中;②患者均確診為急性胃穿孔。
1.2.2 排除標準 ①患者自身無法積極的進行試驗的相關檢查與配合,也沒有辦法參與到調研之中;②患者存在認知方面的障礙。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實施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選擇全身麻醉,對胃組織遠端的3/4 進行切除,在切除之后,實施胃十二指腸吻合術(畢Ⅰ式),在手術之后對患者實施對癥治療,并進行隨訪。
1.3.2 實驗組 患者實施單純修補術治療,對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在患者的上腹正中處做手術切口,逐層進入腹腔,對患者胃穿孔的部位進行仔細探查,將出現潰瘍的位置的食物殘渣與滲液進行徹底清除,并且采用紗布對胃穿孔部位進行按壓,再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以7 號線對病灶進行縫合,在縫合3~4 針之后,對患者實施常規的胃腸減壓處理,并進行隨訪。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48.6±11.2)min、下床活動時間(28.4±4.2)h、住院時間(8.3±2.4)d 短于對照組的(86.1±12.3)min、(66.1±4.3)h、(16.4±2.1)d,術中出血量(81.6±12.5)ml 少于對照組的(114.3±15.3)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胃穿孔作為臨床常見的急腹癥病變,胃穿孔病變患者的表現多為腹部出現的劇烈疼痛,且多為不同程度的休克、嘔吐、惡心等癥狀[5]。同時,胃穿孔患者多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病變,且患者還會存在彌漫性腹膜炎癥狀,對患者產生嚴重的影響[6]。此種情況下,極易導致患者發生感染性休克的情況,對患者的生命產生影響[7]。醫生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常選擇手術治療措施,雖然此種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極易在術后出現并發癥,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8]。所以采取必要的治療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單純修補術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加快患者恢復,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9]。由于急性胃穿孔屬于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癥狀,在胃潰瘍與胃癌患者中十分常見。人體暴飲暴食極易擴大胃部的容積,進而導致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顯著增多,增加患者出現胃穿孔的幾率。當人體發生急性胃穿孔之后,體內的胃液以及消化系統的殘渣都會進入腹腔內,進而誘發一系列的細菌性腹膜炎以及腸麻痹等癥狀。如果不能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患者將出現中毒性休克,進而導致患者出現死亡的情況。當患者出現輕度癥狀且不存在腹腔感染的時候,可以給予患者保守的禁食治療,當保守治療無效的時候則需要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臨床常對患者采取單純修補術或者部分胃切除術進行治療,這兩種方法是治療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主要措施。這兩種手術措施都具有自身的優勢以及適應證。單純修補手術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比較高、手術時間較短、住院時間比較短等優勢,其適用于24 h 內穿孔、輕微出血、不存在幽門梗阻的患者[10]。但是,單純修補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典型的缺點為復發率比較高,再加上手術對患者的潰瘍不存在治療效果,故部分患者預后較差。胃大部分切除術的優點主要是可以一次性解決患者的穿孔問題,且療程可以持續較長時間。此種手術適用于穿孔時間在24 h,且存在幽門梗阻以及出血癥狀的患者[11]。然而,該手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具有術后恢復較慢、安全性較低以及手術操作比較復雜等不足[12]。胃大部分切除術主要是用于治療急性胃穿孔的常見措施,這一手術程序在長時間的臨床治療中,經過長期積累,具有豐富經驗。同時,部分患者常會擔心手術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其實胃穿孔修補術屬于修補手術,若手術過程中不出現任何意外,將不會出現安全風險。如果患者的穿孔比較大或腹膜炎癥狀明顯,那是必須要手術的,如果不手術,會因為彌漫性腹膜炎導致中毒性休克而難以搶救?;颊哌M行手術的風險還要根據實際腹膜炎癥狀的嚴重程度和手術方法來定:①如果腹膜炎嚴重,患者的全身狀況一定很差,首先麻醉就有一定的風險,再者如果手術中穿孔的部位不能修補還必須行胃切除手術,那相對的風險就會加大。②根據穿孔位置的不同,胃切除的手術方法和風險也一樣,如果是上半胃穿孔手術難度相對會大,隨之的風險也會大,如果是胃的中下部手術難度會小很多。需要提醒的是手術的風險和成功不是一回事,很多成功的手術,術后的風險依然很大,只有手術后患者安全拆線出院,才會沒有風險。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48.6±11.2)min、下床活動時間(28.4±4.2)h、住院時間(8.3±2.4)d 短于對照組的(86.1±12.3)min、(66.1±4.3)h、(16.4±2.1)d,術中出血量(81.6±12.5)ml 少于對照組的(114.3±15.3)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對急性胃穿孔的患者采取單純修補術進行治療,臨床效果比較理想,對于患者所造成的痛苦也比較少,在手術之后出現并發癥的幾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