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閃閃
看其人,知其溫文爾雅,聽其言,知其滿腔熱血,觀其行,知其忠誠勇敢。他就是張林,現任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大朗分局(以下簡稱“大朗分局”)污染防治股股長。
4年來,張林扎根基層執法一線,堅持勤修內功、齊練外力,迅速從一名環保新兵成長成為理論實踐兼具的環保行家,并榮獲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個人”。
以群眾滿意為標準
“我剛進入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不久,沒想到這么快就遇到聚眾鬧事的人和事。”2018年底,張林從部隊轉業進入環保戰線,當時大朗鎮還有較多的“散亂污”企業,環境質量形勢嚴峻。
為改善環境質量,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污染問題,張林參與了東莞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的某次“散亂污”整治行動。在行動過程中,部分企業不理解環保政策,對執法行動百般阻撓,甚至聯合房東一并到村委會鬧事。這讓張林意識到,生態環境監管執法必然會觸碰到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剛柔相濟才能達到最佳的執法效果。
“從那以后,我非常注重將環保法律法規和鎮區企業群眾實際情況聯系在一起,在嚴監管的同時加強環保宣傳,提高群眾環保意識。”張林表示,群眾滿不滿意是檢驗工作的根本標準。
“2021年6月,華為小區住戶深受酸臭味困擾,我們3天內收到26份類似的環境信訪投訴件。”張林說。
在大朗鎮南部華為片區,多個功能區交錯相連、融合發展,但也給生態環境監督執法帶來一定的難度。為了摸清華為片區污染企業底數,張林用數據庫和高清地圖鏈接方式管理華為片區污染企業,將每片區域、每一棟樓的污染企業情況細化為六類,并用不同顏色在地圖上區分標注,創建了華為片區企業數字地圖。
“對企業區分管理,有利于快速精確追溯污染源,為我們日常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便利。”張林說。根據華為片區數字地圖分析,華為小區住戶反映的酸臭味屬于一種其他類型的臭味,最大可能是露天焚燒類產生的。張林調取地圖中的林地區域,結合地理位置縮小排查范圍,最終在附近一片荔枝林里發現一名當地住戶在煮泔水,散發的酸臭味和群眾反映的相似。大朗分局馬上聯合有關單位進行整治。在回訪中,華為小區住戶表示酸臭味消失了,群眾反映的環境問題圓滿得到解決。
2021至2023年,屬地分局連續3年收到華為片區群眾送來的錦旗或表揚工單,充分肯定治污成效,“周邊環境得到質的改善!”
奮戰在一線的急先鋒
在基層,有時會出現人手緊缺的情況。以大朗分局執法股為例,10多名工作人員,4張執法證,卻要對全鎮超過1萬家市場主體進行環保監管。在這種情況下,張林始終沖在前線,“5+2”“白+黑”是他的工作常態。
“我們執法股全員上陣,一個多月沒有休息過。”回憶起2021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的經歷,大朗鎮第一個案件涉案企業達10余家生產個體,當時作為執法股負責人頓時讓張林感到分身乏術。
接到舉報線索,大朗分局馬上行動。執法人員不僅要逐樓層逐生產線逐槽罐地進行清點,對10余家生產個體進行詢問,還要外派人員到惠州市調查污泥去向。“全股出動依然人手不夠,還要借助分局其他股室的力量。”張林說。
任務重、時間緊、人手不足,張林唯有在企業通宵取證,翌日凌晨5點趕到派出所進行筆錄,早上8點又趕回辦公室撰寫報告,其后繼續組織人員到現場補充調查、指導企業整改。連續奮戰數個日夜,張林撰寫20余份筆錄,在多個關鍵場所來回奔跑。
“也曾累到虛脫,但我們想著能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最快、最有效地解決,累也是值得的。”張林說。近年來,他參加了東江下游聯合執法、茅洲河聯合執法、大氣監督幫扶等多項任務,用行動詮釋生態環保鐵軍擔當。
2022年3月,大朗某園區爆發新冠疫情,張林同樣沖在第一線。當時園區的污水管網、排污狀況、醫療廢物存儲都是不規范的,張林臨危受命,作為第一批生態環境部門進駐人員入園區指導整改。
進入園區一看,張林傻了眼:醫療廢物散亂堆放在一間房間內,房間環境、進出通道、存放要求都不達標。他立即協調市生態環境、衛生、城建等部門以及園區相關負責人,迅速確定選址并建成新的醫療廢物倉庫,規范醫療廢物存儲、轉運秩序。
其后,張林通過對照地圖標識、現場查勘等方式,核實園區6個廢水外排口。“雨季將要來臨,一旦廢水外溢后果不堪設想。”想到這里,張林爬下廢水排水渠作業,對部分存在風險的排放口進行攔截,將廢水引至園區新設置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經消毒后排入污水管網,牢牢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攻堅克難的好榜樣
“他是我的榜樣。”和張林同期進入大朗分局工作的鐘建新說,“張林對待工作積極、認真、負責,不管遇到多大的難題,都會想盡辦法解決。”
2022年底,大朗分局接到一個環境違法有獎舉報案件,反映在大朗犀牛陂有一個無證經營廢機油的場所。經過前期調查,大朗分局獲取該企業作業時間和交易位置,派人跟進查找涉案車輛行動軌跡并最終確定行動計劃。但就在準備收網行動時,該企業變得警惕起來:貨車改為晚上作業,甚至突然停止作業。
這一舉動打亂了行動組的全盤計劃,接著怎么辦?“決不能放棄!”張林暗想,于是決定帶頭守夜、帶車跟進巡查繼續等待合適的時機。
果然,該企業停止作業兩天后,第三天凌晨又開始作業。已經守候了3天2夜的張林通過監控,準確捕捉到目標人物已經返回作業現場,立即召集人員快速奔赴現場開展行動,又用了36小時,一舉查處了這起非法經營危險廢物案件。歷時5天6夜,這起非法經營危險廢物案件前期調查取證正式完成,張林總算松了一口氣。
中間搭檔的同事換了一波又一波,但張林始終全程參與。一同參加此次執法行動的鐘建新表示:“那5天6夜張林一直沒有回家,每天僅睡3-4個小時,實在太累了就在桌子上趴十幾分鐘,然后又繼續工作,直至取證完成為止。”
張林解釋說:“面對涉及危險廢物這種難啃案件,我就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將這起案件辦成‘鐵案,警示上下產業鏈,以達到打一仗規范一條產業鏈的目的。”
張林不僅工作上是個好榜樣,生活中也是一個關心、照顧同事的好大哥。2022年6月的一個周末,大朗分局執法人員劉財達加班參加羅田水庫的專項行動,不慎崴腳導致小腿骨折。聽聞同事受傷,張林立馬趕到現場查看傷勢,并陪同去醫院檢查。為了不讓其憂心羅田水庫專項工作,張林親自跟進,并把工作進展告知劉財達,安慰他安心養傷。
鐵腕執法、暖心服務,工作認真、生活貼心,東莞市生態環境局還有很多像張林這樣的基層生態環境鐵軍。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東莞市生態環境局榮獲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