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彩云 田龍
1成武縣人民醫院病理科,菏澤 274200;2成武縣人民醫院乳甲外科,菏澤 274200
甲狀腺結節為臨床較為常見的內分泌系統多發性腫瘤,隨高頻超聲的應用其檢出率逐漸提高[1]。報道顯示,甲狀腺癌占所有癌癥發病率中第9位,而甲狀腺結節在體檢人群中檢出率約為50%,其中甲狀腺惡性腫瘤發病率約15%[2],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及時評估甲狀腺結節性質、制定有效干預方案至關重要。超聲引導下細針抽吸活檢(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為目前臨床評估甲狀腺結節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微創、敏感度高等優點,但經相關數據統計發現,仍有10%~20%甲狀腺結節無法通過US-FNAB明確其性質[3-4]。近年來,基因水平已成為腫瘤標志物檢測指標,其中絲/蘇氨酸特異性激酶基因V600E(BRAF V600E)為甲狀腺癌常見生物學突變位點,且該突變點僅存在于惡性結節中,因此,推測其可作為甲狀腺結節術前診斷的標志物[5-6]。目前,臨床關于二者聯合應用于甲狀腺結節定性診斷的相關研究鮮有,基于此,本研究試分析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聯合US-FNAB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價值及臨床意義。
選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成武縣人民醫院就診的90例疑似惡性甲狀腺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1例,女 39例,年齡 32~68(56.27±2.84)歲;體質量指數20.2~26.2(23.17±1.15)kg/m2;結節長徑 3.0~28.0(17.35±1.35)mm。
本研究經成武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22047)。
(1)納入標準:均經超聲檢查初步判定為疑似惡性甲狀腺結節患者;均為單發結節;可接受本研究檢查方案;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非首次行甲狀腺手術;合并其他甲狀腺疾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既往存在遠端轉移及頭頸部放射治療史;入組前3個月內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合并心、肺、肝、腎功能障礙;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造血系統疾病。
BRAF V600E基因檢測:采集所有患者靜脈血500 μg,經抗凝處理后提取DNA,BRAF基因第15號外顯子序列PCR擴增,采用武漢生源科技公司BRAF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經DNA測序法行PCR產物DNA序列雙向測序,采用美國ABT7500型全自動熒光定量PCR儀分析基因突變性質,分批上樣重復試驗,獲取突變信號或內控信號熒光閾值循環數(Ct),基因檢測結果分為野生型及突變型,其中野生型:Ct≥26,突變型:Ct<28,野生型判定為惡性。
US-FNAB:均采用美國GE E8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甲狀腺結節,探頭頻率為5~10 MHz,引導患者處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明確最佳穿刺部位及深度,局部麻醉處理后,采用23G針頭連接10 ml注射器,超聲引導下避開神經、大血管及氣管等重要部位,全程密切關注穿刺位置及方向,維持穿刺針處于負壓狀態,通過改變穿刺針方向反復提插5次以上,消除負壓后拔出針頭,壓迫穿刺點止血10 min。根據US-FNAB結果進行分類,其中Ⅰ類:標本無法診斷;Ⅱ類:良性病變;Ⅲ類: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病變;Ⅳ類:濾泡性腫瘤;Ⅴ類:可疑惡性腫瘤;Ⅵ類:惡性腫瘤。
(1)比較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US-FNAB單獨、聯合診斷結果,聯合診斷結果采用并聯原則。(2)比較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US-FNAB單獨、聯合診斷效能,包括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漏診率、誤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3)比較不同甲狀腺結節長徑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變類型、US-FNAB分類。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常規進行邏輯檢錯,經K-S檢驗確認具備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90例疑似惡性甲狀腺結節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US-FNAB單獨診斷結果(例)
經手術或病理活檢結果顯示,90例疑似惡性甲狀腺結節患者中,惡性62例,良性28例。經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診斷結果顯示,惡性51例,良性39例;經US-FNAB結果顯示,惡性50例,良性40例。

表2 90例疑似惡性甲狀腺結節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US-FNAB聯合診斷結果(例)
經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US-FNAB聯合診斷結果顯示,90例甲狀腺結節患者中,惡性61例,良性29例。

表3 90例疑似惡性甲狀腺結節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US-FNAB單獨及聯合診斷效能比較(%)
與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US-FNAB單獨診斷比較,聯合診斷靈敏度、準確度均較高,漏診率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4 不同甲狀腺結節長徑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變類型[例(%)]
經手術或病理活檢結果顯示,90例甲狀腺結節患者中,長徑≤5 mm 20例、5~10 mm 48例、>10 mm 22例,不同甲狀腺結節長徑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變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5 不同甲狀腺結節長徑患者US-FNAB分類比較[例(%)]
經US-FNAB檢查結果顯示,90例甲狀腺結節患者中Ⅱ類9例、Ⅲ類8例、Ⅳ類10例、Ⅴ類13例、Ⅵ類50例,不同甲狀腺結節長徑患者US-FNAB檢查Ⅲ類、Ⅵ類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其中Ⅵ類更為顯著(均P<0.05)。
甲狀腺結節為不同病因引起的甲狀腺內部產生單一或多個組織結構病變的腫塊,隨著目前體檢人群數量不斷增加,甲狀腺結節檢出率隨之升高,因此早期明確甲狀腺結節性質、針對性制定干預方案至關重要[7-8]。
US-FNAB為目前臨床評估甲狀腺結節主要方案之一,可通過超聲儀器顯示屏實時觀察畫面,能將穿刺針沿預設好的路徑在甲狀腺結節內部多次抽吸取樣,有效降低穿刺標本非診斷率,具有簡便快捷、安全、微創等優點[9-11]。本研究結果顯示,US-FNAB對甲狀腺結節惡性診斷靈敏度為77.42%(48/62),特異度為92.86%(26/28),準確度為82.22%(74/90),具有一定診斷價值。US-FNAB雖具有較高診斷準確率,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抽取的組織細胞中無法完全代表病灶組織,可摻雜正常血液細胞,且部分病灶無法從細胞形態明確性質,因此單獨采用US-FNAB無法準確判定甲狀腺結節性質,可聯合其他方案進行評估[12-14]。
BRAF V600E基因為RAF基因家族之一,在細胞生長分裂、細胞分化及細胞增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所編碼的激酶存在于細胞質內,可有效誘導活化MAPK信號通路[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聯合US-FNAB診斷靈敏度(95.08%)、準確度(94.38%)均顯著高于單獨診斷,可有效降低漏診率。報道顯示,BRAF V600E基因可通過突變導致BRAF蛋白激活,引起下游MEK蛋白磷酸化,最終導致MAPK信號持續激活,引起細胞過度增殖、分化及腫瘤形成[17-19]。國內學者研究表明,甲狀腺乳頭狀腫瘤中BRAF V600E基因突變陽性率可達58%~86%,而甲狀腺良性結節及正常組織中均未發現突變[20-21]。據此可進一步證實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對甲狀腺結節性質的評估價值,提示臨床可通過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聯合US-FNAB檢查對早期甲狀腺結節定性診斷。有研究表明,US-FNAB穿刺準確度與甲狀腺結節長徑可能存在一定聯系,穿刺長徑越小,超聲引導下定位取樣越困難[22-23]。張秋霞和張占超[24]以甲狀腺結節6 mm為標準,發現長徑<6 mm的US-FNAB穿刺不滿意度高達25.3%。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甲狀腺結節長徑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變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而US-FNAB檢查Ⅲ類、Ⅵ類存在差異,且Ⅵ類更為顯著,說明US-FNAB檢查對于甲狀腺惡性結節具有較高敏感度。
綜上所述,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US-FNAB檢查對于甲狀腺結節均具有較高診斷價值,臨床可通過聯合應用早期定性診斷,以制定相應干預方案。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岳彩云: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撰寫文章,工作支持;田龍: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撰寫文章,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