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靜靜 郝蕊 楊秋敏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喉腫瘤二科,商丘 467000
肺癌為臨床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在男性群體中,肺癌臨床發病率、病死率均居首位,在女性群體中的發病率及病死率也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1]。目前認為,吸煙是肺癌的危險發病因素,近年隨人們生活環境惡化,此病患病率正呈逐步上升趨勢。手術為現階段治療肺癌的首選方法,早期肺癌患者經根治術治療后大多可獲得良好預后。但此病起病隱匿,臨床絕大部分患者就診時病灶均已發生遠處轉移,針對此類患者除予以積極手術治療外,采取相應化療對延長其生存周期也有重要意義[2]。但有研究指出,受腫瘤病灶侵襲及藥物毒性影響,多數患者化療期間發生肺部感染的風險較高,可對其治療效果及預后產生不利影響[3],如何對化療期間肺部感染進行有效防治為目前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相關研究表明,頭孢他啶作為一種廣譜抗生素,對降低肺癌化療期間肺部感染風險具有一定優勢[4],本研究主要探討頭孢他啶注射液輔助肺癌化療對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為隨機對照試驗。病例納入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間收治的98例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9例。觀察組中男 30例、女 19例,年齡 42~68(55.33±5.16)歲,肺癌病程 1~5(3.31±0.25)年,病理分期:Ⅲ期32例、Ⅳ期17例,病理類型:腺癌26例、鱗癌23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16例,年齡40~70(55.25±5.32)歲,肺癌病程2~4(3.16±0.45)年,病理分期:Ⅲ期35例、Ⅳ期14例,病理類型:腺癌25例、鱗癌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已通過倫理審查(批號:00123)。
(1)納入標準:①符合《2020版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肺癌篩查指南》[5]肺癌診斷要點;②經臨床評估確認為中晚期肺癌;③符合化療指征;④經臨床評估預計生存周期在1年以上;⑤均已清楚了解本研究相關內容,同意且自愿參與,已簽署相關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早期肺癌患者;②存在感染性癥狀或免疫功能異常者;③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耐藥性或過敏史者;④存在精神、認知障礙性疾病者;⑤依從性差,不愿配合完成研究者。
兩組患者均統一接受化療,觀察組采用頭孢他啶注射液輔助化療。化療方案如下:本次研究入組肺癌患者所用化療方案為紫杉醇(廠家:北京協和藥廠;國藥準字:H10980069;規格:5 ml)+順鉑(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58;規格:10 mg)(TP)方案,首日取150 mg/m2劑量紫杉醇加入500 ml生理鹽水中充分溶解后經靜脈緩慢滴注,同時每間隔1 h按75 mg/m2劑量予以順鉑配合靜脈滴注,連續治療21 d為一個化療周期,本次研究持續治療3個周期后評估療效。頭孢他啶注射液(廠家:同方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3247;規格:0.5 g)用法用量如下:每次化療后取4 g本品加入至200 ml生理鹽水中充分稀釋后調制為濃度2%注射液經靜脈緩慢滴注,2次/d,持續用藥7 d為一個療程。
3.1.炎癥指標 于治療前、治療3個化療周期后分別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炎癥指標變化情況,檢測指標包括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白細胞介素-6(IL-6)等,檢測設備為AU5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設備由BECKMAN COULTER公司提供,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
3.2.血氣指標 于治療前、治療3個化療周期后分別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變化情況,檢測指標包括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氧合指數(PaO2/FiO2)等,檢測設備及方法同上。
3.3.肺部感染情況 于治療1、3、7 d時分別采用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6]評估兩組肺部感染情況,量表包括6個條目,分值范圍4~12分,分值越高提示肺部感染風險越大;于治療1、3、7 d時分別統計并對比兩組肺部感染發生率,當患者存在發熱、咳嗽、濃痰等癥狀表現及胸部X線提示肺部有高密度、浸潤性陰影時即可判定存在肺部感染[7]。
3.4.遠期生存情況 兩組隨訪周期均為1年。隨訪期間,采用肺癌患者生存質量測定量表(FACT-L)[8]評估兩組患者遠期生存情況,量表包括身體狀況(PWB,包含7個條目)、社交/家庭狀況(SWB,包含7個條目)、情感狀況(EWB,包含6個條目)、功能狀況(FWB,包含7個條目)、其他擔憂(L,包含10個條目)等多個維度,均按0~4分計分,分值越高提示生存情況越好。
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 22.0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表示,獨立樣本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肺癌化療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比較()

表1 兩組肺癌化療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比較()
注:兩組患者均統一接受紫杉醇+順鉑(TP)方案化療,觀察組采用頭孢他啶注射液輔助化療;CRP為C-反應蛋白,PCT為降鈣素原,IL-6為白細胞介素-6
治療后157.85±10.44 163.47±10.29 2.684 0.009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9 49 CRP(mg/L)治療前7.44±0.25 7.36±0.41 1.166 0.246治療后9.71±1.23 10.47±1.15 3.159 0.002 PCT(μg/L)治療前0.41±0.25 0.43±0.18 0.455 0.651治療后2.96±0.37 3.22±0.45 3.124 0.002 IL-6(ng/L)治療前122.45±10.32 125.33±10.17 1.391 0.167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CRP、PCT、IL-6等炎癥因子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上述指標低于對照組(均P<0.05)。
表2 兩組肺癌化療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肺癌化療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比較()
注:兩組患者均統一接受紫杉醇+順鉑(TP)方案化療,觀察組采用頭孢他啶注射液輔助化療;PaO2為動脈氧分壓,SaO2為動脈血氧飽和度,PaO2/FiO2為氧合指數;1 mmHg=0.133 kPa
治療后435.33±10.16 428.45±10.38 3.316 0.001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9 49 PaO2(mmHg)治療前97.45±5.36 96.22±5.17 1.156 0.251治療后90.44±5.28 87.45±5.17 2.832 0.006 SaO2(%)治療前97.43±2.17 97.44±2.32 0.022 0.983治療后94.33±1.46 93.72±1.25 2.222 0.029 PaO2/FiO2(mmHg)治療前475.35±20.33 469.35±20.17 1.467 0.146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 PaO2、SaO2、PaO2/FiO2等血氣指標水平均下降,但觀察組上述指標高于對照組(均P<0.05)。

表3 兩組肺癌化療患者肺部感染情況比較
經不同方法治療1、3、7 d后,觀察組的CPIS及肺部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
表4 兩組肺癌化療患者隨訪期間的遠期生存情況比較(分,)

表4 兩組肺癌化療患者隨訪期間的遠期生存情況比較(分,)
注:兩組患者均統一接受紫杉醇+順鉑(TP)方案化療,觀察組采用頭孢他啶注射液輔助化療
其他擔憂32.44±5.15 29.46±5.23 2.842 0.006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9 49身體狀況24.33±2.25 23.15±2.36 2.533 0.013社交/家庭狀況25.27±2.45 24.11±2.37 2.382 0.019情感狀況20.16±2.37 18.85±2.45 2.690 0.008功能狀況25.57±2.46 24.29±2.33 2.644 0.010
隨訪期間,觀察組的FACT-L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
目前臨床認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為改善肺癌患者預后的關鍵所在,但因此病起病隱匿,多數患者就診時病灶均已發生遠處轉移,單純依賴根治術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為進一步延長患者生命周期,臨床常會在實施根治術治療后予以積極化療[9]。但有研究表明,除存在明顯咳嗽、咯血表現外,絕大部分患者肺部已有大量以條件致病菌為主的細菌定植,在接受各種侵入性治療及化療期間,隨機體免疫力下降,其發生肺部感染的風險會明顯升高[10]。相關數據顯示,臨床約有50%左右肺癌患者化療期間可發生不同程度肺部感染,其中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要感染類型[11]。作為一種常見并發癥,肺部感染可對肺癌患者的化療效果及預后產生不利影響,在明確其肺部感染類型基礎上實施積極抗菌治療十分重要。
頭孢他啶為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具有廣譜抗菌效果,對革蘭陰性桿菌具有較強抑制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隨各種化療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本身免疫功能較為低下的肺癌患者治療后均存在一定炎性反應,而通過在每次化療后予以頭孢他啶輔助治療后,觀察組的CRP、PCT、IL-6等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提示頭孢他啶對緩解肺癌患者的炎癥反應具有積極作用。經靜脈滴注此藥后,其藥效可直接作用于肺部病原菌,通過干擾其細胞壁合成后可有效抑制病原菌大量繁殖,從而產生理想的抗感染效果[12]。除此之外,頭孢他啶還被證實可有效調節機體免疫應答,通過抑制炎癥細胞表達水平而提升機體免疫功能,對進一步改善患者動脈血氣及肺功能也有積極意義[13]。治療后兩組血氣指標均有下降,但觀察組治療后的PaO2、SaO2、PaO2/FiO2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目前臨床認為肺癌化療患者的肺部感染程度與其腫瘤生長部位及化療周期密切相關,免疫功能障礙也可進一步增加其肺部感染風險[14]。研究指出,在漫長治療周期中,多數患者可對傳統抗生素產生一定耐藥性,導致其臨床治療相當困難[15]。頭孢他啶除對革蘭陰性桿菌有著較強抑制效果外,還可對β內酰胺酶產生較強藥理作用,對避免患者產生耐藥、進一步降低肺部感染風險有重要意義[16]。故觀察組治療1、3、7 d后的CPIS及肺部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經不同方式進行治療后,觀察組隨訪期間的FACT-L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提示采用頭孢他啶輔助化療可通過有效防治肺部感染或增加患者臨床獲益,對提升其遠期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頭孢他啶注射液輔助化療可有效抑制機體炎癥反應并改善血氣指標,對降低患者化療期間的肺部感染風險及提升生存質量均有積極作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