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楠,劉敬峰
(梅州市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一科,廣東 梅州 514031)
主動脈夾層是血液經內膜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將主動脈撕裂成真假兩腔的一種疾病,其發生多與高血壓、動脈硬化、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嚴重外傷等有關[1]。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主要累及左側鎖骨下降主動脈,遠端累及髂動脈,相較其他類型主動脈夾層癥狀表現更為嚴重[2]。單分支支架植入術是目前臨床治療主動脈夾層疾病的常用術式,但在部分累及左鎖骨或左頸總動脈開口的復雜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治療中的效果不甚理想。研究[3]表明,原位開窗技術是重建弓上分支動脈的主要方法。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單分支支架結合開窗技術治療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12 月至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70 例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5 例。觀察組男性29 例,女性6 例;年齡42~85 歲,平均(57.91 ±5.84)歲。對照組男性28 例,女性7 例;年齡41~84 歲,平均(57.60 ± 5.91)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結合病史資料與CT 血管造影明確診斷為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②意識狀態較好,能積極配合研究開展;③術前生命體征穩定性較好,未發生異常改變;④知曉研究目的且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凝血指標檢測結果異常;②并發血液感染性疾病;③多項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④對本研究所采用術式存在禁忌證;⑤預計存活時間不足1 年;⑥因轉院出現病歷資料丟失。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單分支支架植入術治療:患者取平臥體位,于雙側腹股溝及左上側肘關節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后進行右股動脈穿刺并置入6F 短鞘,在血管造影輔助下明確內膜破口及左側鎖骨下降主動脈開口位置,穿刺左側肱動脈后置入6F 短鞘,留置交換導管并引出導絲;取Castor 分支型主動脈支架經由股動脈鞘引入,至肱動脈拉出,撤出導引導管;置入支架主體,同時對分支導絲進行牽拉,在導絲輔助下將輸送系統導入降主動脈上段,快速釋放支架主體與分支支架。觀察組采用單分支支架結合開窗技術治療:體位選擇及術前常規操作同對照組,行單分支支架植入術治療前另外實施體外開窗,在分支前或后根據弓部分支動脈大小開一相應大小窗口,將改裝支架回收進支架輸送系統;同對照組相同方法進行分支定位,確保分支定位于左鎖骨或左頸總動脈開口,釋放主體支架,從左側肱動脈/左頸動脈導入8F 血管鞘,送進導絲選入開窗口至升主動脈,選擇球囊進開窗孔洞擴張,并置入支架,結合支架類別及患者自身情況進行支架擴張處理,恢復左側鎖骨下/左頸總動脈血流;使用造影技術對主動脈支架與分支支架定位情況進行復查,術畢相關操作均參考對照組實施。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的圍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包括脊髓缺血、卒中、穿刺點或切口紅腫等)發生率。③術后隨訪1年,統計兩組患者的支架狹窄、內漏及再次手術治療率。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圍術期指標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圍術期指標比較()

表1 兩組的圍術期指標比較()
2.2 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86%,低于對照組的20.00%(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2.3 預后術后隨訪1 年,觀察組未發生不良預后,對照組發生支架狹窄2 例,內漏3 例,再次手術治療2 例。觀察組不良預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7.778,P =0.005)。
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是主動脈夾層的一種分型,屬于臨床風險極高的一類血管外科疾病,發病后會誘發主動脈中層出現壞死現象,最終導致脈搏減弱、心力衰竭[4],因此需要盡早對此類患者實施手術治療。
單分支支架植入術是目前臨床治療主動脈夾層的常用術式,但該術式雖能在短期內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部分患者近期預后較差,需要再次進行手術治療[5]。此外,支架植入術相關操作要求更加精細,若手術操作失誤則可能導致患者左側鎖骨下降主動脈血管壁與植入支架呈現分離狀態,最終影響手術效果,增加患者并發癥與不良預后風險。開窗技術是指在主動脈夾層患者支架植入前對開窗孔洞進行合理擴張,可有效避免支架狹窄情況發生[6]。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住院時間較短,表明與單分支支架植入術治療相比,單分支支架結合開窗技術治療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在于:單分支支架植入術結合開窗技術能保證植入后的支架與左側鎖骨下降主動脈血管壁更好地貼合,降低患者內漏風險,避免再次手術治療增加患者痛苦程度;此外,單分支支架植入術前應用開窗技術進行輔助治療,能使術野范圍更加清晰,有助于保障手術安全,可較大程度減少單純單分支支架植入術的差錯情況發生,避免動脈血管出血損傷誘發的脊髓缺血與卒中并發癥。單分支支架植入術結合開窗技術雖然需要更長的手術治療時間,但手術操作更加精細,總體時間也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并不會因為手術時間延長導致患者術中不良事件風險增加。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隨訪1 年內無不良預后情況發生,不良預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單分支支架植入術結合開窗技術治療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患者預后結局更好。
綜上所述,與單分支支架植入術治療相比,單分支支架植入術結合開窗技術治療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效果更佳,可明顯促進患者病情康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預后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