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喬孝武
(鞏義市人民醫院 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河南 鄭州 451200)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骨質疏松、意外跌倒等導致老年髖關節骨折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已成為社會性公共安全衛生問題。髖關節置換術(hip arthroplasty,HA)是目前臨床治療髖關節骨折的常用手段,可有效促進患肢關節功能恢復,但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較多基礎疾病,存在一定手術風險,因此,術中麻醉方式及藥物的選擇至關重要[1-2]。全身麻醉是HA 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具有操作便捷、起效迅速等特點;而椎管內麻醉可一定程度上減少藥物使用劑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基于此,本研究對比分析全身麻醉與椎管內麻醉在老年HA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在我院行HA治療的88 例老年患者,根據其麻醉方案不同分為全身麻醉組和椎管內麻醉組各44 例。全身麻醉組男21 例,女23 例;年齡73~81 歲,平均(76.87 ± 1.53)歲;體質量50~65 kg,平均(58.72 ± 2.55)kg;ASA 分級:Ⅱ級24 例,Ⅲ級20 例。椎管內麻醉組男19 例,女25 例;年齡74~82 歲,平均(77.12 ± 1.46)歲;體質量52~66 kg,平均(59.16 ± 2.43)kg;ASA 分級:Ⅱ級26 例,Ⅲ級18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經X 光線等臨床檢查確診為髖關節疾病;符合手術指征且行HA 治療;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術前合并凝血功能障礙等血液系統疾病;合并脊柱及神經系統嚴重畸形;存在腦梗死、心肌梗死、進行性神經性疾病既往史;伴有穿刺部位感染或麻醉禁忌癥;合并嚴重精神障礙,無法配合研究。
1.3 方法兩組患者均做好術前準備,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采用乳酸林格液維持輸液。①全身麻醉組。根據患者體質量靜脈推注咪達唑侖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041)0.02 mg/kg、依托咪酯(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11)0.2 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上海恒瑞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172)0.3 μg/kg、苯磺順阿曲庫銨注射液(杭州澳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042)0.15 mg/kg 行全身麻醉誘導,成功后持續靜脈泵注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81)3~5 mg·kg-1·h-1、鹽酸瑞芬太尼0.05~0.12 μg·kg-1·min-1,并給予適量苯磺順阿曲庫銨間斷性靜脈注射,同時持續吸入1%~2%七氟烷(河北一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156)維持麻醉。②椎管內麻醉組。協助患者取健側臥位,對L2~L3或L3~L4間隙行消毒、鋪巾后行穿刺,腰硬聯合麻醉后蛛網膜下腔注射輕比重0.5%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381)2 mL,調控推藥速度使其維持在T10~L5麻醉平面。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 [術前(T1)、麻醉后10 min(T2)、手術結束即刻(T3)] 的血流動力學指標 [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②比較兩組的麻醉優良率。優:術中各項生命體征平穩,阻滯完善;良:術中各項生命體征基本穩定,需追加藥物維持麻醉;差:術中各項生命體征起伏大,需多次追加藥物維持麻醉。麻醉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 100%。③比較兩組的感染、低血壓、血栓、心血管不良事件等并發癥發生率。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流動力學指標T1時,兩組的MAP、HR 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05);T2、T3時,椎管內麻醉組的MAP、HR 均低于全身麻醉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2.2 麻醉優良率椎管內麻醉組麻醉優良率為93.18%,高于全身麻醉組的77.27%(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麻醉優良率比較 [n(%)]
2.3 并發癥發生率椎管內麻醉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8.18%,低于全身麻醉組的38.64%(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等髖關節疾病為骨科常見疾病,好發于老年人,HA 為其主要治療方式,可有效提升關節活動度,即刻緩解關節疼痛,但由于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術后極易出現血栓、傷口感染等并發癥,影響疾病轉歸,故積極探索更有效、更安全的麻醉方式具有重要臨床意義[3]。全身麻醉為臨床常用麻醉方式之一,主要通過靜脈給藥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可一定程度上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但該方式麻醉劑量使用較大,易對患者各組織、器官造成影響,引發血栓等術后并發癥[4-5]。椎管內麻醉主要通過在蛛網膜下間隙穿刺注入麻醉藥物,阻滯、麻醉脊椎神經前后根,從而達到一定麻醉效果,且可根據患者麻醉平面變化調整麻醉用量,進而減少麻醉對機體循環系統等的影響[6-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全身麻醉組相比,椎管內麻醉組T2、T3時的MAP、HR 較低,麻醉優良率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較低(P <0.05),提示與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內麻醉可更有效穩定老年HA 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指標,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與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內麻醉可更有效維持老年HA 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穩定,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麻醉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