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麗,董艷,閆旭
(商丘市立醫院 1 兒童重癥監護室,2 綜合ICU,3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一區,河南 商丘 476100)
肺炎是兒童時期高發的呼吸系統疾病,抗感染、支持對癥治療為臨床常用方式[1]。霧化吸入治療為肺炎患兒主要治療方式,其痛苦小,藥物濃度高,受到醫師及家屬的青睞。然而肺炎患兒由于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容易產生恐懼心理,降低治療依從性[2]。常規的健康教育較為刻板,患兒對外界的認知尚未完全自主化,因此無法有效接受疾病知識教育信息。童趣依托式序貫教育模式是利用兒童真化情感認知特點及發展順序作為核心而設計的健康教育模式[3]。本研究探討童趣依托式序貫教育模式在肺炎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4 月至2022 年2 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肺炎患兒,符合肺炎診斷標準[4]。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1 例。觀察組年齡3~14 歲,平均(6.35±1.22)歲;男性23 例,女性18 例;病程(7.03 ± 2.01)d。對照組年齡4~14 歲,平均(6.78 ± 1.26)歲;男性21 例,女性20 例;病程(7.21 ± 2.45)d。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兩組患兒均接受抗感染、霧化、平喘等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解霧化器應用方式,通過講故事、講笑話等緩解患兒不安;可聯合家長進行安撫,待情緒穩定后進行護理。觀察組采用童趣依托式序貫教育模式:①教育評估。采用兒童思維及交流方式與其溝通,了解患兒訴求,評估其心理狀態,界定患兒性格類型。②教育實施。內向型:a.采用手繪簡筆畫方式向患兒講解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引導患兒明確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應該避免;用童趣式的話術講解繪畫中代表的護理信息,幫助患兒與現實連接映像,深化患兒的理解。b.語言反饋。手繪結束后,引導患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手繪畫中的信息,允許患兒15 min 的回顧及組織語言時間,責任護士用手機錄制患兒表述的視頻,對于正確的部分給予獎勵完成強化,表述偏差或錯誤部分及時指正,再次進行講解糾正,后再次鼓勵患兒描述,重復該過程,至患兒掌握。外向型:a.誘導型提問。采用針對患兒性格設計的提問綱領引導患兒表述自身患病期間的日常生活習慣,無需注意語言結構及調理。護理人員耐心傾聽患兒表述并用手機錄制視頻,對于患兒不健康的行為習慣給予強調指正說明。b.反思。護理人員與患兒共同回放誘導提問過程中患兒的表述,要求患兒結合護理人員的評價,用 “笑臉” “哭臉” 的便利貼評價自身行為的正確性,認為正確可行的行為貼 “笑臉”,認為不正確的行為貼 “哭臉”。護理人員對患兒便利貼行為評價進行指正,通過不斷誘導-提問-反思幫助其完全掌握。
1.3 觀察指標采用兒童情緒障礙篩查量表(SCARED)[5]評估患兒的負性情緒,包括廣泛性焦慮、分離性焦慮、軀體性驚恐、社交恐懼、學校恐懼5 個方面,分值越低則負面情緒越輕。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評估患兒治療依從性,包括哭鬧不止、言語拒絕、抗拒行為、面部掙扎、焦躁不安,家屬代評,每項0~3 分,得分越高則依從性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CARED 評分干預前,兩組的SCARED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SCARED 評分低于干預前,觀察組SCARED 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SCARED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的SCARED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 <0.05。
2.2 治療依從性干預后,觀察組治療依從性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治療依從性比較(,分)

表2 兩組的治療依從性比較(,分)
肺炎為嬰幼兒時期常見的疾病,其發病機制尚未闡明,病毒感染、氣溫變化、免疫功能低下等與其發生關系密切。肺炎病程較長,患兒需接受長時間治療,治療期間因藥物作用引起的不適可加重患兒心理恐懼感,降低治療依從性[6]。因此在肺炎患兒治療期間配合護理干預,對提高患兒依從性、增強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肺炎患兒由于年齡因素,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均較低,無法準確表達內心真實想法[7]。傳統的教育模式難以與患兒產生共鳴,在安撫患兒情緒方面效果不理想,難以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
童趣依托式序貫教育基于兒童心理為患兒提供有趣的環境、互動,幫助患兒轉移疾病注意力,減輕其負性情緒。護理期間,通過繪畫的方式向患兒講解日常注意事項,用卡通人物引起患兒的共鳴,緩解其心理應激反應,可維持患兒情緒穩定。兒童的視覺、聽覺、感知變化等與周圍環境關系密切,通過設置色彩豐富的場地,用圖案、色彩等吸引其注意力,幫助患兒快速融入環境,利于其放松身心[8]。通過講故事、講笑話等方式引導患兒掌握日常注意事項,通過繪畫、誘導式提問、影音資料等童趣式信息傳遞方式激發患兒對新事物的好奇感,以動態、形象的信息載體工具呈現健康行為模式,引領患兒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SCARED 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童趣依托式序貫教育模式可有效減輕肺炎患兒不良情緒。通過教育評估界定患兒的性格特點,針對內向型及外向型患兒分別采用手繪畫宣教-語言反饋及誘導提問-反思等方式序貫式進行教育信息輸出,符合患兒認知接受與行為發展順序[9]。根據性格進行教育可減輕患兒的學習壓力,改善其不良情緒,促使患兒在潛移默化的游戲教育活動中獲取疾病防控相關知識,使其自覺規避有害行為,形成健康日常生活行為方式。童趣依托式序貫教育模式實施期間,護理人員以患兒重要周邊人的身份與其進行信息互動,采用自然生動的方式保證疾病知識正確傳遞,從而提高患兒依從性。
綜上所述,童趣依托式序貫教育模式可減輕肺炎患兒的負面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