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春
“你見過24歲就當上村支書的女孩嗎?”2023年3月17日,一條“24歲就當上村支書”的短視頻,讓97后女孩張桂芳“火出圈”。年紀輕輕的她,擔任河南鶴壁石林鎮三家村村支書已兩年有余。放棄大城市的可觀收入,回村扛起百萬債務,用新思維、新方式給老村莊帶來了新活力,獲央視點贊。這位年輕的女孩,究竟有著怎樣的精彩故事?

1997年12月,張桂芳出生于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三家村。她從小白凈可人,活潑開朗。2015年,她如愿考上天津農學院。從小山村來到大城市,張桂芳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很好奇。大學期間,學習之余,她經常參加校園社團,擴大視野,廣交朋友。4年后,張桂芳從天津農學院畢業,由于暫時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她便選擇了自主創業,和朋友合伙在天津大學城附近經營著四五間民宿,生意紅紅火火,她夢想著在大城市闖出一片天地。
2020年12月,張桂芳在下班途中,接到村干部力邀她回村競選的電話。可那段時間正是民宿最盈利的時候,每個月有萬把元錢的穩定收入,她不假思索地拒絕了邀約。原以為此事就此作罷,沒料到,第二天,村干部又打來電話。他從為村民服務,說到為父母盡孝,最終,張桂芳被說服了。
2020年底,三家村舉行換屆選舉,作為唯一被說服回村參選的年輕人,張桂芳高票當選為三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這讓她既興奮又忐忑。她感覺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卻又深感自身能力有限,毫無頭緒,不知道該從哪里尋找突破口,來改變三家村的落后現狀。
三家村的現實情況完全超出她的想象,上任后沒多久,她遇到的都是棘手的事。正值年關,村里原先建設中拖欠的工程款問題、危房拆除、年底慰問……她只能硬著頭皮一一應對。面對巨大的壓力,張桂芳終于繃不住了。她3天一小哭,5天一大哭,有時回到家正吃著飯,眼淚就突然不自覺地流下來。
沒有一點工作頭緒,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她想過放棄,接著干她的民宿事業。可正在她想一走了之的時候,無意中聽見父親在院子里給朋友打電話,自豪地說起她當選村支書的事。那一刻,她淚目了,決定為了家人“拼”一把。
三家村位于石林鎮西北角的丘陵地帶,村子周圍除了嶺就是溝。全村面積4.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僅400人,80%都是60歲以上老人,可以說是典型的“留守村”。村民靠種地和打零工營生,然而,這里土地資源并不優渥,附近也沒有奇特的山水風景,做旅游業也行不通。思量再三,張桂芳不得不直面“這個村子太普通”的殘酷現實。
如何才能給這個破敗的村莊帶來生機?這個問題令張桂芳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思來想去她決定先從整治環境入手。雖然三家村的主干道都是水泥路,但還有很多小道,特別是田間小路,又窄又泥濘。她決定帶領村民修路、清理河道、修建公共設施。

三家村的彩繪墻

本文主人公張桂芳
真正讓張桂芳感覺自己融入到群眾中,是在2021年遭遇一場暴雨后。當時,新修建的河道被沖毀,不少自來水管道被沖斷。面對突發狀況,張桂芳絲毫不敢懈怠,幾乎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從早到晚在暴雨中巡視村里的情況。不僅如此,為保證村民有任何突發情況都能迅速找到她,她直接住進了村委會的辦公室。災后重建時,張桂芳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取得聯系,積極協調救災事宜。通過相關平臺共籌集到98萬余元善款。相關救援物資也在第一時間抵達三家村,保障了村民的災后日常生活。
沒多久,村里的第一個圖書室、籃球場、電影院也陸續建設完成。此外,張桂芳還帶動村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義務打掃衛生、包餃子大賽、扭秧歌比賽、帶村民外出考察學習等。一輩子只知道躬身干農活的村民,現在能參與這么多娛樂學習活動,都開心不已,對這個“娃娃干部”也贊不絕口。
張桂芳的微信簽名是“2021~2025,在做一件很酷的事。”她要用不長的5年時間,去做一件一生難忘的事。2021年春天,張桂芳提出了一個有點酷的想法:在村民家房前屋后、道路兩側的圍墻上,刷上彩色涂料,繪制五彩斑斕的風景畫、人物畫、卡通畫,就連村里的水缸也要涂上各種彩繪。她托朋友聯系墻繪師,拿著設計效果圖,挨家挨戶去和村民商量。大多數村民表示贊同,但就是拿不出資金。無奈,張桂芳只好讓墻繪師先畫,錢的事慢慢算。
歷時一個多月,墻繪完工了。走在三家村的主干道上,就像進入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村民家房前屋后的廊柱、墻體、樓梯,道路兩側的圍墻都被涂上了絢麗的色彩,紅、橙、黃、綠、青、藍、紫各色混搭的“彩虹”效果,與周邊的鄉村建筑和環境完美融合。此外,村里還有彩虹梯、天使的翅膀、躍龍門等適合游客拍照的彩繪畫。在這些多彩的墻壁畫中,還有一幅以張桂芳為原型的圖畫,并為之命名“希望的田野”。這些五顏六色的彩繪讓原本暮氣沉沉的村子,瞬間鮮活了起來。
張桂芳自己也很滿意,但是沒有人來宣傳報道,這可不行。她便主動對接了多家媒體,推介這個小村子。后來,有幾家媒體過來采訪并對三家村作了深度報道。一時間,三家村成了網紅“彩虹村”,張桂芳也因此得到村民的夸贊,被親切地稱為“彩虹姑娘”。
出圈后,不少游客專程跑到三家村來拍照。最火的那段時間,一天至少有三波游客來村里拍照,除了攝像機,無人機也在三家村上空飛來飛去。村子變成“彩虹村”后,村民發抖音、發朋友圈的頻率高了,他們的子女,包括兒孫回來的頻率也高了,“彩虹村”的打造,讓村民的自豪感與幸福感倍增。
正因為這些變化,三家村村民的精神面貌得到徹底改變。隨著流量加持,三家村逐漸吸引來一些做農業的客商,三家村曾經收益不高的土地流轉出去了,山區特色蜜本南瓜的種植也闖出了路子。村民拿到了土地流轉費,還能去種植基地務工賺錢,村里的債務危機也得到了解決。
突如其來的熱度并沒有沖昏張桂芳的頭腦,反倒讓她多了幾分擔憂:“我很害怕自己錯過給村子創造最大收益的機會。”提高村子知名度,吸引人們來拍照打卡,只是張桂芳運營三家村的第一招。穿村而過的一條小河,被張桂芳取名為“留心河”,寓意是留下初心。她打算整治修繕河道,打造河道景觀。因之前打造“彩虹村”,仍背負著10幾萬元的欠債,所以打造“留心河”項目資金令她一籌莫展。正在犯難之時,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和騰訊基金會推出的“耕耘者追夢行動”公益項目,為“留心河”帶來了希望。97年女支書張桂芳作為耕耘者,以圓全村人夢想的名義,在網上平臺發起了募捐。目前已經籌集資金24.1萬元,目標是42萬元。張桂芳說:“這件事被報道后,我的母校天津農學院官微平臺第一時間轉發。我的老師把我的經歷作為優秀案例推廣。”這讓張桂芳堅信回村發展“值”!除了母校的高度評價與鼓勵,更多的是來自村民的接納和支持。
2022年1月,三家村與鶴壁市淇花集團形成村企聯合,收購村民的花生,聯名打造“三家村”專屬花生油。張桂芳在朋友圈打起了廣告:“你買一件他買一件,三家村的致富之路看得見。三家村高油酸花生油歡迎選購。”這下連鶴壁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都夸起了她:“桂芳這個姑娘,以年輕人的沖勁、闖勁,帶動了村兩委和黨員群眾的干勁兒,用新思維、新方式給老村莊帶來了新活力。”
張桂芳在名為“97村長小芳”的賬號上,用短視頻記錄了村子的變化,分享自己當村支書的經歷,收獲了近40萬粉絲的關注,幾百萬的點贊。“24歲當村支書是何體驗”的話題幾上熱搜,獲得央視關注。短視頻爆紅后,張桂芳開始在網上征集更多的發展思路,尋找招商機遇。她說村里還需要更多的好產業、好想法,希望借此契機,為三家村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
張桂芳計劃接下來在村里舉辦農產品展覽,讓城里人來農村體驗生活,并了解農耕知識,爭取把三家村打造成“農耕文化研學基地”,以豐富鄉村文化建設。
回憶起這兩年多的經歷,張桂芳說:“自從當了村支書,自己成長了,遇事不再哭鼻子,責任感越來越強,要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這需要我更加努力,把村子發展得更好。”
有人將張桂芳視為年輕人的榜樣,夸她有超出同齡人的遠見,稱贊她的睿智,夸獎她超高的執行力。但張桂芳拒絕外界過高的贊譽,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讓三家村獲得更多曝光量,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談及未來,她希望引領更多年輕人回到家鄉,用所學所長振興鄉村,讓父老鄉親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