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莎
競爭力包括規模與效率、管理與實踐、學習與創新、市場與營銷等指標。新時代背景下,在建設世界一流的同時,國有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需做到以下五點:
一是落實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真正確立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適應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新形勢和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推動國有企業減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建立、完善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強董事會建設,依法將董事會、經理層的職權落到實處,提升企業獨立程度。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企業發展規律,使國有企業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真正市場主體。
二是落實并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全面完善產權、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制度,逐步理清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存量政策。通過完善公平競爭制度,統一市場規則,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破除行政壟斷和市場壟斷,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破除違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規定和做法,促進各類企業公平競爭。
同時,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產權和知識產權,清除對企業不合理的制度束縛,使企業更加積極主動致力于創新。
三是通過競爭性環節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資本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大限度引進市場競爭,吸引非公經濟進入。通過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導企業積極引進各類戰略投資者、完善公司治理、強化內部激勵,以股權的混合促進企業經營治理水平的提升。
同時,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增強企業活力,提升經營效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四是堅持分類改革,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通過界定功能、劃分類別、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考核,提高改革的針對性、監管的有效性和考核評價的科學性,推動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融合,促進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同時,對不同業務進行分類核算,根據功能界定和分類結果,按照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公益類業務的領域等推進分類核算,做好分類考核。
五是規范補償機制。對標國際規則及慣例,修訂完善補貼相關的法律法規,促進不同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對國有企業不實行基于所有制的補貼,而是建立科學合理、穩定可靠、公開透明的企業公共服務支出補償機制。規范各類補貼,有利于為各類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的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編輯/王盈 統籌/陳邦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