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姝靜

黨的二十大報告兩次提到核電。此番背景下,我國核電產業邁入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新階段,核能綜合利用漸入佳境。
2023全國“兩會”前夕,圍繞核能產業的基礎性研究、升級優化及數字核電等熱點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電工程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鵬飛,面對《國企管理》記者,打開了關于中核工程的密碼。
徐鵬飛:這個問題問得好,也是我很想說的。我的體會就是一句話,14個字:不可辜負,責無旁貸,一定完成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兩次提到核電,把核電列為代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關鍵核心技術,同時明確指出要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核電技術創新突破的認可和肯定。這份對核電行業的信任與囑托,我們不可辜負。
當今世界,核大國紛紛加大在核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以搶占未來核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面對新一輪世界秩序的重塑,作為核電戰線上的“排頭兵”,我們責無旁貸!
徐鵬飛: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核電領域處于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這個新使命新任務,其實就是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改革發展的邏輯基點。
具體到做法上,我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加快關鍵技術攻關,有力支撐國家戰略。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聚焦核化工、核電、燃料三大領域,先進工藝技術、瞄準專用材料、核心軟件等創新鏈、產業鏈以及供應鏈中的“斷點”“卡點”和薄弱環節發力,牢牢掌握科技發展主動權,為穩定經濟增長、能源電力保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實施貢獻力量。
二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帶動全產業鏈轉型升級。我們要圍繞“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加快自主研發試驗,組織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運作,帶動國內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提升,促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三是加速核電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要瞄準核電廠產品數字化和過程數字化兩大目標,建設少人值守、高度自動化的實體核電廠和過程數字化的虛擬核電廠,實現實體核電廠和虛擬核電廠數字孿生,推進“華龍一號”不斷升級。同時,推動形成全核電產業數字化集群,推進5G、北斗、云計算等先進信息通信技術應用,加速核電領域核心工業軟件國產化進程,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產業互聯網平臺。
身處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就像電影《流浪地球》中提到的,“相信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
徐鵬飛:一句話概括,就是著力夯實全產業鏈基礎,持續創新。
以更長遠的發展眼光來看,我們科技工作者需要進一步夯實基礎。首先就是產業鏈基礎。要全面鞏固目前依托我國核電30余年發展形成的全產業鏈基礎,系統性梳理在核燃料、軟件、裝備、材料等方面的薄弱環節和關鍵技術,協調政府、高校等各方力量,組織國內各裝備制造企業攻堅克難,推進自主研發。
其次是持續創新。我國核電由于起步發展較晚,相比美國、俄羅斯這些核電強國,基礎實力還有一定差距。要開發更安全、更先進的反應堆技術,我們的研發工作必須進入到深水區,必須夯實基礎研究能力,加強先進核能共性技術基礎性研究、原始技術創新與前瞻性研究,促進核電技術長遠創新發展。
徐鵬飛:在基礎性研究方面,要加快建設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基礎研究設施。比如快堆研究,我們目前的核反應堆對核燃料的利用率是很低的。
地球上的鈾礦產量難以滿足過多核電站的需求??於蜒芯縿t是選擇新的核燃料——钚的同位素钚- 239來進行可控核裂變反應,我們要把握住類似的核能研究趨勢,提前布局。
在原始技術創新與前瞻性研究方面:一是加強新材料、新設備以及新燃料的研究。如新材料中的具有高韌性的不銹鋼、基合金;新設備中的蒸發器、穩壓器;以及耐高溫耐輻射的新燃料的研究。
二是技術方案革新,如提升效率的高效換熱技術。這個換熱技術主要是用在核能供暖里,核能供暖是以核能產生的蒸汽作為熱源,通過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后再通過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到千家萬戶的一種供暖方案。
三是支持跨領域、跨行業前沿技術在核電領域的轉化與應用研究,如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研究,航空航天領域新開發的耐高溫、高強度有機復合材料應用于核電設備研究等。
徐鵬飛: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中核工程的關鍵詞是:科技創新,產業鏈,數字化轉型,人才,內生活力。這里我具體講一下管理方面的突破。
首先就是要強化正向激勵,完善薪酬分配機制。比如針對“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建設,我們設置了核電項目全周期激勵,促進“華龍一號”首堆5號機組建設工期縮短了3個多月。對在建項目實施人力資源管理費用包干激勵,充分調動了項目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其次就是聚焦人才培育,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明確了“尖、精、特、高、中、青”多層次人才梯隊建設目標,制定了全面加強人才工作方案。積極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安排1713名骨干到ITER項目部(法國)“以干代練”鍛煉培養,同時也輸送了十余名骨干到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標準化組織等國際組織任職。
再次是依托重大項目培養干部,推進干部年輕化。我們制定了支持赴重大工程一線建功立業的激勵政策,激勵赴項目一線成長成才。開展高潛年輕干部調研,形成后備干部庫。實施項目管理骨干人才公開選聘,一次性選拔一批平均年齡36.9歲的年輕干部在國內外項目一線開展“影子培訓”,40歲以下年輕干部占比達27%,做足了戰略人才支撐儲備。
徐鵬飛:企業文化涉及很多方面,這里我重點想談一談企業精神,這是引領一個企業發展的內核力量。
新時代核工業迎來了“兩彈一艇”以來又一個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集團公司把新時代核工業精神凝聚為:強核、報國、創新、奉獻。這簡短的8個字,承載著幾代核工業人的心血信仰、家國情懷,也是我們這一代核工業人的使命承諾。
去年3月,我們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整個華龍的研發過程就像是一場在無人區的探險,面臨著無盡的考驗,很多時候連我們總設計師都會質疑到底有沒有必要把挑戰標準制定的那么高?還有沒有必要堅持一些東西?但是華龍這個團隊給了彼此很大的勇氣和信心,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多元價值與選擇碰撞的時代,這群年輕人仍愿投身于此,扎扎實實深耕在核能這樣一個基礎行業,將個人前途與祖國命運聯系在一起。
我想這就是我們新時代核工業精神的感召力,這種精神也是我們承諾“一定能完成任務”的底氣和內核力量。
編輯/王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