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莼
3家省屬企業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典型案例,10家省屬企業躋身“中國500強”,省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加到21家,18家省屬企業全面實現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三年來,福建省國資國企把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創新“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工作法,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圓滿完成“三年行動”82項改革任務、107項量化指標。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福建省國資國企將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關于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圍繞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在總結“三年行動”實踐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謀劃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強化產業控制力、科技創新力、安全支撐力,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前沿省份的示范引領作用,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高的目標要求,切實深化國企改革。
一是加快發展“四大經濟”。引導所出資企業集中資源做強主業實業,謀劃實施一批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項目,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資產比重提升至15%。
二是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升主導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培育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業。
三是加大資源資產整合力度。推動現有產業鏈資源整合組建新的企業集團,逐步實現每家企業集團資產規模均達到100億元以上目標。實施上下游垂直整合、同類業務專業化橫向整合,引導企業加快清理退出低效無效資產,提升產業集中度和板塊專業化程度。
一是抓好項目對接落地。深化與央企、地方國企的項目對接合作,加快落地一批具有全局性、引領性、支撐性的大項目好項目,力爭年度投資增速超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爭取“十四五”期間累計完成投資7500億元。其中,現代基礎設施42%、工業及相關制造業40%,現代服務業18%。

二是抓實重大項目建設。推動一批對優化供給結構起關鍵作用的項目加快建成投產,特別是中沙古雷乙烯、晉華集成電路、廈鎢海璟基地鋰離子電池,以及抽水蓄能、海上風電、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碼頭、機場、引調水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配套項目實施,形成對全省投資的有效拉動。
三是抓牢生產要素保障。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要素跟著項目走”,深化政銀企合作,引導集聚更多金融資源支持項目建設。爭取國家和省里支持,推動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大盤子,強化戰略性資源獲取能力,努力獲取海上風電等新能源優質項目資源。
一是拓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偨Y提煉“三年行動”好的經驗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促進國企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推進具有福建特色的“八閩綜改行動”,抓好32家企業改革試點,著力打造一批國企改革的福建樣板。
二是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強化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深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推動壓縮管理層級。運用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骨干員工持股、項目跟投等中長期激勵手段,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三是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導企業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替代性科技攻關,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培育一批行業領軍、專精特新企業。力爭實現研發投入年均增長不低于20%、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5%,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引領作用,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一是強化現代交通功能保障。優化鐵路、高速公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建成福廈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形成福廈一小時交通圈,在福州都市圈、廈漳泉都市圈建設中發揮骨干作用。力爭“十四五”期間,高速公路總里程達6300公里,鐵路運營總里程達5000公里,港口貨物吞吐量占全省75%以上。
二是優化能源水利服務保障。充分履行國資國企社會責任,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著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加強電煤、氣源對接調度,全力做好天然氣、民生用水、電力保供穩價和向金門供水工作。到2025年底,預計省屬企業電力裝機容量實現1784.24萬千瓦時,其中新能源裝機容量占43.78%。
三是深化推進鄉村振興。主動融入閩西革命老區蘇區等全省區域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實施種業自主創新工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發展鄉村旅游等新業態,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目標。

一是強化出資人監管。抓好外部董事、總會計師、總法律顧問和首席合規官三支監管隊伍建設,緊盯企業投資規劃、并購重組、產權交易、考核分配、財務資金等關鍵業務和環節,做深做細業務監督。著力提升審計監督效能,推動問題早發現早處置。
二是強化企業內部監管。引導所出資企業統籌內部監督資源,加強企業財務、內審、風控、監察巡察等各類監管協同,完善可行性研究、盡職調查、資產評估、黨委會研究等決策前置程序,綜合運用內控合規體系、內審體系,加強投資風險、經營風險管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三是強化責任追究。增強追責制度和規定剛性約束,完善違規追責形態,突出追責重點,加大對項目投資、工程招投標、大宗物資采購、產權交易、合作伙伴選擇、資金資產管理等重點環節違規排查整治力度,確保各類風險防得住、控得穩,保障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福建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編輯/王盈 統籌/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