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現代生活中,大家已經完全離不開電子設備了。每天面對最多的,不是手機屏幕就是電腦屏幕。在使用這些電子設備時,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小設置,它就是“屏幕亮度”。
舉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爸媽經常嘮叨“別躲在被窩里玩手機,對眼睛不好”。他們可能只是覺得,是電子屏幕就會傷眼。
關于手機等電子設備的亮度的調整,咱們要牢牢記住一個原則,記得分享給家里人:環境亮,屏幕亮;環境暗,屏幕暗。
注意:本文主要討論“視覺顯示終端(VDT)”的屏幕亮度。其中除了手機以外,也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臺式計算機、電子閱讀器等。它們的屏幕有相似性,文章中的知識是相通的噢。
在有充足光線的地方,就別讓電子設備的屏幕黑黢黢的了。人即使是靜止不動地看一個固定的東西,眼睛也會進行難以察覺的“調節微波動”。
環境的光線明亮,屏幕卻很暗時,眼睛就得花更大力氣去幫你看清楚,這個時候“調節微波動”就會加劇。時間一長,持續高強度的調節微波動,就會加深視疲勞的程度。

視疲勞的特點就是眼睛干澀脹痛、視力模糊。短暫的視疲勞可以通過休息得到恢復,但要是長期都處于視疲勞狀態,那就會影響眼睛的功能,甚至誘發出其他眼部疾病。
實際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清不楚地踩坑了:
錯誤行為:手機貼“防窺膜”。
防窺膜的原理類似“百葉窗”,通過并列排布的光柵結構控制視角——在不同角度上,能看到的東西完全不一樣,這就能防止別人在旁邊偷看屏幕。但與此同時,它也會明顯削弱手機屏幕的亮度。
有研究對比了原始設置都是 100% 亮度的防窺膜手機和無防窺膜手機,在不同視角下,防窺膜對亮度的削弱都很明顯:
目前雖然還沒有防窺膜與眼睛損傷的直接研究,但眼科專家提醒大家要警惕:在一些需要高亮度屏幕的時候,防窺膜卻阻礙了亮度的變化。該亮時亮不上去,反而得讓你去適應它,這就容易讓眼睛更加勞累喔。防窺膜,真得小心使用。

錯誤行為:天用手機不調亮屏幕。
即使沒用防窺膜,我們也要根據白天的不同時段來調整屏幕亮度以適應環境。
我們會發現——所謂合適的屏幕亮度,就是隨著環境亮度在升高的。這項研究還對舒適度進行了評價,結果發現:屏幕亮度隨環境亮度增加時,閱讀的舒適度也在提高。環境亮,屏幕也要亮。這樣舒適度比較好,視疲勞的程度也會相對低一些。
以下這些情況也要記得調整屏幕亮度噢:
● 白天在家看電視時
雖然少有打工人可以白天在家看電視,但看的話拉一下窗簾,避免亮度差異太大。以及務必想辦法消除掉屏幕反光(減少眩光干擾)。
● 明亮辦公室中,用電腦辦公
辦公時,注意電腦屏幕隨環境光調亮一些,別傷神、傷心又傷眼。
● 用iPad畫畫時
iPad 畫畫本身就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查看細節,如果亮度再不合適,小心眼睛發火。
黑暗的環境中,人的瞳孔會自然擴大。瞳孔擴大后看東西的清晰度隨之會下降,這時候眼睛會變得更“脆弱”。這時你要是打開一個亮瞪瞪的屏幕,眼睛就容易調節不過來,這會讓視疲勞進一步加深,嚴重的甚至還會誘發青光眼、黃斑病!
這其中最容易踩坑的就是:
錯誤行為:關燈玩手機。
我們設置了 5 種手機亮度(cd/㎡ 表示光的亮度,數值越大越亮)。試驗者每次測試前都要在黑暗環境里呆 5 分鐘以適應黑暗環境,然后拿起手機用隨機一種亮度進行閱讀。
結果發現:隨著屏幕亮度的增加,試驗者面部表情越發扭曲(難受的表現),眩光感也逐步加重,最后甚至無法直視屏幕。只有在 10~40 cd/㎡ 時,試驗者感覺比較舒服,這個亮度大概是屏幕亮度的 0%~30%。
這也就是說明:黑暗環境中我們看劇、打游戲、刷小視頻時,屏幕的亮度劇烈的變化,眼睛也是很不舒服的。
所以睡前想玩玩手機、看看電視啥的,開著燈!
另外,生活中還有不少類似的情況,看看這份“黑名單”里有沒有你: 關燈后用電腦加班/玩游戲 黑暗的車廂、飛機中。屏幕的光亮,映襯出你慘白的臉龐。 昏暗的街道。發光的屏幕讓你變成整條街最“亮”的仔,但話說回來,這么黑還玩手機,真的不怕摔到河里去嗎? 電影院看電影時。不要影響他人觀影!
再考慮到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真心建議大家別太依賴“亮度自動變化”功能。用電子屏幕前,多一個環節——把亮度調到眼睛舒服的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