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梓
2018年,由于爸爸工作調動,我們家從天河區搬到了廣州東山新河浦,高高的樓房變成了低矮的紅磚房,很陌生,也很新奇。
那時我還在上幼兒園中班,每天往返幼兒園和家的路都被一條小河分隔開,不得不繞行一段路。我想我要是有翅膀就好了,可以飛過去;或者是條魚也好,可以游過去。哦!還是算了,水有點臭。那就是記憶中的新河浦“小河溝”。
后來,整個“小河溝”被圍蔽起來,漸漸地“小河溝”的記憶模糊了,只是路過時,好像再也沒有聞到臭味兒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忽然有一天,“小河溝”的圍蔽都拆掉了,清澈見底的河水、橫跨小河兩岸的拱橋、精美別致的臨水石階、翠綠茂盛的水生植物、上下兩層的步行綠道,特別是沿線的幾棵老榕樹,樹根密集交錯、形態千奇百怪,讓我大飽眼福。曾經那條時不時有點發臭的“小河溝”像變魔術一樣,一眨眼變成了家門口的“水岸公園”。
從此,晚飯后的散步、周末節假日的游玩,家門口的“水岸公園”就成了我們一家人的“打卡”圣地。沿著河邊的步行綠道一路走,看著郁郁蔥蔥的林道,聽著潺潺淙淙的流水聲,讓人神清氣爽、心情愉悅。小河兩岸的人們,有的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竊竊私語,有的玩耍打鬧傳出陣陣歡聲笑語,多么和諧、幸福的畫面,讓人有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恍惚錯覺。
“魚翔淺底,水清岸綠”,昔日的“小河溝”變成了家門口的“水岸公園”,讓東山新河浦再次成為廣州的“網紅”點,宜居宜住的生活環境,讓老東山煥發出新活力。
我的紅領巾密語
昔日的“小河溝”變成了家門口的“水岸公園”,讓東山新河浦再次成為廣州的“網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