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北大學和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由石墨烯制成的迄今最薄的心臟植入物。
這種新的石墨烯植入物在外觀上類似于一次性文身貼,厚度不及一根發絲,但仍能像傳統心臟起搏器一樣發揮作用。與目前的起搏器和植入式除顫器不同,這種新設備可與心臟柔和地融合在一起,同時檢測和治療心律失常。它薄而柔韌,貼合心臟的細微輪廓,也有足夠的彈性和強度,能承受心臟的跳動。
在篩選了多種材料后,研究人員最終選擇了具有優異生物兼容性的“神奇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超強、輕質的結構和高導電性,在高性能電子產品、高強度材料和能源器件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柔軟、靈活的石墨烯植入物不僅不“顯眼”,而且能直接與心臟緊密無縫地吻合,提供更精確的測量。
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地面空間站”在哈爾濱揭開神秘面紗。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就是要在地球上建設一個與真實宇宙空間環境相似的“地面空間站”,相當于把空間站“搬”到地球上。
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是航天技術和空間科學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平臺,包括空間綜合環境模擬與研究系統、空間磁環境模擬與研究系統、空間等離子體環境模擬與研究系統、數值仿真與中央監控系統、建安工程與配套公用設施等,可為研究空間環境與材料、器件及生命體的相互作用等提供重要支撐,對于保障人類太空探索活動的順利開展、突破地面單因素模擬的局限、全面了解空間環境綜合因素對物質的作用和影響等具有重要意義。
中外科研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氨基酸化合物,成功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一步將開展臨床試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種除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以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常發于中年特別是超重肥胖個體,通常會導致肝臟形成疤痕和發炎。此前研究顯示,甘氨酸代謝受損是導致該病的原因之一。針對該病的治療,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基于甘氨酸的三肽DT-109。
此前雖然已有數百種化合物成功治愈了小鼠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但研究人員表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并不能準確模擬所有人類相關疾病,因此不容易進行臨床轉化。該研究團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經多組學分析研究得以證實,計劃未來在臨床試驗中評估DT-109 作為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潛在候選藥物的效果。
《2022 北京腫瘤登記年報》(以下簡稱《年報》)已正式發行。本次《年報》匯總了2019年北京市16 個轄區1387 萬戶籍人口的腫瘤登記數據,詳細梳理了全市整體及二十三種常見惡性腫瘤的發病和死亡情況。
《年報》顯示,北京市惡性腫瘤發病率逐漸升高,死亡率呈現下降趨勢。2019 年北京市惡性腫瘤新發例數為58234 例,發病率為419.97/10 萬,十年間年均變化百分比為2.54%,呈上升趨勢,尤其是甲狀腺癌和結直腸癌發病率增長較為明顯;死亡例數為27350例,死亡率為197.24/10 萬,十年間年均變化百分比為-1.42%,呈下降趨勢。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惡性腫瘤的疾病負擔仍在不斷加重,制訂符合衛生經濟學要求的預防和控制策略是當務之急。
《年報》顯示,男性發病順位前五位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甲狀腺癌和前列腺癌,女性發病順位前五位依次為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結直腸癌和子宮體癌。
據英國《自然》網站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塑料垃圾薄膜與巖石發生化學結合。這一發現使科學家越發認識到塑料已成為地球地質的一部分。研究人員用光譜儀器觀察“塑料巖石”時發現,聚乙烯薄膜表面的碳原子在氧原子的幫助下與巖石中的硅發生化學鍵結合。這種結合可能是由太陽紫外線驅動的,或者是由“塑料巖石”上微生物群落的新陳代謝活動驅動的。
除了影響地球的地質,“塑料巖石”令人擔憂的地方還在于,它們可將微塑料排放到環境中。這些塑料碎片可通過大氣和海洋進行長途運輸,能穿透植物組織,可能會被魚類和鳥類等動物誤食。一些地質學家認為,越來越多對“塑料巖石”的研究是自20 世紀中葉以來人類已經深刻改變了地球地質的又一證據。這種轉變應該被認為是一個新的地質時代——人類世。
歐盟中央數據監管機構歐洲數據保護委員會表示,正在成立一個特別工作組,幫助歐盟各國應對廣受歡迎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促進歐盟各國之間的合作,并就數據保護機構可能采取的執法行動交換信息。
此前,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宣布,暫時禁止使用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已就ChatGPT 涉嫌違反數據收集規則展開調查,并暫時限制OpenAI 處理意大利用戶數據。除此之外,法國國家信息自由委員會也收到了五項有關ChatGPT 的投訴,決定立案并展開調查。西班牙AEPD 數據保護機構也表示,已對該軟件及其美國所有者展開調查,盡管該機構支持人工智能開發,但它必須與個人權利和自由兼容。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日前,中國質量協會公布了2022 年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研究成果。研究顯示,2022 年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為84.2 分,同比提高4.5 分,首次突破80 分大關。
中國質量協會從2019 年開始,連續四年開展城市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研究,在2022 年首次開展數字鄉村建設滿意度研究。研究發現,數字經濟保護、參與和共享指數大幅提升。其中,數字經濟保護指數達歷史新高。有別于傳統經濟領域,數字經濟消費尤其注重個人信息權益和數據安全權益。數字經濟服務形式下,消費者安全感得到有效保障。數字經濟參與深度、廣度、力度均達新高。數字經濟已悄然走進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與消費者的衣食住行游玩購高度融合。在數字經濟共享方面,消費者普遍認為數字經濟使生活更方便、幸福、高效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