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志和
雷鋒,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22 歲短暫的生命,放射出永恒的光彩。
1958 年至1962 年,正是雷鋒的18 歲至22歲。這四年多,雷鋒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接連邁出了三大步:從湖南望城縣委機關來到團山湖農場,又從湖南望城的團山湖農場來到遼寧的鞍鋼,再從鞍鋼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了解放軍。也是這段時期,他經歷了農民、工人、戰士三種不同社會角色的轉換。激情燃燒的歲月,火熱的建設,火熱的生活,點燃了雷鋒的創作激情。其間,雷鋒用日記記錄了組織悉心的培養和自己青春的腳步,也用詩歌抒發了自己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深情。

1960 年春節,雷鋒在部隊的留影
《歌頌領袖毛澤東》 《南來的燕子啊!》 《啄木鳥》 《干勁大》 《荒山蕩綠波》 《翻車機》《臺灣》 《穿上軍裝的時候》 《新舊社會對比》 《練兵》 《一家人》《困難不可怕》 《寧愿》……雷鋒所創作的30 首詩歌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數《南來的燕子啊!》。
《南來的燕子啊!》是雷鋒在團山湖農場時寫的一首抒情詩,有近百行,通過“我”與南來的燕子對話,描述了昔日荒蕪的團山湖改變模樣的過程。全詩熱情奔放、生動自然,六段都以“南來的燕子啊!”起句,反復歌詠,層層深入,充滿了對中國共產黨的巨大力量的禮贊,飽含著對農場工人改天換地精神的頌揚。
第一段:南來的燕子啊!/ 新來的候鳥,/ 從北方飛到了南方,/ 輕盈地掠過團山湖的上空,/閃著驚異的眼光。/ 我聽清了呢喃的燕語,/像在問:“為什么荒蕪的團山湖,/ 今年改變了模樣?”
第一段詩中,燕子擬人化的描寫很精妙,詩歌主題的切入也別具匠心。團山湖是溈水河與八曲河之間的一片湖沼地。1958 年春,湖南省望城縣委決定在這里開辦農場,雷鋒被派到農場學開拖拉機,當上了新時代的農民,投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
第二段:南來的燕子啊!/讓我告訴你吧:/ 團山湖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 是由于黨的巨大的力量,/ 才圍墾成一個新的農場;/ 是他們——農場的工人們,/ 用勤勞的雙手,/ 給團山湖換上了新裝。
第二段詩承接上段,“我”欣喜地告訴南來的燕子,團山湖為什么改變了模樣:一是“由于黨的巨大的力量”,二是由于農場工人艱苦奮斗、辛勤勞作。18 歲的雷鋒能有如此高的認識,真不簡單。
第三段:南來的燕子啊!/ 也許母燕曾向你說過舊時的慘狀。/往日的團山湖——/ 湖草叢生,滿目荒涼,/ 洪水一到,一片汪洋,/ 十年前有人三次收款,三飽私囊,/ 圍墾團山湖只是一個夢想。/ 如今的團山湖啊——/ 良田萬頃,滿壟金黃,/ 微風吹過一片稻香。/ 新修的長堤像鐵壁銅墻,/ 洪水已再不能稱兇逞狂。/ 紅旗插在社會主義的農場,/ 到處是谷滿倉、魚滿艙,/祖國又添了一個“魚米之鄉”。
第三段詩中,“我”借母燕之口,向小燕子述說往日團山湖的慘狀和如今團山湖的巨變。前后兩個不同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中蘊含著對舊制度的憤慨,充盈著對新中國的贊頌。
第四段:南來的燕子啊!/ 你可不用驚呆。/ 不是晴天里響起了春雷,/ 而是拖拉機在隆隆地開;/ 不是溝渠里的水能倒流,/而是抽水機在把積水排。/ 為什么草坪上格外喧騰?/ 那是飼養員在牧馬放牛!
第四段詩中,“我”讓南來的燕子“不用驚呆”,以兩個否定句和一個設問句,具體展現了農場生機勃勃的景象,緊緊呼應團山湖改變模樣的主題。
第五段:南來的燕子啊!/ 你是這樣輕快地飛翔,/ 許是欣賞這美麗的景象:/ 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條白銀管,/ 灌溉這片肥沃的土地,/ 團山湖與烏山對峙,/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 這景象是詩情也是畫意,/ 活躍在這詩畫般懷抱里的工人,/ 更是些生龍活虎般的健將。/ 有的是雙手拿慣了鋤頭,/ 有的是才放下筆桿才放下槍。/ 他們豪邁地這樣說:/ 這是一所新的國營農場,/也是一所露天工廠,/ 還是一個培養紅透專深人才的學堂。
第五段詩進一步描繪了團山湖的美麗景象,特別展示了農場工人生龍活虎的形象。在這個“培養紅透專深人才的學堂”里,雷鋒成了一名出色的拖拉機手,還在思想政治上取得了很大進步。
第六段:南來的燕子啊!/ 你不用再尋舊時代的屋梁,/ 無論你飛到哪里,/ 再也找不著你從前住過的地方。/ 去年這里是荒涼的地方,/ 今年變成了高大的廠房,/ 歡迎你到新的農場宿舍來拜訪。/ 但得請你告訴我,/ 你可知道你所飛過的地方,/ 新建了多少這樣的農場?
第六段詩中,“我”與南來的燕子繼續“對話”,強調團山湖舊貌變新顏了,最后一句升華了全詩主題:神州到處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雷鋒有思想、有才華,在創作詩歌的同時,還寫了3 篇小說、9 篇散文。不僅如此,他自1957年秋開始寫日記,到1962 年8 月15 日因公殉職前,累計寫了9本,里面不乏閃光的思想、詩意的語言。他還先后在《望城報》《遼陽日報》 《前進報》等報刊上發表過多篇文章。
人們不禁驚嘆:只有小學文化的雷鋒,是怎么做到了這些呢?因為他一直積極向上,堅持不懈地學習。
在望城縣委機關當公務員期間,雷鋒積極參加業余文化學校補習;在鞍鋼工作時,他給工友們當過夜校的語文老師;參軍后,他帶動全班戰士一起學習。雷鋒像釘子一樣,用“擠”和“鉆”的勁頭刻苦讀書,讀毛澤東著作,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牛虻》等中外名著,讀劉胡蘭、黃繼光等英雄故事,讀各種報刊,同時記筆記、寫體會。他這樣發奮學習,為的是更好地工作,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遙望雷鋒正當年,如火青春暖人間。雖然雷鋒的生命永遠地定格在了22 歲,但他給我們留下了青春的詩作,更留下了閃光的日記、感人的故事、偉大的精神。這些都是珍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