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士鵬
那是一個奇怪的風箏。
它的表面格外花哨,涂著亮晶晶的紫色,底面則是銀光閃閃,拖著長尾巴。它像一只疲憊的蝌蚪,掛在院墻上,反射著太陽光,直晃我的眼。我走近細看,才發現這居然是用巧克力包裝紙做成的,大概有十幾張,用膠布粘在一起,背后綁上竹簽,便有了飛翔的翅膀和骨架。我把風箏拿在手里蕩起來,它的尾巴一抖一抖,抖得我情不自禁發出一聲驚嘆:“這是誰做的?”
這時,一位老伯尋來。后來,我知道他姓白,曾經是一位美術老師?!拔乙蚕胱鲞@樣的風箏,你可以教我嗎?”“可以啊?!蔽壹泵丶夷蒙鲜占奶羌垼瑵M滿一袋。老伯見了,笑道:“你的收藏很豐富啊!一定能做出很漂亮的風箏。”“那是必然的!”我驕傲地抬起頭。我收集的糖紙或是酒紅色的,或是燦金色的,如同童話里公主的裙擺。我把它們全粘在一起,美其名曰“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老伯為我找來一根漁線當作風箏線。我給風箏拴上線圈,從七樓的窗口放飛。它真變成了一尾魚,興奮地直打轉,甩著尾巴連翻了好幾個跟斗。我甚至能聽見它放肆而暢快的歡笑。那一刻,我心中隱隱地有一扇門被打開。
一回家,我就翻起了垃圾桶。原本隨手扔掉的包裝紙現在竟覺得分外珍惜,我突然理解了那句名言——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些心靈手巧的人把一閃的靈光“加冕”在廢品上,這些本已黯然失色的廢品立刻光彩奪目,從臭烘烘的垃圾箱里回到桌上,甚至還把尾巴翹到了云端,成了高不可攀的存在。棄如敝屣和視若珍寶之間,僅隔著創造和審美的念頭。
老伯說,這些包裝紙拿出去賣也賣不到多少錢,不如重新利用。正巧春天到了,孫子吵著鬧著要放風箏,機緣巧合下糖紙風箏就制作出來了。我想,這樣的奇想,既是突發的,又是水到渠成的。
等我上初中時,老伯已經成了街道里有名的風箏手藝人。除了糖紙,他還使用舊衣服、破枕套、塑料袋、廢報紙、老竹席,甚至試卷和獎狀等。他做出的風箏也不僅僅只有平面的,還有喇叭狀的、蝌蚪狀的、葫蘆狀的。他會把許多個小風箏綁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一根生機勃勃的葫蘆藤,還開玩笑道:“這里面能蹦出葫蘆娃來呢!”結果,真的有孩子一邊牽著它,一邊大喊:“妖精,哪里跑!”
那時候,每次去廣場,老伯都會帶上一打“廢品”風箏,只放飛一個,其他的摞在腳邊。等孩子被吸引過來后,就隨機把風箏無償送出去。“孩子感興趣,就會去學,去模仿,這不僅對成長有好處,還減少各家各戶垃圾的產出??!另外,它也許還能換來孩子的笑臉。”每一個從他手里接過風箏的孩子,都會是他有份無名的學生,帶著廢物利用的星火去點亮自己的夜空。每年桃李爭春的時候,也是他又種下一批桃李的時節。
老伯還有更大的愿望,他說:“現在的一些人破壞自然,是因為他們已經不親近自然了,沒有感情的基礎。而放風箏是要在自然里去跑的、去鬧的,他們會在不知不覺間喜歡上這綠草如茵的、繁花盛開的土地。等長大后,這段珍貴的童年記憶也會悄然影響他們,保持對自然的感恩與熱愛,而不舍得用水泥和瀝青覆蓋掉。他們知道,他們的孩子也會喜歡在草地上放風箏的快樂。這樣,生態文明這個詞語才能像風箏一樣被人緊緊拉在手中,并一點點從天上拉回人間?!边@一刻,我覺得老伯也是一只風箏,雙翼招展,若垂天之云,扶搖而上。
在我上大學后,老伯曾偷偷問過我:“能不能發明出一個大風箏,借助風力拉著汽車、輪船跑,來代替石油?”我沒有回答。事實上,在20世紀初,就已經有人用巨型的風箏為船舶提供動力了,最高能節省一半的燃油。這樣的風箏自然不是紙糊的風箏所能比擬的,但我有種預感,老伯如果得知這件事,肯定會拍著胸脯說道:“他們的風箏肯定沒我的好?!比缓?,他隨手拿起一個風箏在風中揚一揚,炫耀道:“瞧,我的風箏多結實!”說完,他放聲大笑。
這可愛的老伯啊,和他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我備感榮幸。我一直保持著做風箏的習慣,尤其在寫作后,找來一份印有我禮贊春天的文章的報紙做成風箏——一定要把我的名字露在外面,這樣我就不僅僅是在文字里傾聽春風、懷想天空了。風箏載著我的名字,徑直投奔了三月最溫柔的蔚藍與澄凈,關于飛翔和自由的想象與愿望在這一刻全部實現了。
有了風箏,天空和人間就不會寂寞。大自然草長鶯飛,有了孩童撒歡的小腳丫,也會更加熱鬧。這些在拂堤楊柳醉春煙里長大的孩子,靈魂深處會被永久地浸染上幾分鳥語花香,讓他們望向自然的目光,始終有一份獨屬于三月的柔情。老伯的風箏情、放飛的夢想,必會在他們身上一點點實現。
我當然也是這些孩子中的一員。今年,我要用什么做風箏呢?我的目光鎖定了快遞盒子,神思卻已經提前沖出窗子,直入那一年更比一年明亮的、清澈的藍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