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舟
蜿蜒的賽道、飛馳的雪車,一道靚麗的身影正在奮力逐冰追雪。“54秒12!”順暢的滑行結束后,年輕的運動員應清難掩激動地從雪車中起身出來,與教練緊緊擁抱在一起。“祝賀你!你創造了歷史!”憑借出色的表現,應清在國際雪車聯合會雪車世界杯拉脫維亞錫古爾達站女子單人雪車比賽中獲得銅牌,實現了中國女子雪車隊零的突破!
1997年出生的上海姑娘應清,從小就喜歡跑跑跳跳。別看她平時文靜靦腆,一到體育場上就“動如脫兔”。12歲那年,她被選拔進入體校,開始110米跨欄項目的訓練。最初的訓練往往是很難熬的,但這個要強的小姑娘從不叫苦叫累,反而會動腦筋尋找自己的不足,每天都帶著問題一遍遍調整自己的動作。兩年后,她成功進入上海田徑隊,主攻百米跨欄項目。在孫海平教練的指導下,短短幾年,她的力量、速度、爆發力、耐力和靈活性等都得到全面提升。彼時,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像師兄劉翔一樣征戰奧運。
2015年,應清迎來自己運動生涯的一次重要轉折。當時,北京已經成功申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跨界跨項選材”在全國范圍鋪開,應清則被中國雪車隊教練一眼相中。
這個剛剛18歲的上海姑娘幾乎沒見過雪,對于是否要跨界到完全陌生的項目,應清猶豫了。但當應清觀看完雪車項目的比賽視頻后,她感到非常新鮮,激動地說:“這也太好玩了!太刺激了!不過,這十分需要激情、速度、技巧……”心動之余,了解到這是我國的弱勢項目,她更加感覺到使命在肩:“這將是我全新的努力方向!我要在雪車項目上努力縮小與世界名將的差距!”
2015年冬天,應清憑借之前練田徑打下的基礎,順利通過選拔,正式成為一名雪車項目運動員。雪車的平均時速在100千米左右,最高時速可以達到160千米。第一次正式訓練時,在曲折回旋的賽道上,她全程頭昏眼花,下車后眼前仍是一片空白。
應清有些沮喪,但突破自我的渴望讓她很快調整好狀態。每天訓練結束后,她就在筆記本上一遍遍梳理問題,分析優勢,尋找不足。“我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還不錯,可以在雪車滑行中更好地控制平衡。平地爆發力和上肢力量能給予雪車更快的初速度……”就這樣刻苦訓練兩年后,她開始在國內外賽場上磨礪自己,在一次次摔傷、碰撞中不斷積累經驗。
每次比賽期間,在滑行訓練之余,應清都會徒步走一趟賽道,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彎道和翻車點。熟悉賽道后,她便安靜地坐下來,雙手做出打太極一樣的手勢,模擬每個彎道的打舵感覺。這份細致讓她在2018年德國國王湖雪車世錦賽中打進決賽,給自己和當時成立僅一年的中國雪車隊帶來巨大的鼓舞。
備戰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應清為了能在漫長的賽季中以最好狀態應對密集比賽,就在訓練中給自己“開小灶”,每晚總是最后一個離開訓練場館。她嚴格自律,時刻注意控制體重,以保持身體力量。一次次的訓練和比賽,不斷地提高她的速度、力量和基礎體能。“每場比賽,我都必須盡力用自己所學的技術和全部力量去完成。”雖然跨界了,項目不同了,但是她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從來沒有變過。
終于,一路穩扎穩打的應清迎來運動生涯的高光時刻。2023年春節期間,她在雪車世界杯德國阿爾滕貝格站刷新了中國隊及個人世界杯最好成績,獲得女子單人雪車第四名。來不及慶祝和休整,她立刻投入下一站比賽的訓練。
雪車的橇刃進入槽溝,應清從容不迫地跑動、提速,再靈巧一躍,穩穩落入雪車艙,蜿蜒回轉間,展現著飛馳的魅力。“前面有個翻車點!”注視著前方已經熟悉過多遍的彎道,她不敢掉以輕心,雙手穩穩操縱方向舵,帶著雪車輕巧一轉,快速過彎。不待她喘息,前面又出現一個彎道。車速越來越快,風聲在耳邊呼嘯而過,她屏氣凝神,感覺自己和車子仿佛早已融為一體,正風馳電掣地“貼地飛行”。
等雪車沖過終點,激情慢慢消退,應清才長出一口氣。作為首個站上世界杯領獎臺的中國雪車運動員,一向手穩的應清在接過獎牌時,竟激動得止不住顫抖。她知道,八年前的跨界跨對了!對于未來,這個年輕的女孩充滿期待地說:“我要向更多人展示雪車的魅力,向世界展示風馳電掣的中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