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恩
1492年9月,哥倫布的船隊正在大西洋上行駛。這時,距離他們從西班牙出發(fā)已經(jīng)有一個多月了。船員都很焦急,因為哥倫布在出發(fā)之前曾經(jīng)承諾,只需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到達亞洲。這時,船隊的旗艦“艦圣瑪利亞號”上的瞭望員突然告訴大家,前方出現(xiàn)了大片“草原”!哥倫布大為振奮,命令船隊全速前進。可是,當船隊來到“草原”近前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這不是“草原”,而是一片片漂浮在海洋上的綠色海藻,這片綠色海藻散發(fā)著令人作嘔的惡臭。而在海藻的空隙處,船員發(fā)現(xiàn)水體的清澈度極高,能看到海洋很深的地方。哥倫布憑借多年的航海經(jīng)驗,告訴船員這里非常危險,稍不注意,船只就會被海藻纏住而無法脫身。果然,船隊一時之間狀況百出,好在大家團結(jié)一心,總算從這片“清澈的草原”脫身了。但是,哥倫布心有余悸,將這片海域命名為“薩爾加索海”。“薩爾加索”就是馬尾藻的意思。
哥倫布的船隊能夠脫身,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后來有不少船只在這片海域遇難。日久天長,人們談之色變,所以這片海域又被稱為“海上墳墓”。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19世紀70年代,這里共發(fā)生500多次海難,有超過5 000人死于事故。那么,這片海域為什么能成為“海上墳墓”呢?
我們首先要了解薩爾加索海域的特點。薩爾加索海位于北大西洋的中部,海域面積為500萬至600萬平方千米。說它是海,其實有一些牽強,因為這片海是沒有海岸線的,之所以稱之為“海”,是因為這片海域非常特殊,它是一個相對靜止的海域。薩爾加索海處于三個順時針旋轉(zhuǎn)的海流的包圍之中,其西面和北面是墨西哥灣流及其延長部分——北大西洋海流,東面是加那利海流,南面則是北赤道海流。這些海流將薩爾加索海包圍起來,使之與外界的水流交換非常少,且自身流動幅度非常小,所以除了和海流接觸的部分,其他部分基本上是靜止的。
薩爾加索海水體非常清澈,可見度很高,溫度也比附近水體高一些。一般來說,海洋的透明度可以達到50米左右,而薩爾加索海的透明度平均為66.5米,某些海域甚至可以達到72米。當在這些如水晶般清澈透明的海域行船時,恍惚之間,人們搞不清楚自己是在海里航行還是在空中飛行。但是,這種清澈且安靜的海水會形成溫室效應,將太陽光所帶來的熱能保存在海水體之中,從而與外界海水體形成明顯的溫差。
這樣的海域特別適合馬尾藻生長、繁殖。馬尾藻屬于褐藻門馬尾藻科,是最大型的藻類,能夠在開闊水域上自主生長,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它就會裂殖,最終大片的馬尾藻會漂浮在海面之上,就像大木筏。馬尾藻還具有特殊的結(jié)構(gòu),可以直接從海水中攝取各種必需的物質(zhì)。相對于其他海水體,薩爾加索海比較穩(wěn)定,而且溫度略高,這兩個因素對馬尾藻的繁殖非常有幫助:穩(wěn)定的海水有利于馬尾藻的裂殖與聚集,而略高的水溫則進一步刺激馬尾藻的生長。時間一長,這里就成為“草原”了。
了解薩爾加索海的特點之后,我們還要來看看古代船只的驅(qū)動問題。在蒸汽機發(fā)明之前,船只主要依靠兩種動力驅(qū)動:人力和風力。人力當然是指劃槳,不過在茫茫大海之上,依靠劃槳驅(qū)動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海船的主要動力來自風帆。哥倫布的座艦“圣瑪利亞號”就是一艘三桅帆船,這種多桅帆船依靠一整套復雜的風帆體系來驅(qū)動。帆船在進入基本上沒有風浪的薩爾加索海之后,自然就漂浮在海面上了。而生長速度很快的馬尾藻會拖慢船只前行的速度,失去動力的帆船長期漂浮在惡臭熏天的薩爾加索海海域中,出現(xiàn)船毀人亡的事故也就不難理解了。在蒸汽船出現(xiàn)之后,這種情況好轉(zhuǎn)了很多,所以在19世紀70年代以后,薩爾加索海的海難事故就大大減少了。
充滿神秘色彩的薩爾加索海給人們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的資源。比如,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在其名著《海底兩萬里》中就對薩爾加索海進行了描述;1968年上映的英國科幻電影《迷失的大陸》里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中國動畫片《海爾兄弟》第六集講述了海爾兄弟與這片海域中的馬尾藻進行“戰(zhàn)斗”的故事。當然,這些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也反過來增添了薩爾加索海的神秘性。
了解到這里,你或許覺得這個“海上墳墓”的神秘感已經(jīng)消失了。然而,新進的研究表明,造成船只失事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以上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