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黎
我從事醫學,是很純粹的機緣巧合。還記得小時候,我是個多愁善感的小孩。陪姥姥住院時,直觀地目睹生老病死,給我帶來一些心理障礙,導致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醫院有很深的恐懼,我曾經一遍遍說:“我長大了,絕對不學醫。”
但是命運就是這樣奇怪,你怕什么就來什么。
高考前,我的生活突然天翻地覆,姐姐車禍離世,我因肺炎引起胸腔積液入院。那時,我覺得天都要塌了,一直哭。也是在那段往返于醫院和學校之間的日子,我突然就長大了。我對生死有了新的定義,我開始重新審視醫學。
因肺炎引起的胸腔積液這個病直觀的體驗就是疼,疼到呼吸都是負擔,疼到沒有辦法躺著睡覺,疼到沒法走路,疼到凌晨驚醒去掛急診。
那時天光乍亮,醫院里都是被病痛折磨的人們,老爺爺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坐在墻角,床上的老伴在昏睡,呼吸機“滴滴”響著撥動神經。我坐在那里,疼得放慢了呼吸。我不知道這是什么病,在很迷茫、很無助的時候,我覺得,我看到了真正的白衣天使。
后來,我磕磕絆絆走過了那段時光,順利參加高考,順利康復。而我的人生際遇,大概也從此改變了。因為這件事,我填報志愿時填了一所醫學院校。那個夢想學新聞的我,在十個平行志愿中恰好就被唯一的醫學志愿錄取了。
我真的,踏進了醫學院的大門。
大一時,我在會議廳里和大家一起起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當我步入神圣的醫學學府的時刻,謹莊嚴宣誓:我志愿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
那一天,我畢生銘記。
大學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醫學生繁重的課業、操作難度系數很高的實驗課、人際交往的難題、遠離父母的不適應等,都讓我一度陷入精神內耗的漩渦,不肯接受學醫的自己一度自怨自艾,抱怨命運的安排。
但是幸好,我是一個喜歡找糖吃的孩子。在艱難的時光里,我是會尋找安慰與快樂的人,也是最容易滿足的人。我遇到了很好的朋友、老師,他們都或多或少地給我建議,給我力量,他們教會我珍惜與熱愛,他們說每個選擇都有利有弊,盡人事聽天命。
實習期間,我遇到一位老教授,她也是陰差陽錯報考了醫學專業,然后一生從醫。當時,我為她大為惋惜,忍不住問她是否會有遺憾。
“最開始是會有的,多年的執拗豈是那么容易改變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我那時總想著,走別的路會不會更好些。可是不知不覺,我就愛上學醫啦,舍不得放棄。”金秋十月的醫院廣場,我攙著老教授,好多患者與她頷首致意,她也笑著回禮,“你看,這就是我所熱愛的醫學與生命。”她的目光很平靜、很堅定。
后來,我又遇到很多人。有如老教授一般的人,有放棄本職工作毅然轉行從零開始的人,有很幸運一直從事與興趣相關工作的人,也有抱怨命運安排不公、自暴自棄的人。
我也開始明白,其實大多數人都一樣。當年,我們站在人生的路口時還不知情,短暫選擇后走下去,走了很遠才會發現,我們曾做出如此重大的選擇可以改變一生。
我想起小時候大家一起憧憬未來,想著實現夢想,與歲月同行,直到真的長大了,才發現能實現夢想的少之又少。
直到我逐漸長大,遇到更多人,經歷更多事,才打開心結,與其說當年的選擇是命運的安排,不如說是我們在經歷一些事情后做出選擇,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就像我經歷了家人離世與肺炎而選擇學醫,后來又愛上醫學,愿意付諸一生一樣。說到底,這是命運給我的選擇題,而我全部選擇“我愿意”。
又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讀過的書不白讀,走過的路也不白走”。命運的安排不是困住我們的理由,年少懵懂時的選擇更不是。
時光流轉,我熱愛起穿白大褂的模樣、握著手術刀時掌心的汗漬、實習期間微笑的病患、了解人體奧秘的震撼……我開始感激當年的自己,也找到了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挽救生命。
我還是那個多愁善感的姑娘,穿梭病房間,偶爾會感到遺憾,但是我已經落子無悔,也在一年又一年的時光里,安撫了曾經的自己,熱愛珍惜現在的生活。
誰的青春不迷茫呢?誰的青春不曾后悔過?在這個最不經世事又有很多決定要做的年紀,大家都在成長的路上,遺憾過曾經的決定。
但是命運從來不是一意孤行的,它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選擇題,正確的選項永遠掌握在我們手中,那就是我們的心之所向。
(作者系廣東醫科大學東莞校區預防醫學系2020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