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功
摘要: 從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的起源與發展出發,簡單分析了圖書館實施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所存在的困境和局限,重點分析了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的技術構建體系,并對其未來的技術發展提出了一定的展望,幫助圖書館緊跟信息數據時代的發展,適應讀者需求,擴大受眾群體,促進知識共享,充分發揮其社會公共文化教育功能。
關鍵詞: 受控數字借閱 技術 圖書館 版權
中圖分類號: G25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91(2023)24-0206-04
在現代城市文明發展成熟階段,傳統的圖書借閱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已經成為了圖書館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目前,受控數字借閱是一種新興的數字圖書館借閱模式,已經在國外獲得了廣泛的傳播發展,如美國的各大圖書館都出現了工作模式的巨大變化。實施受控數字借閱是圖書館提供在線服務的首選并產生了極佳的效果,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個國家的行業關注,以期達到圖書館的數字化轉型。
受控數字借閱是指將實體圖書通過數字化技術進行處理,然后向公眾出借的是電子副本而非實體書版本。受控數字借閱要求圖書館對出借的圖書數量進行控制,本質上而言,受控數字服務也需要同實體圖書一樣處于可控的狀態,在特定時間內一份電子副本只能向一個讀者借出,并且具有一定的借閱時間。從理論上該模式具有極大的公共文化價值,但實際上受控數字借閱模式仍存在很多模糊狀態。本文研究了受控數字借閱相關的技術構建體系,希望能夠針對性地為圖書館實施數字借閱提供一定的參考[1]。
1 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的起源與發展
1.1 受控數字借閱模式的起源
受控數字借閱(Controlled Digital Lending,CDL)模式,起源于美國,杰弗里在2010 年6 月提出了基本設想。在2011 年由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律圖書館的館長進行了推廣并付諸實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首席數學學術官認為受控數字借閱模式有望徹底改變讀者獲取和利用館藏資料的方式。圖書館實施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必須要滿足三大核心要求:首先借出的圖書必須為圖書館合法擁有;其次圖書館必須維持“擁有與借出”的比例,保證借出的書本數量不超過圖書館所擁有的數量;最后要采用數字版權管理控制借出的電子副本,保證電子副本不能被復制編輯,控制電子副本的數量。目前,受控數字模式的運行僅限于非營利性的圖書館,并不產生經濟效益,主要服務于文化傳播和共享,是圖書館借閱服務在信息化社會的運行方式,并不增加圖書館紙質書籍庫存,又擴大了借閱群體。
1.2 受控數字借閱的發展
受控數字借閱模式順應了數據時代的發展,解決了人們的現代化需求,降低了時間成本,受到各大圖書館及用戶的強烈歡迎。2019 年,杜克大學圖書館首先進行了數字化借閱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在2020 年,斯坦福大學圖書館成立了受控數字借閱小組研發相關部署。同年卡耐基梅隆大學圖書館使用受控數字借閱模式改變了常規的實體教材的參考文獻閱讀方式。2021年,加州理工學院圖書館正式開發了數字借閱系統,幫助教師和學生在疫情期間遠程正常進行學習和工作。同時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主管在疫情期間也啟動了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此項服務可以幫助該校師生在線獲得七校圖書館52% 的印刷書籍[2]。
2 圖書館實施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的必要性及困境
2.1 圖書館實施受控數字借閱模式的必要性
受控數字借閱模式更加突出其“受控”二字,不管是在書籍數量的流動上,還是在版權的管控上面,都與實體書差別較小,可以有效地維護版權人的利益,通過受控數字借閱能夠讓讀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接觸到圖書館內的資料。
圖書館本身具有保存文獻資料的作用,在社會教育上占重要地位。在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下,圖書館應該緊跟互聯網潮流充分發揮其社會教育的功能,協同學校、政府等部門進行知識普及。但是,由于版權的嚴格限制,圖書館目前仍以實體書借閱的模式為主。數字化的進程落后于時代,不利于圖書館發揮其社會功能。
紙質書相對來說不易保存,在流通狀態下極容易出現損壞的情況,尤其對于絕版圖書來說,以電子副本的形式來取代實體書進行保存流通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受控數字借閱可以突破物理限制,進行遠程圖書借閱,節省了時間成本。
受控數字借閱可以將紙質書籍轉化為數字書籍。對于視覺殘障人士而言,數字格式更容易被讀取或轉化為盲文。在市場機制下出版商不愿意為此付出大量成本,因此受控數字借閱在公益層面也具有更高的價值。圖書館本身就有進行社會教化的功能,保障社會群體具有公平地享受文化的權利,傳統的圖書館借閱模式卻并沒有為特殊群體帶來足夠便捷的服務,受控數字借閱能夠讓圖書館與社會公共服務緊密結合起來為特殊群體的閱讀提供大量的支持。
2.2 圖書館實施受控數字借閱的困境
2.2.1 版權層面
當前關于受控數字借閱模式的法律法規尚未明確。目前美國出版商協會雖然公開聲明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是符合版權使用的合法范圍,但仍有大量的反對者認為其超出了正常范圍。反對者不僅包含各大出版商,還包括全美作家聯盟。2019 年全美作家聯盟公開聲明受控數字借閱服務侵犯了版權和作者權益[3]。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提供的圖書大概分為三類:一是當前絕版的作品;二是當前流通的作品但沒有圖書館專用的電子版本;三是當前流通的作品且有圖書館專用版本。反對派主要認為當前圖書館對受控數字借閱模式的使用不僅局限在絕版的作品上。數字發行使得作品的傳播更加方便,也更容易出現盜版,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數字盜版的鑒定具有一定的困難,大量的書籍版權人無法聯系,較難獲得數字化同意書,這對圖書館資源數字化的進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2.2 利益層面
信息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閱讀相關的圖書不再需要購買或借閱實體書籍,直接通過電子化書籍即可獲得相關信息,打破了傳統的出版生態系統,直接觸及了出版商、版權人以及平臺中間商的相關利益[4]。盡管圖書館會采用相關的技術措施去控制受控數字借閱,但仍無法徹底地規避盜版風險,影響了正常的書籍交易,損害了相關利益人在數字文獻市場上的利益獲取。同時由于數字化的圖書文獻不易受到損壞且不會出現丟失的情況,這使得圖書館購買圖書文獻的頻率大大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紙質書籍的正常銷售,給出版商版權人以及平臺中間商,造成經濟損失。
3 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的技術構建體系
3.1 館藏資源數字化
絕大多數的館長都認為對數字服務的投資將長期持續下去。圖書館的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形勢所迫,更是大勢所趨,數字技術的出現本身就對讀者的閱讀行為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館藏資源的數字化轉型方面,需要實施長期戰略規劃,確定具體的數字化加工順序以及呈現方式。例如:館藏資源除了常見的書籍報刊外,還包含地圖、圖片以及研究視頻等不同類型;資源內容除了普通書籍、經典教材外,還包括絕版書籍、古籍等。根據其重要程度以及稀缺性來進行數字化戰略規劃。
在資源數字化的基礎上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提供研究工具平臺、提供文獻資料總結、開發虛擬實驗室、參與學術項目等,都可以讓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更深入、更契合地融入學習研究中。同時可以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體提供無障礙閱讀機會,比如制作加大字號的數字副本、制作有聲讀物等不同方式。
3.2 數字挖掘技術
在圖書館館藏資源數字化的前提下,讀者如何更快更好地找到需要的書籍是圖書館行業人員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數據挖掘技術就是在原有的圖書館管理系統上,采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數據庫中已有的資源數據,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自動查詢搜索,進而得到需要的信息。
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依托于一個巨大的信息平臺,對各項館藏信息、現有的文獻圖書流動狀態以及讀者的信息都有詳細記錄。使用數字挖掘技術對整個數字借閱平臺的數據庫進行數據統計,可以更大化地增加文獻利用率。數字挖掘技術更加具有個性化特點,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的讀者的要求,并根據數據反饋合理調整書籍的流通借閱率,優化圖書館資源使用情況,幫助圖書館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
3.3 數字版權管理技術體系
受控數字借閱模式可以被圖書館進行合理使用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其“受控”。通過數字版權管理技術可以對借出的圖書進行技術控制,防止其被復制、編輯、導出以及到借閱期截止日文件自動失效[5]。想要將受控數字借閱模式付諸實施,必須將數字版權管理技術納入圖書館借閱系統,對數字副本具有完全控制的技術能力和解決方案,保證總借出量小于等于數字副本加實體書的總量。數字版權管理技術體系大多是技術公司與圖書館通過合作的模式來進行。
目前在國外圖書館常用的數字版權管理軟件有Occams Reader、Adobe DRM、Google Driver 等,在國內很多圖書館利用的是readium 軟件來控制圖書數字副本的借閱。目前此軟件是已經發展比較成熟的軟件,專為數字借閱開發,有較多的版權管理保護措施,用戶需要輸入賬戶密碼進行登錄,實名注冊有助于跟蹤回訪,并且在觸發侵權風險的時候可以快速鎖定侵權人。
近年來有一款新開發的移動端數字版權管理軟件——云借閱,是通過二維碼技術、云服務技術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將數字出版與圖書館書刊借閱相結合構建的一個移動端數字書刊閱讀軟件。除了能夠打破空間限制,進行數字圖書的借閱等請求擴大閱讀群體,提高使用頻率,還可以進行機構資源授權及管理功能,并認證個人身份信息,控制讀者的借閱數量以及借閱時間,有效對版權進行保護。
數字版權管理是從數字副本到閱讀終端保護再到侵權鎖定全流程版權保護技術體系,更加注重數字副本的安全性、用戶的使用權限等方面,但仍然缺少一定的安全機制,比如部分軟件在用戶使用安卓端獲取root 權限后就可以繞過保護機制進行非法的圖書文獻竊取。因此,只有不斷創新數字版權管理技術體系才能夠保障受控數字借閱的安全性。
4 實施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的展望
4.1 數字孿生技術
為了更加精準地提供文獻知識服務,優化館藏資源,可以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建立虛擬文獻資源系統,給受控數字借閱模式增加可視化分析功能。讀者的所有借閱行為都可以形成交互信息,通過數據分析改進受控數據借閱模式,實現個性化服務推送,并提供一定的決策輔助作用。交互處理不僅僅通過讀者的借閱查詢等簡單行為進行,還包括網頁停留時間、點擊次數、搜索的關鍵詞等數據共同進行分析,通過相應的特征數據,去發現讀者感興趣的領域,完善用戶畫像,實現閱讀的精準服務,從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服務。
數字孿生技術是通過在虛擬現實環境中構建數字孿生模型,實時監控運行數據,并不斷地測試及優化。相比之下,傳統的受控數字借閱平臺,大量的借閱數據沉淀在系統中得不到充分的分析,對館藏資源的調整以及圖書采購的支撐輔助功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可以準確、快速地統計出讀者的借閱頻率和集中度,使圖書館管理者快速、準確地了解到圖書文獻的流通情況,不僅可以為讀者提供相關的信息服務,改變服務形式,還可以為下一年度的采購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依據,完善圖書館館藏資源。
對于圖書館珍藏古籍的數據化來講,傳統的數據化模式僅是文字及圖片的掃描,極大地浪費了資料的珍貴性。通過三維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將古籍及相關珍貴藏品通過三維數字化進行復原,將簡單的數字化變為三維的立體資源,提高珍貴資源的利用率。
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幫助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更加智能化、科學化以及精準化,可以準確地分析讀者的需求,實現個性化服務推送,提高資源利用率,調整館內資源結構。同時在數據可視化分析的基礎上幫助進行科學決策,為數字化圖書館向智慧化圖書館的發展奠定技術基礎。
4.2 跨館資源共享
通過受控數字借閱的館際互借模式實現不同圖書館間的資源共享。目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副本皆僅供本校師生使用。受控數字借閱服務合作組織一直在積極倡導各大圖書館利用其進行館際互借,在國外已有近40 家機構簽署了館際互借聲明[6],主要集中在美國。我國圖書館也可以利用此模式來實現不同地區不同高校甚至不同國家之間的資源共享。目前Occams 閱讀器是專門支持圖書館之間電子書借閱的閱讀器,管理員將電子書、數據庫以及課程資料上傳到系統中,然后將其轉換成Occams 閱讀器格式,用戶通過系統進行借閱,內含數字版權管理系統僅提供視圖訪問權限[7]。受控數字借閱模式在當前法律上是否具有足夠的可行性,仍需要進一步的確定,但是進行跨館資源共享互借,將多個圖書館聯合起來可以最大化地利用館藏資源,最高效地進行學習研究。
5 結語
受控數字借閱模式是對傳統書籍借閱模式的重大變革,圖書館作為非營利性機構,為在數據時代擁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尋求技術手段滿足讀者的新需求。由于新冠疫情的推動,受控數字借閱模式已成為國內外各大圖書館數字化進程的首要方式,具有巨大的價值。但是該數字借閱模式在國內仍具有一定的法律及版權風險,并且會受到出版機構等利益相關人的反對,目前該模式在我國暫不支持大規模展開。但是圖書館實行受控數字借閱模式并非完全不可行。通過技術嚴格保障受控數字借閱模式的“受控”環節是讓圖書館合理使用受控數字借閱模式的底層要求。
目前,國內對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的實施案例并不豐富,因此本文內所使用的案例大多借鑒國外實踐。雖然其服務模式仍存在爭議,但仍可以為國內圖書館的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目前來看,大多是以館藏資源數字化、數字挖掘技術以及數字版權管理技術三大技術體系共同構建借閱服務體系,實現基礎的遠程數字化借閱功能。圖書館方應認真建立相關的保護措施來實施受控數字借閱模式,逐漸幫助其在法律層面內實行。期望在未來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可以通過數字孿生技術以及跨館資源共享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國內各個類型的圖書館廣泛開展,有更多的實踐案例支持研究,為圖書館實施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提供足夠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余祥,聶建強. 版權視角下圖書館受控數字借閱模式的構建[J]. 數字圖書館論壇,2022(7):59-65.
[2] 李艾真. 公共圖書館的受控數字借閱模式[J]. 圖書館論壇,2022,42(7):113-121.
[3] 李春卉.新冠疫情下美國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的在線訪問:受控數字借閱[J]. 圖書館學研究,2021(15):96-101,95.
[4] 張海艦,王琪昕,張曉琳,等. 利益平衡視野下受控數字借閱發展瓶頸問題及對策[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23,41(1):94-100,105.
[5] 石秀玲. 論數字挖掘技術在圖書館借閱系統中的應用[J]. 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9(3):96-98.
[6] 肖燕珠,胡漢婷. 受控數字借閱:國外實踐與思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2,31(4):85-92.
[7] 高衛輝,段學敏. 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創新策略分析[J]. 黑龍江檔案,2022(6):2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