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淵明

我的名字叫作《神烏傅》,是一篇寫在竹簡上的文章。“傅”其實就是“賦”,是漢代文人常用的文學體裁,一般四個字為一句,講究文采和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有點兒像現(xiàn)在的說唱音樂歌詞。
我出生于西漢時期,不知道為什么沒有被收入典籍之中,世人也慢慢把我遺忘了。直到1993 年尹灣漢墓被發(fā)現(xiàn),我才重現(xiàn)江湖。
專家很快破解了我的身份,讀懂了我所講述的故事。我是一篇漢代民間故事賦,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一篇俗賦,文章通俗易懂,只有約660 個字,講述了一個以烏鴉夫婦為主角的寓言故事。這對烏鴉夫婦像人一樣懂道理、明是非,所以被稱為“神烏”。

故事發(fā)生在萬物復蘇的陽春三月,有一對烏鴉在官府前面的高樹上筑巢安家,不料巢未筑好,卻遭遇了惡鳥偷竊,獨自在家的雌烏與惡鳥爭辯,卻被惱羞成怒的惡鳥所傷,奄奄一息。等雄烏趕回來后一切都太遲了,惡鳥早已不見蹤影。雌烏命不久矣,悲痛不已的雄烏決定與愛人共赴生死。但雌烏立馬阻止了它,讓它帶著孩子迅速逃走。雄烏雖然萬分痛苦,卻沒有辦法挽救愛人的生命,只能帶著孩子遠離家園,飛去別的地方重新生活。在故事的最后,作者還舉了其他一些通曉人性的動物的例子,并感慨道:鳥獸尚且如此有情有義,更何況人呢?
我還記得曾經(jīng)有人在讀這個故事時,被神烏的愛情故事感動得涕泗橫流,不知道你會不會和他一樣呢?

我是一枚銅印,我的頭上有龜形鈕,身上有印文“凌氏惠平”,清晰地表明了我的主人叫凌惠平。她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可以用你們常說的“古墓麗影”來形容她。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她剛出土時,在她身上,時光仿佛是靜止的,千年的歲月風霜沒有腐壞她的軀體和容顏,她的模樣一如當年,你說神不神奇?
2002年7月,施工隊在修建連云港海州區(qū)花園路時,發(fā)現(xiàn)了一座西漢晚期的墓葬。令人震驚的是,這里出土了一具保存基本完好的漢代古尸,這可是我國長江以北發(fā)現(xiàn)的第一具漢代濕尸!她的身份是什么?她生前有著怎樣的故事?她因何辭世?她的尸體為什么能在適合細菌生存的堿性環(huán)境中保存了2000年不腐……這些問題的答案至今還都不得而知,有待后人進一步去探索和研究。

你好呀,我們的名字叫黃玉豬,也叫黃玉握,是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對漢代黃玉豬,所以我們可是鎮(zhèn)館之寶呢,還曾入選江蘇省十大精品國寶。
我們是由和田黃玉中的極品——“雞油黃玉”雕琢而成的,這種黃玉玉質(zhì)精純,沁色鮮明,材質(zhì)珍稀。我們身上的紋路看上去簡單,但很傳神,這是因為制作我們的工匠技藝高超,他們采用當時流行的“漢八刀”工藝,寥寥幾刀就在我們身上非常精準地刻劃出了十分生動的耳朵、鼻子、四肢等細部特征。再配上溫和的面部表情、沉穩(wěn)的神態(tài)和可愛的小孔尾巴,跪臥著的我們看起來憨態(tài)可掬,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萌萌噠”。
也許你會好奇我們的用途是什么。“黃玉握”,前面咱們說了材質(zhì)是黃玉,“握”字說的就是我們的用途了。我們其實是一種喪葬用品,是放在逝者手中的。逝者握豬的喪葬習俗在漢代十分流行,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豬象征著財富,逝者手中握著豬,必能保佑后代子孫大富大貴,而且還具有顯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