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著名兒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創始人李吉林指出,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環境,是特別適應兒童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全身心活動其中的教育環境。相對于傳統的以班級授課制為組織形式和基本單位的原生態班級,現代班集體建設更加重視“人”的主體在場性,強調兒童個性張揚、精神舒展,不斷喚醒兒童的潛能,激發和創生出無限的可能。李吉林老師一直任教于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歷經28年構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論框架和操作體系。學校深入學習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育”理論,以素質發展為目標,以審美情境為依托,以情感教育為主導,以活動體驗為途徑,構建了校園情境、人際情境、活動情境、教學情境的情境教育四大領域,使高品質的教育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有力促進了學生素質全面健康的發展。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李吉林老師主張,道德教育形成一種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班級”微環境的熏陶和感染下形成的。基于此,我們開展了情境型班集體建設的實踐探索。情境型班集體突顯“情”的潤澤和喚醒功能,強調“境”的具身體驗功能。班主任用心創設各種優化的教育情境,努力構建班級物型情境、人際情境、主題活動情境,充分利用各種社會情境和自然情境,讓兒童在現實環境與活動的交互作用中、在外在要求與主觀情感的和諧統一中發展能力,涵養品性。
本期專題聚焦“情境型班集體建設實踐”,研究與探索符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教育方針、契合當下兒童年齡特點的班集體建設模式,遵循由知識到素養、由管理到教育、由剛性律令到柔性審美、由知到行的班集體建設價值取向,闡述情境型班集體建設的主要特征、實施策略和路徑選擇,呈現情境型班集體建設的案例。希望這樣的實踐探索能引領班主任轉變理念,致力于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兒童精神成長的班集體,同時也期待為情境教育在班集體建設領域的賡續和傳承盡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