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麗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戰略重點,明確了推進方向。近年來,白山市江源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重要論述,堅持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突出“黨管人才、政策創新、需求導向、載體建設、激勵關懷”,努力營造創新務實、開放包容的人才生態環境,為打造生態宜居富裕和諧新江源提供強勁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強化黨管人才,以更高格局凝聚人才工作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證。從這一戰略高度來看,做好人才工作,不僅要有過硬的實踐本領,更要樹立堅定的政治意識和大局觀念。江源區不斷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機制,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充分發揮區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作用,將“五化”閉環工作法作為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責任清單,開展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建立黨委(黨組)書記抓人才工作述職評議制度,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分析研究各領域人才隊伍現狀、問題以及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等重點工作,部署推進人才“引、育、留、用”等具體措施,從組織和運行機制上切實保障人才工作穩步推進。
推動政策創新,以更活機制深化人才體制改革
“欲破尖冰,政策先行。”人才工作要想服務好區域經濟發展,在政策制定上不僅要遵循地方規律,更要從打基礎、利長遠的角度來考慮實施。江源區立足域內人才相對匱乏、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以及經濟轉型發展實際需求,創新以BTX工作思維謀劃人才工作,將“他山之石”與江源實際相結合,凡是上級政策明確的都堅決落實,凡是地方發展急需的都積極探索,形成《白山市江源區構建人才工作(BTX)建設標準體系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建立縱向銜接、橫向配套的“1+N”人才政策體系,出臺集服務保障、引才育才、資助獎勵于一體,全區歷年來最積極、最開放、最具有含金量的《白山市江源區服務企業發展人才政策十條(試行)》,并配套出臺關于人才引進培育、交流使用等一系列政策辦法,推動人才發展與地方實際深度融合。
突出需求導向,以更寬視野構筑人才集聚優勢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是破解人才瓶頸制約、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根本之策。江源區堅持因地引才、以需引才,突出現代農業、化工能源、綠色建材新材料等優勢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人才需求,編制引進急需緊缺人才目錄130余個,實施高層次人才“一事一議”“一人一策”制度,設立“人才引進服務中心”,配備事業編制100個,全面優化人才引進保障機制。以事業單位招聘、“基層治理專干”招考、政府購買服務、大學生社會實踐、百所高校進白山等常規引才渠道為主要抓手,創新實施“百名專家學者進江源”“百名研究生進江源”“域外人才引進”等一系列人才引進計劃,1000余名專家學者、優秀大學生等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扎根江源,人才服務地方發展效能顯著增強。堅持以產聚才、以才促產,將招才引智與對外區情推介、招商引資相結合,采取“客座教授”“特聘顧問”等方式,近三年柔性引進國家、省市專家人才110余名,推動人才鏈同產業鏈、項目鏈有機融合。例如,聘請中國菌菇“第一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李玉教授為長白山菌菇小鎮發展顧問,為小鎮品種選育、精深加工、示范推廣、全面打造全國食藥用菌產業高地提供智力支持。
豐富載體建設,以更實舉措激發人才提質動能
堅持人才引育并舉、融合聯動,既抓好人才引進擴大“增量”,又用好本土人才盤活“存量”,不斷優化人才培育體系,促進人才素質整體提升。江源區從地區和人才發展需求出發“造血育才”,分類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庫5000余人,科學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依托吉林省林業技師學院、江源區人民醫院等平臺打造人才實訓基地,域內優秀企業林源春獲評省級“高素質農民實訓基地”。堅持分類推進、整體提升工作目標,聚焦各領域人才隊伍現狀,創新實施技能人才“藍領振興”、文化人才“助推產業發展”和“杰出鄉賢”反哺、高端人才“智匯江源”等10項人才工程,涌現出以崔小華為首的省市級松花石產業雕刻大師5人,建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師徒工作間”7個。推薦認定省鄉村振興優秀人才3人,49名“土專家”“田秀才”獲評職稱。吉科軟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地合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吉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東北電力大學低碳產業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產學研合作成果頗豐。例如,吉林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為域內發掘礦產資源提供專業指導,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省人參科學院“產學研合作基地”落戶江源,東北電力大學低碳產業研究院在山水水泥項目基礎上幫助謀劃綠色低碳新材料產業園和雙碳產業園等。堅持以用為本,聚焦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常態化疫情防控、“六域”黨建引領“三城”創建等需要,創新開展專技人才“走基層”幫扶、人才“四送一助力”等各類活動,暢通人才流動渠道,積極引導優秀人才到基層一線施展才華、干事創業。
注重激勵關懷,以更優政策抓好人才服務保障
人才作用發揮得好不好,能否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執行的關鍵在于人才發展環境,更在激勵保障措施。江源區克服地方財政壓力,每年設立2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專項用于資助、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獎勵突出貢獻人才等。實施優秀人才“暖心”工程,設立“微笑江源人才日”,常態化開展人才走訪慰問、健康體檢、評選表彰等“九個一”服務人才系列活動。建立健全“江源英才卡”服務機制,一站式提供家屬安置、子女教育、醫療安居等八項特殊服務。實施優秀人才安居工程,全面推進50套人才公寓和人才客廳投入使用。嚴格落實“名校優生”政策,為13名“雙一流”高校碩士研究生發放各類補貼190余萬元。設立人才“創業貸”,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00余萬元,切實解決人才“融資”之憂。加大對各領域優秀人才宣傳表彰力度,全方位、多聲部講好優秀人才故事,切實增強人才榮譽感、成就感,全面激發人才內生動力。(作者系中共白山市江源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艾 ?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