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向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近年來,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不斷完善辦學模式、優化課程設置,切實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政治性、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為理想信念教育改革創新進行了有益探索。
一、堅持政治建院,持續強化學院政治功能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必須錘煉政治上的絕對忠誠,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是確保馬克思主義政黨屬性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政治要求。因此,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從打造“三位一體”沉浸式教學館入手,不斷強化學院政治功能平臺建設。一是打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修新平臺——學習書苑。通過主題文化墻時間軸線、學習大講堂等沉浸式教學功能區,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紅色足跡,全面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萌芽到成熟的基本歷程,進一步促進黨的創新理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二是啟動建設以“對黨忠誠”為主題的情境教學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突出踐行初心、忠誠為黨的政治忠誠理念,生動詮釋政治忠誠之源、政治忠誠之道、政治忠誠之范、政治忠誠之要、政治忠誠之路,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體會“第二個答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筑牢修煉對黨忠誠的政治能力平臺。三是建設打造“紅色吉林”主題教室。圍繞“三地三搖籃”紅色資源,通過“翻轉課堂”引領學員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紅色足跡,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吉林大地的生動實踐,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
二、注重理論研究,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
理論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根本,是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根基的基礎。因此,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從制定課程體系、構建名師團隊入手,規范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塊,強化研究力量,提升研究層次,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性和系統性。一是深入挖掘東北抗聯紅色教育資源。深化打造“重走抗聯路”黨性教育品牌,構建形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以東北抗聯精神、楊靖宇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為主體,以黨性修養、“四史”教育、國情省情、治理能力為基礎的“1+3+4”教學體系布局,研發涵蓋東北抗聯奮戰史、精神內核、時代價值、當代實踐的吉林特色精品課程。二是充分發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修平臺作用。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究中心,構建“1+1+3”名師團隊模式,聘請中央黨校、全國知名干部學院、高校黨校等專家學者作為相關學科帶頭人,由學院自有名師作為相關學科研究骨干,選派學院3名研究生作為梯隊重點培養對象。充分發揮名師大家理論功底深厚、研究領域廣泛、專業能力過硬等優勢,與學院自有名師團隊和研究生力量共同研發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教學單元,逐漸形成系統化門類化的“總論+分論”完整理論體系,滿足各領域各層級各類別培訓班次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教育的目標化需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持理想、錘練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
三、持續探索創新,進一步豐富教學方式方法
理想信念教育不同于單純的知識傳授和能力提升,而是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結合。因此,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在持續升級更新訪談教學、情感教學、現場教學、情景教學等基礎上,開發開設沉浸式教學、黨性教育案例教學等互動教學形式,打造紅色放映廳、電影黨課、紅色微課等輔助教學平臺。特別是學習書苑的沉浸式教學,通過差異化的內容講解、關鍵性的場景渲染、側重性的資料查閱、互動式的體驗分享,幫助學員更加深刻地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不斷提高其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實現了課與課的聯通、教與學的互動、知與學的融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入腦入心。黨性分析案例教學圍繞人物情境模擬和“要不要奔赴東北?要不要轉移去蘇聯?”等靈魂拷問,讓學員深刻感悟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聯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從紅色基因中汲取精神滋養、激發奮進力量,實現了在黨性教育中運用黨史素材開展案例教學的突破。
四、整合研究力量,進一步強化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實施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基礎之一,高質量的理想信念教育離不開高質量的教材。因此,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立足打造東北抗聯精神和楊靖宇精神的發掘、研究和宣傳中心,成立以高端智庫專家為主體的東北抗聯研究中心和教材編撰委員會,加強抗聯老兵、將軍后代等口述史資料的征集挖掘整理工作,在原有教材理論研究成果基礎上,繼續精選國內相關權威著述作為主體教材,繼續組織編寫東北抗聯、抗美援朝等不同時期革命精神和英烈事跡研究、紅色文化傳承等自有教材,繼續挖掘整理重要史料匯編等輔助教材,形成以權威著作為核心,以精神傳承、史料研究為特色的東北抗聯精神和楊靖宇精神教材體系,為學院提升科研能力、深化理論研究、豐富教學內涵提供重要支撐。
五、嚴把課程質量,進一步強化教學評價機制
課程建設是干部學院核心競爭力之一,直接關系到干部學院的辦學質量,是強化理想信念教育針對性、有效性的重要中樞。因此,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從三方面機制入手,從嚴把好教學培訓質量關。一是完善課程研發制度。采取研發項目公開招標、院委會專題研究、工作專班集中開發等方式,加強頂層設計、深化教學改革、深挖教學內涵、創新方式方法、合力打造精品。二是嚴格課程評審制度。充分發揮學院評審委員會、專家工作室、智庫專家、學員代表等評課主體作用,加強研發課程的質量把關和專業指導,杜絕未通過評審的課程走上講臺。三是注重課程質量監管。用好教學質量APP問卷測評,堅持“一課一評、一師一測”,強化結果運用,持續打磨完善,確保學院課程始終提質升級。
六、注重師資培養,進一步打造過硬師資隊伍
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要加大對專職教師開展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的培訓力度,增強黨性觀念與理論素養。因此,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立足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紅色精英師資力量,以學院名師工作室為平臺,以星級化評定為載體,以目標化培養為方式,不斷強化師資隊伍梯次化建設和專業化培養。持續面向全國招聘高層次專業化人才,不斷提升學院師資學歷和教學水平。依托學院名師工作室和專家工作室,繼續搭建“線上線下”“域內域外”“走出去請進來”等培養平臺,通過擇優選聘、進修培訓、掛職鍛煉、互派交流、專項培訓等方式,培育一批教學型、實踐型、研究型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和教研培訓精干力量。(作者單位: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
責任編輯/趙 ? ?鵬